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十堰消防特勤中队里有对好兄弟

04.08.2014  14:53

  中新网湖北新闻8月4日电  (惠斌)任攀龙,今年26岁,来自湖北荆门;刘标,今年30岁,祖籍湖南常德。前者大学本科毕业,是湖北十堰消防支队特勤中队副中队长,后者只有高中学历,是十堰消防特勤中队的中队长助理。

  两人相识的时间还不到两年,但如今却已是一对生死相依的战友,更确切的说是一对饱含感情的好兄弟——无论是在灭火抢险的战斗一线,还是平日里的点点滴滴。工作中他们相互支持、配合,学习上相互“攀比较劲”、互为人师。

   一场大火,兄弟俩相继在高温下晕倒

  7月29日,十堰城区最高温度接近40度。当天早上6时许,按照常规作息时间,十堰市消防特勤中队的消防官兵们刚刚起床。

  一声急促的报警铃声想起,城区某工厂化工仓库起火的警情被传到特勤中队。由于火势很大,特勤中队的所有官兵被要求全体出动,赶往事发现场。

  “火情就是命令”,刚洗漱完毕,还没来得及吃早饭的任攀龙和刘标便一头钻进了已经拉起了警报的消防车。

  发生火灾的,是一个存放有千余吨橡胶、分上下两层的化工仓库。“还没到现场,远远就看到冲天而起的浓烟,真的可以说是遮天蔽日。”任攀龙描述说,空气里还伴有浓浓的橡胶燃烧后散发出来的焦臭味。

  呼啸的消防车冲进现场,还未及停稳,任攀龙等消防官兵便带着装别跳下了车。此时虽然还是清晨,但众人的身上已经起了一层薄薄的汗水。

  “第一组,警戒,第二组,铺设水带……”现场侦查之后,指挥员用最简单的话发出了战斗命令。身着50多斤作战装备的任攀龙、刘标等人被分在了灭火第一线。

  扛着高压水枪,任攀龙、刘标等人开始在现场来回奔跑。哪里火势大,他们便及时冲过去。极易燃烧的橡胶所产生的火焰所散发的温度,远远高出了空气里的温度。

  “离得太远水枪喷出的水无法起到效果,离得太近烤得人受不了,我们只能尽可能的接近那些起火点。”刘标告诉记者,就这样反反复复,作战服里的贴身衣物,先是被汗水浸湿,然后被火焰烤干,紧接着再被汗水浸透,“说不清身上的衣服到底是干的还是湿的,几乎都没时间感受这些问题,脸上的汗直往下流,跟直接用水冲过一样,参加现场救援的人几乎都一个样,跟从河里捞起来的没啥区别。

  到下午12时左右,火势依然在蔓延。任攀龙、刘标等官兵扛着灭火设备依然在现场来回奔跑。送到现场的午饭,几乎没有人去尝一口,“因为在那种状态下,大家全都没了胃口,吃不下。”任攀龙说,因为由于身体极度缺水,大家都喝了一肚子的矿泉水。

  下午14时左右,在又一轮几个小时的奔跑后,任攀龙被换下来做短暂休息。从地上抓起一瓶生理盐水,他仰起头一口气灌了下去。但紧接着,他用一只手撑着膝盖开始剧烈的呕吐。刚下肚的一瓶水,在顷刻间被吐得一干二净。他额头下方的地方,也被顺流而下的汗水浸湿了一大片。

  “在那种情况下一直来回跑动,运动量太大,在加上高温下人身体开始脱水,所以才会出现那种呕吐现象。”一位消防官兵介绍说,那一天不知道有多少人出现了相同的症状,“当天我们每个人喝的水至少有20瓶。

  按照一瓶普通矿泉水550毫升计算,任攀龙等人当天每人喝下的水有至少有10000毫升。

  然而,呕吐只是一个开始。之后大约两分钟,任攀龙由于体力不支准备坐在地上稍事休息。就在那一刻,同样站在不远处休息的刘标发现,任攀龙摇摇晃晃地倒了下去,直直的睡在地上。

  “由于严重脱水,他晕倒了过去,这是事后才知道的,当时我担心坏了,生怕他出现什么意外。”刘标说,救护车的呼啸声中,任攀龙被从救火一线直接送进了医院的病房。

  后来刘标等人才知道,由于任攀龙的身上沾满了橡胶在高温下融化所产生的较粘物质而无法脱下,在医院的病床上医护人员只好用剪刀剪开了他的衣服。

  大火还在持续,刘标目送着运送任攀龙的救护车远去,然后又一头钻进了救火一线。

  下午5时许,刘标还在救火第一线奔跑,趁轮班休息的间隙,浑身湿透的他顾不上擦一把额头上的汗珠,再次拨起了兄弟任攀龙的电话。然而跟前几次一样,电话那头依然没有人接听。

  “记不得那天下午拨了几次他的电话,不过每一次都无人接听。那种焦急,无法用语言形容。”刘标告诉记者,因为他知道才大学毕业3年多的任攀龙,体力上跟自己比还相对较弱。

  下午17时30分左右,在火场清理中,一项以身体素质过硬在整个中队出名的刘标也出现了晕厥现象。“好在是短暂性的,歪在地上休息了几分钟又缓过来了。”刘标说,整个下午他不停的抽时间拨打任攀龙的电话,好了解一下对方的情况,但一次也没有人接听。

  为防止火灾复燃,刘标等人一直坚守在现场。到29日晚上24时许,在确定现场大火已被完全扑灭之后,刘标等人才现场撤回中队驻地。

  而此时,医院里的任攀龙依然处于昏迷状态,完全没有意识。“直到30号早上,才醒过来,只见护士一瓶接着一瓶的给我打药水。”任攀龙说,30日中午12时许,他才被允许从医院出院。

  “其实在他晕倒被送医院之后,我很想到医院去看看他,但当时的情况是绝对不允许的。在没有百分之百确认火被扑灭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要坚守在现场”刘标说,在中队所有的官兵之间,几乎都有着过命的交情,“遇到险情时相互提醒、照应,几乎在大多数的灭火、抢险过程中都会出现。

   年年春节,他们穿着作战服观看春晚

  7月29日那天的情况,对任攀龙和刘标等消防官兵而言,只是一个小小的缩影。除了在工作上的交情,在日常生活中,任攀龙和刘标同样是一对好战友、好兄弟。

  来自湖南农村的刘标,从17岁开始便来到十堰,如今在十堰做消防兵已经整整13个年头。2011年跟妻子结婚,现在有一个2岁多的儿子,但由于工作性质,他几乎每年只能回家一次。

  “两岁多吧。”当记者问起儿子的年龄时,刘标一事有些支吾,在心里默算了片刻才给出一个答案,结果引得一旁的任攀龙哈哈大笑。

  “儿子出生到现在,只跟我见过3次面,都不认识我。”刘标说,就连儿子叫“爸爸”,也是妻子在电话那头连哄带骗的折腾了半天才听到一声。

  其实说起这些跟家庭有关的话题,任、刘二人的情况谁也不比谁强多少。因为刚打趣玩兄弟刘标“记不清儿子的年龄”之后,刘标便说出了任攀龙跟家人之间的“笑话”。

  2011年从湖北工业大学教育系毕业后,任攀龙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入伍做消防战士。“可能是从小就觉得消防这个行业很神圣,我当时几乎都没多考虑,就报名参加了。”任攀龙说,在经过半年多的专业培训和实习后,他于2012年8月19日被分派到了十堰消防特勤中队。“第一天便认识了刘标。”任攀龙说。

  刘标还告诉记者,任攀龙跟自己一样,虽然回家只需要5个小时的时间,但一年下来任攀龙也很少回家,“几乎每年也就回去1次”。

  由于任攀龙的父母长期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和伊犁,今年6月份,他利用公休假的机会到新疆探视了一次父母。“他来十堰马上就两年了,就跟父母见了这一次面。”刘标告诉记者。

  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任攀龙等人每天生活的圈子很小,除了奔波于大大小小的火灾、救援现场外,每天基本上都呆在中队的驻地里。“吃饭、训练、都在一起,就连睡觉休息都在同一栋楼上,可以说是每天都在一起。”刘标说。

  过春节,是中国人最大的一个传统节日,但在任攀龙等消防官兵的脑海中,春节之于他们仅仅是一个概念,因为每年的春节,他们基本上都是在驻地了度过的,没人回过家跟家人团聚。

  2014年春节,任攀龙和刘标都留在中队里,当天晚上还在值班。“除夕夜看春节联欢晚会,我们都是穿着作战服看的。”任攀龙说,因为担心那天晚上是火灾高发期,所有留守人员都是随时待命。

  结果晚会都还没看会,火灾报警果然接连不断的传来,“一晚上我们中队共出警11次,一直忙到正月初一凌晨3时左右才休息。”刘标说,接连好几次一个火灾还没处理完,另一个报警就又来了。

   工作学习,好兄弟互为人师一路向前

  工作两年时间,如今任攀龙的职务是副中队长,已有13年消防兵兵龄的刘标,肩负着中队长助理的职务。级别一高一低,但这并不影响两人的战友情、兄弟情。

  “我们俩各有所长,经常相互帮助,从心理上来说感觉不到职务高低所带来的差异。”刘标直言。

  高中毕业至今,刘标在13年的消防兵生涯中早已在体能、技能、实战经验等方面练就了一身好本领,经常代表中队和支队参加全省、全国的各类比赛,并取得了不少荣誉和成绩。

  “在这些方面,他目前还比不过我。”刘标说,在日常的训练过程中,他经常在这些相应的方面做任攀龙的老师。身体素质训练,消防技能提高,他经常将自己的心得毫无保留的传授给自己这位拥有大学学历的上级。

  不过在理论知识、政治素养等方面,刘标只能在任攀龙的面前甘拜下风。“他读的书比我多得多,这一点不得不服。”刘标说,私下里两人经常把对方的长处作为自己的标杆,然后来比较、弥补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

  “只有通过这种暗地里‘较劲’,相互帮助和弥补的方式,才能使我们各自的能力不断提高。”对于刘标的说法,任攀龙总结说,也只有在军事化的环境下,才能产生他和刘标这样的战友情、兄弟情,“这肯定是我们彼此之间一辈子的财富,是无法用金钱等标准来衡量的”。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