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城县采取六项措施全力推进南河流域68个村扶贫开发效果好

29.10.2014  10:12
 

    

  谷城县国土总面积2553平方公里,集山区、库区、老区于一体,城关、石花两个经济发达乡镇经济总量占全县比重超过七成,绝大部分乡镇贫困落后,区域发展不平衡,全县5.7万贫困人口,南河流域占2.6万人,贫困发生率超全县平均值二倍以上。为破解区域发展难题,谷城县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动作、社会参与,夯实扶贫根基、增添开发动力、凝聚发展合力,“十二五”期间,全县共整合各类资金3.21亿元,完成建设项目1100多个。

  一、划定县级小片区实施区域攻坚。近年来,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思路,把南河流域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相对集中连片的68个村(涉及7个乡镇)作为新一轮扶贫开发的主战场,开展区域扶贫攻坚。编制了《谷城县南河流域中长期扶贫开发规划》和工作路线图,坚持领导扶贫联系点制度,将扶贫开发纳入乡局级领导班子目标考核内容。形成县抓南河流域68个村、乡镇抓重点村的扶贫开发责任体系。

  二、整合扶贫资源解决民生难题。县财政每年拿出配套资金,重点扶持南河流域种植业、养殖业和旅游业发展,明确县直19个部门对南河流域的政策性扶持目标,组建206个县直定点对口帮扶工作队驻村扶贫,整合60%的涉农资金用在南河流域扶贫开发上,着力解决南河流域群众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就医难、用电难、住房难、村级组织阵地建设滞后问题。

  三、着力发展主导产业增加群众收入。利用山区地理环境,依托茶叶、油茶、蔬菜、核桃、制种、养殖六大产业,通过建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家庭农场,鼓励紫金镇发展有机茶和中药材产业,南河镇、薤山旅游度假区发展生态旅游业,赵湾乡发展养殖、核桃林特产业等。目前,南河流域共有各类产业基地11万多亩,带动3200多个贫困农户发展庭院经济,年人平增收500元以上。

  四、引导民营企业履行扶贫责任。湖北汉家刘氏茶业有限公司十分重视基地建设和带动农户作用,除在驻点紫金镇铜锣观村建精品茶园外,还先后建立有机茶园5000亩,联合、合作茶园2万亩,带动紫金镇农户1.1万户,基地茶农人平纯收入5600元。支持、引导市属企业25家、县属企业41家驻村开展“千企帮千村”活动,各企业投入资金1320万元,培训贫困劳动力3210人次,提供就业岗位1750个,建各类特色产业基地3.25万亩,资助贫困学生320名等。

  五、吸引市场主体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注入市场元素带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先后引进各类资金1.1多亿元,增旅游设施21处、建旅游景点23处、发展农家乐120多处,初步形成了以南河生态旅游,薤山红色旅游,赵湾、紫金高山风情游为主的旅游精品线,南河流域服务旅游产业人数3000多人。

  六、倡导激励社会人士关心支持贫困群众。在全县范围内发出倡议,鼓励社会爱心人士与贫困村、贫困户结对帮扶。三年多来,采取综合帮扶、“多对一”帮扶、“一对一”帮扶等方式,捐赠资金物资680多万元,开展劳动技能培训630期,帮扶贫困户2730户。   

到目前,南河流域共减贫1.1万人,解决安全饮水4.23万人,实现了村村有阵地、村村通路、通电、通邮,教育卫生事业长足发展,贫困地区的综合发展能力和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