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市长张维国率队开展“边远贫困乡镇精准扶贫调研行”活动

04.07.2014  18:08

 

  6月30日至7月2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维国,副市长潘晓东带领市政府秘书长程登明,市交通运输局、市扶贫办、市规划局、市政府政策研究室等部门负责人深入竹溪县、竹山县边远贫困乡镇调研扶贫开发工作。这是张维国市长今年以来第四次深入全市边远贫困乡镇就精准扶贫工作进行调研。张维国指出,全市上下要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精神,凝神聚力、埋头苦干,狠抓扶贫开发工作,大力推进精准扶贫,促进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竹溪县中峰镇、龙坝镇、鄂坪乡、汇湾镇、泉溪镇、十八里长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向坝乡、桃源乡,竹山县柳林乡、官渡镇、深河乡等地对外交通不便,产业发展滞后,是典型的集中连片贫困区域。如何让这些贫困地区彻底甩掉“穷帽子”,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是十堰当前最紧迫、最艰巨的任务之一。

  张维国一行先后来到这些乡镇,进村庄、访农户、看产业,详细了解精准扶贫、产业发展、集镇建设、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民生改善等情况,对各地发展山羊养殖、茶叶、烟叶种植等扶贫产业提出了具体要求。张维国指出,群众的幸福生活是党和政府的愿望和追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将扶贫开发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真正扶到根子上,扶到点子上,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精准扶贫,产业先行。要大力开展整村连片开发,在全市产业规划的基础上,对乡镇和村级产业进行科学规划,实行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策,积极引导一家一户的农民融入大产业,提高产业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产业化。要防止农户单打独斗,搞小农经济;要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土地流转等方式,开展大户带小户、老户带新户、富户带穷户活动,创新扶贫方式,不断夯实基础、扩大规模、提升实力,形成产业带动、产业联动、产业互动的发展新格局,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致富。

  调研期间,张维国对各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集镇建设工作所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张维国指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城镇化的重要保障,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先决条件。各地要大力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打通区域内部交通微循环,为城镇化建设提供坚强保障。张维国强调,扶贫搬迁要和城镇化建设相结合,集镇建设要展示特色、尊重历史、融入文化,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结合产业发展、市场开发,营造浓厚商业氛围;要注重优化空间格局,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为群众创造更好生活条件。在生态扶贫搬迁过程中,要着眼农村长远发展,创新多种安置模式;要探索切合实际的安置方式,实现集约节约。

  “市长边远乡镇精准扶贫调研行”是落实今年6月十堰市委常委会决定的精准扶贫“一考核四工程”(扶贫责任制考核、千村帮扶工程、金蓝领培训工程、生态扶贫搬迁工程、金融扶贫工程)的具体行动。活动仍在有序进行中,计划今年9月底前完成所有边远贫困乡镇扶贫调研工作。根据调研情况进一步制定和实施新阶段符合实际、符合精准扶贫要求的扶贫攻坚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