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风县创新发展扶贫小额信贷工作观察

19.08.2015  12:34
 

  金融精准扶贫的“团风样板

  

        记者 商中胜    实习生陈璐  通讯员赵林武

        精准扶贫需要金融的“源头活水”。

        位于大别山脉的团风县,全县38万人口中贫困人口逾7万,属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县。

        国家和省正在推进大别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战,如何创新金融扶贫?团风县通过搭建资金平台、推动金融创新、吸纳社会融资,用金融活水灌溉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希望之苗。

        精准扶贫,打通“最后一公里

        富民农机耕作专业合作社位于马曹庙镇大路岗村。过去,村民们靠几亩薄地忙碌一年,也只能维持一家基本生计。

        国家扶贫政策实施以来,大路岗村基础设施有所完善,但是脱贫致富的步伐仍然缓慢,村民们发展的愿望强烈。

        然而,启动发展引擎的资金从哪里来?谁来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新一轮扶贫攻坚战定位为‘精准扶贫’,也就是谁贫困扶谁,缺什么补什么。”县扶贫办副主任陈敏解释说。

        团风农村商业银行对富民农机耕作专业合作社的支持可为参考。

        盛夏时节,万物丰茂。富民合作社种植基地,青翠欲滴的秧苗随风起伏,金灿灿的稻谷弥漫阵阵清香。

        富民农机耕作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3年,带动252人发展种植业和提供农用机械化服务,其中贫困户11人。

        合作社理事长张爱明说,这些需要帮扶的贫困户,要么被吸纳为社员,要么在合作社从事劳动,年纯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

        往年,合作社常常遭遇资金短缺问题,社员们总要在年前轮番拜会多家银行,资金在春播之前才能“勉强凑足”。       

        今年情况迥异。富民农机耕作专业合作社在向团风农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后不到一个星期,200万元的“扶贫小额创业贷款”资金就及时发放。

        有了这笔贷款,合作社新进了一套粮食烘干设备,建起了一座粮食周转仓库。

        大路岗村党支部书记马贤君介绍,今年以来,农村商业银行共向该村18户农户发放扶贫小额创业贷款453万元,其中直接向1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贷款53万元。

        “不仅如此,政府还依据实际情况提供扶贫贷款贴息,减轻贫困户发展压力。”县扶贫办股长华凯介绍。

        基金兜底,“四两拨千斤

        尽管团风县每年都在加大扶贫资金的投入,但薄弱的财力让扶贫有些力不从心。

        过去,因农村抵押物缺乏、信用构建缺失以及风险高等因素,金融机构也大多不愿意向贫困户们发放贷款。

        精准扶贫需要“源头活水”,金融不能只当扶贫的“看客”。

        为破解这一困局,团风县进行积极探索和尝试,创造出政府、银行、协会(合作社)合作的“扶贫小额创业贷款”信贷模式。

        陈敏表示,团风要用三年时间完全实现脱贫,压力有点大。因此,该县提出:以产业为支撑,以扶贫资金为杠杆,引入社会融资,帮助实现整体脱贫。

        5月份,县政府出资1000万元,再吸纳3家民营资本500万元,成立了“创新发展扶贫小额信贷”担保基金。

        据悉,该担保金专门为“小额扶贫创业贷”提供代偿,代偿比例为逾期贷款本金和利息的60%,1500万元为上限。

        因此,农村商业银行免除了后顾之忧,在金融扶贫上不再“畏手畏脚”。

        有担保基金兜底,团风农村商业银行可按1:5放大系数向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以及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发放扶贫贷款。

        尤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不仅“免担保、免抵押”,还能享受财政贴息。

        马曹庙镇大路岗村残疾贫困户刘军,想创业自立,但缺乏启动资金。团风农村商业银行通过绿色通道迅速为其送来5万元贷款,不仅年利率只有7.8%,且政府贴息5%。

        该行副行长孙楚军说,该行积极配合政府推进相应扶贫政策同时,还对有意愿、有能力创业的贫困户现场授信。

        截至目前,小额扶贫创业贷款共发放335笔,金额3730万元,其中直接扶持17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创业。

        签订合同,发动“传帮带

        县扶贫办调查发现,很多贫困户没有技术、没有独立经营能力,依靠自己独立创业无法实现脱贫。

        此外,仅仅依靠政府单一扶贫,力量有限,且缺乏技术、市场优势,“造血”功能不足,扶贫效果不理想。

        过去,社会层面的帮扶,也仅限于能人大户的捐资等直接帮助,很少涉及到技术帮扶、就业帮扶、产业帮扶。

        如何发动社会力量扶贫?团风县找准发力点,通过“小额扶贫创业贷”,将银行、协会(合作社)和贫困户捆绑在一起,通过传帮带,助推持续、整体脱贫。

        能人大户、专业合作社也能享受“小额扶贫创业贷”,但他们在签订贷款合同时,还要与乡镇扶贫办签订《帮扶增收合同书》,履行“传帮带”的义务。

        按照规定,享受“小额扶贫创业贷”的客户,每贷10万元,至少得帮扶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

        丰收农机合作社主动对接扶贫办,请县种植协会担保,并把农田种植、养护、收割交给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长期雇佣合同9份,零散雇佣合同12份。6月初,100万元“小额扶贫创业贷”顺利到位。

        该合作社负责人管龙高兴地说:“我们雇佣贫困户,既可得到银行的优惠贷款,也可为扶贫工作做点贡献。

        能人大户的带动作用也不容小觑。大路岗村三组村民周业安,承包100亩水田及40亩鱼池,签订《帮扶增收合同书》后,他将部分农活交给2名贫困户,每个贫困户年均可增收6000多元。

        目前,团风县农村商业银行已为81家合作社、能人大户等新型主体授信3650万元,预计可帮扶300多户贫困户脱贫。

        陈敏认为,“扶贫创业贷”刺激了劳动致富的积极性,放大了扶贫效能,也拓展了金融市场,实现了“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