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县扶贫办20l5年半年工作总结

30.06.2015  09:34

     

  20l5年是深化扶贫改革创新关键年,是精细化管理扶贫项目规范年,是精准扶贫到人到户工作落实年。全县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重要指示精神,以片区扶贫攻坚和精准扶贫为重点,以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和减少贫困人口数量为首要任务,紧紧围绕州委实施产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和县委“生态优先、文化引领、产业兴县、开放包容”的发展战略,稳定解决2.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确保农村贫困人口的返贫率控制在10%以下;全面完成2014年启动的15个重点贫困村(含4个老区村)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任务;新启动实施39重点贫困村的整村推进工作,完成扶贫搬迁600户、2400人;“雨露计划”培训1500人;开展实用技术培训2500人次;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达到全县平均水平,生产生活生态条件有较大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

          一、贯彻精准扶贫方针,着力深化扶贫攻坚改革创新

  1.以产业扶贫为导向,建立牵引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利益链接机制。坚持产业第一、能力至上,围绕全县的柑桔、茶叶、蔬菜、药业、畜牧、烟叶六大支柱产业以及核桃、桑蚕、油桐等一批新兴产业,以“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能人大户的带动作用,发展了雷家坪碰柑、信陵镇蔬菜、枣子坪药材、堰塘湾核桃、官渡口桑蚕、野三关木瓜、溪丘湾茶叶、清太坪魔芋、水布垭油桐等一大批特色产业。发展茶叶5万亩,柑桔10万亩,年种植经济作物39万亩,年生猪饲养量100多万头。重点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12家,发放贷款贴息300万元,成立农村互助社14家,通过基地带动到户、能人带动到户、合作组织带动到户、龙头企业带动到户,逐步实现贫困户稳定持续增收脱贫。

  2.以驻村扶贫为抓手,建立健全驻村帮扶责任落实和问效机制。我县的13121对口帮扶工作是我县在创新扶贫机制上的一张名片,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进一步创新对口帮扶机制,将对口帮扶单位从县直扩大到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39个整村推进贫困村中组建驻村帮扶工作队,落实驻村帮扶单位156个、常驻工作队员100多人,参与“结穷亲”的党员干部达1000多人。县委组织部选派了61人到村任第一书记,帮助所驻村和帮扶对象解决1-2个致富项目,培育壮大贫困户主导产业和村级集体经济,形成“春问种、夏问管、秋问收、冬问暖”的新常态,培养了一支带领人民脱贫致富的基层干部队伍。

  3.以金融扶贫为助力,探索完善金融服务促发展的新机制。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的导向作用,创新适合我县实际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重点支持涉农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及贫困村主导产业发展。与县邮政银行达成战略框架协议,为贫困户提供小额贷款,完善扶贫贴息贷款政策,建立贴息企业扶贫效果评价机制,拟定再成立村级互助社11家,全县达累计达到25家。创新贫困村资金互助社管理,认真开展金融扶贫工作培训,推进以县为单位的小额信贷工程有效实施,切实解决贫困村、贫困户贷款难、贷款贵问题。

  4.以扶贫考核为推手,推动乡镇、县直部门扶贫攻坚责任落到实处。根据州考评工作领导党小组关于印发《恩施州县市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精准扶贫目标责任考评办法》等三个考评办法的通知要求,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全县综合考评办法,其中精准扶贫及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占70分,进一步明确全县脱贫目标,  2019年全县整体脱贫。全县12个乡镇认真谋划,制定了脱贫方案,列出了脱贫时间表,2018年脱贫乡镇为东壤口、大支坪、金果坪、信陵镇四个,2019年脱贫乡镇为溪丘湾、沿渡河、官渡口、茶店子、绿葱坡、野三关、清太坪、水布垭八个乡镇。

  二、狠抓扶贫项目建设,确保扶贫攻坚取得实效

  1.整村推进高效实施。2014年启动的11个重点贫困村和4个老区村,累计投入资金7281.5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500万元,行业和社会扶贫资金2900万元,群众自筹2881.5万元。新修、改造村组公路249公里,建水池182口、水窖64口,修水渠117350米,建省柴节能炉灶302个,新建高效经济林35000亩,改造高效特色基地15660亩。养牛1502头,养羊12380只,养猪38852头。新建村委会和文化活动广场13个,改造村委会和文化活动广场2个。新建村卫生室12个,维修2个。整村推进任务完成95%。2015年启动的39个重点村规划总投资21273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3980万元。公路建设规划里程256公里,完成82公里,完成投资295万元;饮水工程规划新修水池(窖)115口,完成30口,规划修水渠45000米,完成10000米,完成投资35万元;沼气池建设规划省柴节煤灶390口,完成70口,完成投资14万元;产业建设规划新建特色产业基地17227亩,改造13650亩,完成投资650万元;畜牧建设规划养牛600头,养羊5100只,养猪13520头,完成投资245万元;科技培训已开展科技培训62期9500人,完成投资9万元;村委会及文化广场规划新建13个,改造7个,完成投资685万元;新建卫生室15个,维修6个,完成投资178万元。目前,整村推进工作已完成投资的2111万元。

  2.扶贫搬迁全面启动。以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自然资源贫乏、受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的精准扶贫对象,坚持农民自愿、自主搬迁、以奖代补的原则,全年计划完成搬迁600户2400人,目前正在启动的224户896人,已完成搬迁的134户538人。扶贫搬迁项目解决了搬迁户的后顾之忧,真正做到了搬得出来、稳得下来、富得起来。

  3.贴息贷款动作规范。为了严格资金投向和贴息的真实性,由扶贫办牵头,组织财政、人民银行等部门严格对相关企业申报项目库进行审查认定,2014年确定20家符合资金投向的企业申报项目予以备案,共申报贷款额度17420万元,申报贴息资金381.50万元,并进行了网上公示。通过企业带动农户,充分发挥了贴息资金的效益。

  4.雨露计划不断完善。按照“政府推动、基地承办、市场运作、部门监管、扶贫到户、农民受益”的原则,不断完善雨露计划培训机制,2014年度完成雨露计划培训825人,兑现补助资123.75万元。雨露计划为贫困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培训机会和就业平台,使贫困户子女都有机会上学、就业,带动家庭致富,带动周围农户外出务工增收。组织县直驻村工作队、村主职干部培训350人,药材种植培训270人,选派到村任第一书记培训70人,通过多渠道培训,培养了农村致富带头人和农民科技明白人。

  5.老区项目落实到位。今年上级安排我县老区项目资金180万元,项目分为基础设施、产业建设、社会发展三大类,安排到4个老区村实施整村推进,通过项目实施,促进老区人民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6.规划编制全面完成。认真编制“十三五”行业扶贫开发规划,加大对贫困地区政策支持力度。6月底,我县完成了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巴东县“十三五”实施规划的编制工作,确立了未来五年巴东发展蓝图,《规划》含盖了全县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内容,按照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基本公共服务、特色产业发展、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五大类,在县直各单位申报的基础上,共筛选确定了527个项目,设计总投资2063.51亿元,建立健全了全县最大的扶贫项目信息数据库。该规划已于6月5日和6月7日分别提交县政府常务会和县委常委会讨论通过后按要求上报到州扶贫办和州发改委。

  7.片区项目有效衔接。开展“十二五”片区规划中期评估,进一步理清规划项目实施情况,对能开工而未开工的项目摸清原因,加快督办落实;同时,做好与行业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整合集中优势资源向贫困村和贫困户倾斜。在重大项目方面,做好与国家、省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工作,争取更多的片区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推动重点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三、落实“两个责任",加强扶贫队伍自身建设

        1.围绕落实“两个责任”,加强队伍建设。县扶贫办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加强扶贫系统自身建设的重要工作常抓不懈,进一步明确党组、书记、班子成员的主体责任,制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实施方案,加强督促检查和年度考核测评。通过开展专题培训、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加强扶贫系统党员干部政治建设、纪律建设、作风建设,把严明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打造一支作风优良、能打硬仗的干部队伍。

        2.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监管,打造“l+3”品牌。严格执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鄂政办发[2014]31号)和《湖北省整村推进专项扶贫项目管理办法》(鄂政扶发[2014]22号),加强对整村推进、扶贫搬迁、雨露计划、贷款贴息、老区建设等专项扶贫项目的精细化管理。认真做好扶贫项目的筛选、立项、申报、审核、备案、实施、检查、验收等工作,定期对扶贫资金进行审计、监察、检查。严格按照财政扶贫资金管理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做好扶贫资金监督检查工作,确保实现财政扶贫资金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扎实做好整村推进、扶贫搬迁、雨露计划、小额信贷等专项扶贫工作,打造“l+3”扶贫品牌。

        3.加强扶贫宣传调研工作,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深入贫困地区认真开展调研,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采取综合研究与专题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扶贫开发重大课题研究,为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提供决策参考。先后组织调研专班,深入绿葱坡镇北界村、东壤口镇羊乳山村进行精准扶贫工作专题调研,形成了《巴东县北界村、羊乳山村精准扶贫工作专题调研报告》等两个调研报告提交州委州政府、县委县政府,同时积极配合省扶贫办对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的专题调研,为上级领导制定精准扶贫决策提供依据。县扶贫办于今年4月25日开通了机关网站,及时公开扶贫动态、公示扶贫项目资金,为精准扶贫工作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扶贫开发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我们将州扶贫办的精心指导下,举全县之力向贫困宣战,加大四个力度,确保巴东与省、州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一是加大统筹协调力度,主体责任明确到位。围绕州委州政府提出的“实施产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推进综合扶贫”发展思路和县委、县政府关于“生态优先、文化引领、产业兴县、开放包容”的发展战略,形成扶贫工作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四大家领导班子成员具体联系乡镇,县直部门班子成员具体联系贫困村,乡镇班子成员联系村组户的“三联”机制,做到“人往贫困一线走、钱往贫困一线投、力往贫困一线使、政策往贫困一线倾斜”。采取上下联动,县乡统筹,集中资源、整合力量、捆绑项目的办法,坚持一乡一统筹,一村一纪要,一季一督查,一年一考核,做到目标明确、任务明晰、责任到人,落实到位。

  二是加大工作指导力度,部门责任分解到位。认真落实部门自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切实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要求,立足行业、部门和社会项目资源优势,坚持把优势资源向贫困村倾斜,项目资金向贫困户倾斜,切实解决好贫困对象发展过程中缺人才、缺技术、缺资金、缺信息的难点和突出问题。县扶贫办加强对乡镇、对贫困村精准扶贫工作的业务指导,做好考评工作的沟通协调,加强考评指标的统计监测和指标运用。

  三是加大领导带头力度,领导责任落实到位。按照扶贫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定期对责任履行情况、政策落实情况、项目实施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检查和管理,确保干部安全、资金安全。切实把“脱贫摘帽”、同步小康的责任扛在肩上、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做到以上率下,以干率下,带好头、作表率,带领干部群众苦干实干,在全县上下形成竞进脱贫、竞进小康的正能量。

  四是加强督办检查力度,帮扶责任监管到位。将领导带头帮扶、驻村结队帮扶、党员干部帮扶纳入督办范围,明责任、明目标、明任务,不脱贫、不脱钩。定期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督办检查,严格落实检查情况通报制度,确保圆满完成年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