夫妇与单身汉上演“中国好邻居” 同一屋檐生活37年

04.11.2014  10:44

图为:章国威(中)和王春生夫妇在家里逗八哥

楚天都市报讯 本报记者李力力 秦枫 摄影:记者胡九思 通讯员张爱莲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近日,记者在武汉市洪山区景虹花园小区了解到,已过花甲之年的王春生、王杰芳夫妇与81岁高龄的老邻居章国威,就亲如一家人。

细算起来,王春生夫妇与章国威已经结缘37载,他们一起住了11年团结户,就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王春生夫妇搬家后,就将孤身一人的章国威接到家里一起住,一住就是26年。他们说,谁也说不清谁先帮了谁,只知道已经谁也离不开谁。

他们觉得这是一场缘分

洪山区景虹花园小区,章国威是个再普通不过的老头。每天早晨六点,他和王春生一起下楼散步、买菜,下午偶尔会在王杰芳的陪伴下出门遛鸟。家里养的两只八哥,是章国威的宠物。经三人调教,已经会背唐诗了。

4年前,他们搬到景虹花园小区。在邻居眼中,三位老人常常一起出现,亲密无间,邻居们想当然地以为他们是一家子。直到去年章国威满80岁后,王春生夫妇得知国家有老龄津贴的政策,便去小区所在的景江社区咨询。社区群干问王春生,“老人和你们是什么关系啊?”他一时语塞,答不上来。在群干的百般询问下,他才道出实情,一家三口的“秘密”这才被发现。居委会书记听后,很是敬佩:“照顾一位老人本就不易,你们还将他接到家里,照顾了26年。

其实,章国威与王春生、王杰芳夫妇在同一个屋檐下共同生活了37载,其中11年是一起住“团结户”,王春生夫妇搬家后,又将章国威接到自己家里,一住就是26年。

10月31日,三位老人在家里向记者说起他们的故事,觉得这就是一种缘分。王杰芳说:“人与人之间,合得来就在一起,合不来就分开。”只有投缘合得来,才有了他们37年的相扶相守。

谁也说不清谁先帮了谁

王春生和王杰芳,都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两人于1977年结婚,婚后住在江汉路统一街。那时住“团结户”,面积才十几个平方米。他们家要和另外两家共用厨房和厕所,章国威正是其中的一家,住在他们隔壁。章国威很和善,一直孤身一人,“团结户”里的孩子们,都尊称他为“大伯”,夫妻俩也跟着喊起了“大伯”。

那一年,章国威45岁,在江汉路新华书店工作。王春生32岁,王杰芳29岁,两人第二年有了儿子,小名磊子。磊子的出生,给小家庭带来了欢乐,也给他们带来了压力。那时,王春生在葛店上班,每天往返就得两个多小时,难以顾及家里。王杰芳休完产假要上班,而两边的老人都帮不上忙。喜欢孩子的章国威伸出了援手,他只要一有空,就把磊子带在身边。

如今,三位老人坐在一块,谁也说不清究竟是谁先帮助了谁。章国威说:“我是个单身汉,那时候吃饭共用厨房,我也不怎么开伙,就跟他们一起搭伙,经济上从未分过彼此。”正是这样不分你我的互相照应,两家人在家的时候,甚至门也不用关,仿佛“大伯”本来就是家里的大伯。

他们的孩子视他如伯父

人与人的关系,往往因为孩子变得最直接。

王杰芳说:“磊子放学了,从来不是进自己屋,而是直接打个转去大伯屋!”1987年,王杰芳的父亲病危,夫妻俩轮流在医院守着,磊子全靠章国威照顾。磊子从两岁半开始,就懂得自己夹个枕头,去找隔壁大伯睡觉了,磊子几乎是在章国威身边长大的。提起这事,王杰芳充满感激。

1988年4月,王春生因工作调动,全家搬到武昌街道口,房子也换成了一室一厅,而当年已经55岁的章国威仍住在统一街的团结户里。

当时,王杰芳受聘到一家品牌手表公司,负责湖北地区的售后,正巧又在江汉路上班。“我上班的地方,跟大伯的书店就隔一条马路。”王杰芳回忆,正在读小学的磊子顽皮得不行,为了管好孩子,她和大伯商量,两人可以错开休息时间,谁休息谁回武昌带孩子。于是,章国威每逢轮休,就从汉口往武昌跑。

两个多月后,武汉进入盛夏,王春生家里已经用上了在那时很稀罕的吊扇、空调,他们担心章国威住在老房子里条件太差,干脆喊他过来避暑。一室一厅的房子里,磊子得知大伯要来,直接在客厅自己的单人床上加块板子,又和大伯亲热地睡在一起了。

就这样,章国威在王家住了下来,一住就是26年。在王春生夫妻眼中,一切都是那么自然。

每次搬新家都是他的家

几年后,王家又一次搬家,因单位分房,他们在小东门分到一套三室一厅,章国威和磊子都有了自己的房间,可是磊子还是爱往大伯的床上挤。

有一次,两人一起躺在床上睡觉,半天都没睡着。磊子对章国威说:“我知道你为什么睡不着了?”章国威问他:“为什么?”磊子答:“因为我闻不到你的屁臭,你闻不到我的脚臭了呀!”当时王杰芳听了这段对话,笑得眼泪都出来了。原来,以前房子小,两人睡在加了块板子的单人床上,只能挤着睡,章国威的头挨着磊子脚,磊子个儿矮,正好挨着他的屁股。磊子长大了,两人并排躺着睡,反而不习惯了。

章国威对磊子的疼爱,让王杰芳有时候还自愧不如。从汉口搬到武昌后,磊子常常念叨原来住的老房子附近福庆和的牛肉粉,章国威就跑到汉口那家铺子去买。章国威请老板将粉和牛肉汤分开打包,坐上公交带回来,再重新加热,做给磊子吃。“磊子小时候,电视里只要放个跟吃有关的广告,没几天大伯就摸着去买了。”王杰芳笑着说,磊子好吃,都是大伯惯出来的。2002年,磊子出国留学,送到机场的大伯,老泪纵横,比亲生爸妈还要伤心。

2010年,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王家在景虹花园买下一套复式楼,章国威住在楼上,有独立的卧房、卫生间。家里最大这间房的阳台上,养着他心爱的宠物,两只八哥“小宝”和“小八哥”。

都觉得谁也不能离开谁

在王春生夫妇的照顾下,今年81岁高龄的章国威耳聪目明、口齿流利。现在,和王春生散步、买菜,和王杰芳出去遛鸟,已成为章国威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担心章国威年纪大爱忘事,王春生夫妇就在大门背后贴上纸条提醒:出门带钥匙、关煤气、关门。有时候,章国威的“老小孩”脾气犯了,窝在沙发里看电视,都打瞌睡了还不肯睡,王杰芳总是嚼他:“都几点了,还不去睡觉啊?”章国威才慢慢挪回房间休息。天气转凉了,王杰芳已经给他换上了棉拖鞋。衬衣穿了几天没换,天凉没穿棉毛衫,甚至冬天不愿意洗澡换衣服,这些事情王杰芳都要拿出来嚼一嚼。

在家里,两个老男人干什么都在一起,把王杰芳落下了,她也气得牙痒痒。她说:“有时候我想看会电视吧,他俩非要看球赛。”好不容易抢到遥控器,王杰芳要看电视剧,王春生和章国威就回房了。没有两个老头陪着,王杰芳也觉得没劲。他们感觉,三人之间已经谁也不能离开谁。

今年3月,章国威远在恩施的家人辗转找到了他,弟弟妹妹们都盼着他能回恩施生活。可是,他到恩施玩了一段时间后,仍牵挂着武汉的家,最终还是回到武汉。在他心里,王春生和王杰芳早就是自己的亲人,这里才是他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