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县域整合财政资金构建小微金融风险补偿池

30.07.2014  14:31

    新华网武汉7月30日电(记者沈翀)为解决县域金融失血问题,湖北拟在各地推广财政资金为小微企业增信模式。即整合财政资金充当银行机构小微业务风险补偿金,缓释小微金融风险,推动信贷资金“输血”三农。

    湖北省副省长曹广晶说,将财政资金以此种方式注入到金融系统,有利于专业人干专业事,避免了政府直接干预微观经济,不仅能够发挥杠杆作用,实现财政资金保值增值,还有利于政府这支“有形的手”精准发力、有效发力。

    他说,在金融领域,对于地方政府而言,要重点在为企业增信上下功夫,通过充实担保机构资本金、设立风险补偿基金、续贷周转金等方式和手段,帮助企业与金融机构有效对接,获得更多的融资支持。

    位于鄂南边陲的农业大县通山被认为是湖北县域金融工程样板。为拓宽间接融资渠道,该县整合500万元财政资金作为风险补偿金,邮储银行以1比5的杠杆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放贷,推出“助农贷“,有效缓解了“三农”贷款风险大、抵押难等问题。

    通山闯王镇仙崖村梯田花雨食用花卉合作社就是这项政策的受益者,合作社种植金银花470亩,种植菊花400亩,为上马加工设备,自有资金一时周转不动。

    合作社负责人程日升说:“传统5万、10万的农村信用贷款满足不了需求,没有抵押,银行觉得为难,幸亏‘助农贷’,由政府为合作社增信,获取了40万元贷款,利息也不高。

    县城附近的通阳镇茂源獭兔养殖合作社因为去年獭兔价格暴跌,差点关门,幸亏银行信贷资金解决了燃眉之急。负责人许先文说,今年合作社转型养殖肉兔,邮储银行的50万元在今年4月份放出,已经用了40多万元,买饲料、做包装设计,还准备开个专营兔肉的餐馆,预计今年营业收入利润接近200万元。

    统计显示,通山县新增存贷比达到108.4%,新增存款已经完全用于县域经济发展,比2011年提高64.6个百分点,仅邮储银行“助农贷”业务贷款余额即达到1000万元。(完)

(责任编辑 余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