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挥基层妇联组织职能作用的思考

29.05.2014  02:40

荆门市妇联主席    朱秋娣

基层妇联是与妇女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妇联组织,是妇联全部工作的基础和增强活力的源泉,其职能作用的发挥程度关系到妇女工作的成效。为准确了解基层妇联组织作用发挥情况,近日,荆门市妇联通过召开座谈会、与基层妇联干部个别交流等方式进行了调研,力图把准脉搏,找准方位,选准措施。

一、当前基层妇联组织作用发挥的现状

基层妇联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承担着组织、宣传、教育、服务妇女的工作职责,在长期的妇女工作中形成了独特的优势,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概括为“四个明显增强”。

(一)注重国策宣传,基层男女平等氛围明显增强。 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融入各类活动之中,深入开展国策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农家等主题宣传活动,让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走进农村广阔天地、深入农村千家万户,提高社会知晓率,增强民众认同感,广大农村妇女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管理。据统计,目前全市进村“两委”的妇女人数达到2251人,占村“两委”人数的30%。全市共有95名女干部进入乡镇(街道)党政班子,其中正职17名,占乡镇(街道)总数的28.8%。

(二)引领妇女发展,对农村经济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断深化“双学双比”活动,着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注重“巾帼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通过现场示范、基地培训等形式,为农村妇女的生产发展、科技致富提供了有效服务。近年来全市共培育巾帼示范基地20余个、农村女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9个,发展女能人、女大户264户,培训农村妇女近5万人次,辐身带动了10余万农民增收致富,有效拉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弘扬文明新风,农村妇女幸福感明显增强。 积极探索文明家庭创评机制,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清洁庭院,巾帼行动”、争当“十星级文明户”等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系列活动,让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走进千家万户,农村妇女家庭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近年来,全市共评选“十星级文明户”1万多户,建立农村巾帼保洁队1000多支,带动农村妇女参与清洁庭院环境达15万人次。

(四)维护妇儿权益,促进社会和谐作用明显增强。 以“一手抓维权,一手抓发展”为主线,以“平安家庭”创建为载体,积极维护弱势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针对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开展互助帮扶、邻里守望等活动,兴建留守儿童服务站,切实为农村妇女儿童办实事、办好事,维护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近年来,全市共评选农村“平安家庭”1万多户,建立基层妇女儿童维权站1790个,建立邻里关照互助组(站)1428个,服务留守妇女儿童5万余人。

二、影响基层妇联组织作用发挥的因素分析

近年来,基层妇女组织在团结动员组织妇女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虽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发展,传统的组织形式、工作方法、活动载体的适应性、实效性都受到了挑战,基层妇联组织作用发挥受到制约。综合分析,当前影响基层妇联组织作用发挥的因素主要表现为“三难”:

(一)基层妇女工作力量比较单薄,工作开展难。 根据市委文件精神,乡镇(街道)妇联主席由班子成员兼任,另设一名专职妇联干部,但由于干部编制限制,部分专职妇联干部还兼顾统计、办公室等工作,无法专一负责妇女工作。就村一级来说,妇代会主任也一般都兼顾计生、村务等工作,村级妇女组织作用发挥有限。在调查中,有80%的妇代会主任认为计生工作牵扯精力较多。

(二)基层妇女干部待遇报酬相对偏低,工作保障难。 目前,县(市、区)妇联工作经费和妇女干部待遇问题已基本解决,对乡镇和村一级,虽然提出了要求,也多次进行督办,但由于发展不平衡,部分乡镇财政仅能保工资和运转,妇女工作经费保障有一定难度。村妇代会主任的报酬待遇较以前有了很大提高,但受整体经济发展限制,村干部总体工资水平不高,妇代会主任相对外出打工收入仍显偏低。在接受调查的村妇代会主任中,文化水平较高、年龄较小的妇代会主任大部分都有外出打工的想法。

(三)妇女工作形式载体相对滞后,职能发挥难。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妇女群体结构发生新的变化,青年妇女外出打工,留守妇女年龄偏大,不同的妇女群体有不同的社会需求,这些都对基层妇联组织工作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由于没有关注妇女群体的新变化,大部分妇代会主任仍习惯于传统的工作手段,从而减弱了妇联组织感召力和凝聚力。调查中,大部分村妇代会主任认为农村妇女参与妇代会活动的人数还不到全村妇女人数的一半,而有事乐于找妇代会主任的更是少之又少。

三、推动基层妇联组织作用有效发挥的几点建议

为了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围绕新形势下基层妇联工作的现状,根据调查的实际情况,我们建议着重抓好“四个创新”。

(一)创新基层妇联工作模式,增强基层妇女工作实效。 基层妇联组织要关注当前农村妇女群体结构发生的新变化,在沿用确有成效的传统形式的同时,不断探寻新的工作方法。基层妇女干部要发扬深入妇女群众的好传统,真正深入妇女群众之中,沉下身子,摸准基层妇女需求,做妇女群众的知心、热心、贴心人,增强在妇女群众中的亲和力,并使之转化为凝聚力和感召力。针对农村妇女外出打工增多,无法组织较大规模活动的实际,可以采取以自然湾村为单位开展小规模座谈、农业技术讲座等受妇女群众欢迎和参与的活动,鼓励留守妇女参加,增强妇联组织的吸引力。同时,还可以打破妇联组织行政层级模式,从行政化趋于社团化,以社会团体的方式开展基层妇女工作,提高妇联组织的社会性和服务性。市妇联的工作阵地可以延伸到村、到社区,以村或社区为单位组织活动,以小范围的妇女群体为对象开展工作,既可以解决基层不同群体妇女的需求,又有利于妇女工作的推动,增强妇联组织的影响力。

(二)创新经费保障机制,优化基层妇女工作环境。 经费保障是基层妇联组织开展活动的前提和条件。要加大基层妇联工作经费保障力度,同时,还要创新思路,采取市场化运作等形式,多方位、多渠道筹集妇女工作经费。另外,基层妇联工作经费保障还可以参考其他社会团体如基层共青团的经费保障方式,积极争取省财政支持,按照“财政分级负担,满足工作需要”的原则,由省财政补助一部分,市(州)、县(市、区)在保障所属乡镇(街道)原有妇联工作经费的基础上,对于省级财政未予补助或补助不足乡镇(街道),由本级财政按照标准予以补助。

(三)创新妇女工作考评形式,提高基层妇联运行效能。 核验收历来是落实工作的主要方法和有效手段。基层党委、政府要根据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妇联工作的管理和监督,规范工作考核,量化工作指标,切实采取措施,实行“软”工作“硬”考核。要创新考评形式,实行基层妇联组织建设“十问”等模式,将服务妇女发展、维护妇女权益等内容纳入“十问”之中,具体细化对基层妇联组织的考评内容,丰富考评形式。同时,要建立激励机制,根据基层妇女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细则评定等次,奖优罚劣,使基层妇联工作由虚到实,上级妇联有什么精神,基层就有什么行动,推动各乡镇、街道妇联和村、社区妇代会之间形成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工作局面。

(四)创新妇女代表联系制度,挖掘基层妇联内部资源。 妇女代表植根于基层、植根于妇女群众,是联系妇联组织和妇女群众的纽带,充分发挥她们敏锐的触觉和聪明才智为妇女群众提供服务,可以拓宽妇联组织联系妇女群众的途径,畅通妇联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渠道,延伸妇女组织的“手臂”,增强妇女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当前,妇女的发展呈现出层次性、多样性和多取向性,充分挖掘群体内部资源,实现不同阶层、不同界别妇女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也是推动妇女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基层妇联组织要不断扩大妇女工作的联系面,发挥妇女代表联系妇女群众的优势,使妇女工作的触角最大限度地深入到各层妇女群众中去,不仅可以破解农村妇女工作人力资源不足的难题,也可以使妇女工作接受不同层次的妇女群众的评议和监督。要创新联系制度,实行妇联组织联系多名妇女代表,妇女代表联系多名妇女群众,采取定期碰头、不定期走访等形式,增强妇女代表的使命意识,提高基层妇联工作水平。

加强基层妇联组织建设,促进妇女事业的长足发展,是时代和社会赋予我们的职责,也是妇女自身发展的需要。我们深信并期待,在各级党委、政府的进一步重视支持下,在各级妇联组织和广大妇女群众的有效作为和积极参与中,基层妇女工作必将得到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