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州区委组织部:精准扶贫做到“三到村”

04.11.2015  09:46
 

   

  今年以来,襄州区委组织部根据全区精准扶贫工作的统一安排,选派精干力量成立工作队进驻朱集镇旺午村。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杨少波亲自带领区直相关部门在朱集镇现场办公,深挖贫困原因,制定脱贫计划,区直部门相关负责人献计献策,与镇、村做好脱贫计划对接,初步计划2016年实现整村脱贫。工作专班和镇包村干部、村“两委”干部一同深入农户家中,核实致贫原因,商量脱贫措施,在旺午村共摸出79户贫困户,同时根据不同贫困程度,有53户2015年脱贫,26户2016年脱贫。

  制定需求清单,项目到村。根据旺午村脱贫计划,工作专班与村组干部一起反复商量,按照“一无、四通、四有”标准,为旺午村量身打造了建设需求清单,里面详细记录了包括堰塘治理、4口机井、村组道路、村庄绿化和文化广场在内的五大类建设需求,并分别作了初步投资预算。同时,为了让项目更加切实可行,区委组织部积极与区水利局对接,帮助旺午村确定了堰塘治理、修建水渠、打机井三个建设项目;向区乡道所争取了双翟路袁湾至旺午段共1700米的修路指标;与区发改局一起到现场办公,制定了农村文化综合体(含旺午村党群服务中心、小学和文体广场)申报项目。相关部门现场指导的做法让村干部松了一口气,旺午村书记王静说:“我们村老早都想申报建设项目,但是无从下手。组织部请来了专家,让我们既知道了该找谁,也知道了怎么找!

  开展技能培训,服务到村。脱贫的关键在于人。因此,我们不仅重视政策脱贫、项目脱贫,更加注重精神脱贫、技能脱贫。9月10日,在区委党校举办了精准扶贫村后备干部培训班,针对村级后备干部管理水平、服务意识不足的问题,进行了农业农村和精准扶贫方面的培训。我们在走村入户过程中还帮助贫困户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通过宣传新技术、新思想、新信息,增强他们的致富能力。目前,已经和区农业局对接,邀请农业专家,在村里举办有针对性、精准型的小范围培训班,免费教授贫困户芦笋种植、莲藕养殖、沼气池建设等技术,并提供致富信息。同时,帮助村干部一起让一些头脑灵活的青年学习“互联网+”模式,通过网络销售产品,早日实现脱贫致富梦。

  发展产业支撑,“造血”到村。精准扶贫重在产业扶贫,拓宽增收渠道,从而实现“造血式”扶贫。区委组织部通过与镇、村干部共同商量,确定了三条产业扶贫措施:一是做大做强芦笋产业,在原有芦笋合作社的基础上,进一步流转土地,让贫困户以劳力入股,由合作社负责投资、统一销售,销售额按比例分成,鼓动贫困户参与芦笋种植,充分发挥贫困户的积极性,实现“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二是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在村内建设养猪场2家,并配套建设沼气池,实现种养结合,三沼综合利用。三是推广种植高产花生。大力宣传推广起垄种植花生(每亩可增收500多元),发动群众,扩大种植面积,形成规模后,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长期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