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郑启湘:照亮长江的“一盏灯”

11.10.2016  13:03

——记全国劳模、长江武汉航道局航标灯器维修工郑启湘

一位小学文化程度的航标工,完成68项技术革新,取得11项国家专利,12项国家优秀奖;

一位普通的航标灯器维修工,生产出“国际先进水平、填补我国空白”的HD155型太阳能一体化系列航标灯……

他,就是长江武汉航道局洪湖航道管理处航标灯器维修工郑启湘。他获得过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等40多项荣誉,被誉为“航标灯王”。

技术研发

——苦干、实干、巧干

1973年,郑启湘从部队复员到洪湖航道管理处,做了一名航标灯修理工。起初,他对修理一窍不通,平时只能给师傅递递扳手当小工,或背挑肩扛器材使使蛮劲,同事们嘲笑他是“小学生”。

面对浩浩长江,郑启湘发誓要成为航标灯修理的行家里手。

由于文化程度不高,他就从小学五年级的数学开始学起。随身带着书,走到哪儿,学到哪儿,3年时间,郑启湘学完了初、高中的物理和数学课程。此后,他又买了《简明无线电学》《电子技术》等书籍,发奋苦学专业技术,还参加了吉林大学电子技术函授培训班学习。凭着一股狠劲,在1年半的函授学习过程中,他5门功课平均96分。

郑启湘如饥似渴地吸收新知,着魔般琢磨航标灯。“他的办公室里洗漱用具、被子和枕头一应俱全,完全就是一个家。光源放在离床边最近的位置上,时时观察,时刻记录。”徒弟卢阳眼说。

在产品研发时,郑启湘对航标灯工艺要求精益求精,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反复改进产品,追求完美和极致。

为了获得一手资料,他20多次深入到最险峻的三峡库区河段、长途跋涉6000多公里,为新产品收集数据;

为了找到满足航标灯变压器特性的材料,刚动过手术的他背着40多公斤重的材料在大山沟里来回折腾,人都累得差点趴下;

为了方便安装人员调整航标的方向,他在航标灯底座专门设计了可以360度旋转的活动螺丝,而且,他还统一了各种灯型的底座,使航标拆装自如……

就这样,长江上每次航标灯的进步都打下了“郑氏烙印”:1986年成功研制直径150毫米的全塑壳航标灯,灯重由20多公斤降到3公斤;2000年成功试制采用发光二极管技术的新型光源,视距从2.5公里提高到5公里,取代使用了20多年的白炽灯泡和霓虹灯管;2003年用高能锂电池作新型电源,消除了长江全线每年废弃6.6万个铅酸蓄电池和空气干电池的污染隐患;2005年至2008年,将太阳能光伏技术、LED照明技术、高能锂电池组合技术、微电脑闪光控制技术集成一体,成功研制出太阳能一体化航标灯并不断完善;2009年,将太阳能一体化航标灯与遥控遥感技术融合在一起……

“搞技术研发,就是苦干、实干加巧干!”郑启湘说,“一个人只有吃苦耐劳、爱岗敬业,才能从一般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

从2008年至今,全国内河12个省市地区、14条河流都用上了郑启湘研制的太阳能一体化航标灯。灯的光芒,在黑夜中照亮了长江干线,也将流光溢彩染尽了广西北海、兰州黄河以及四川乌江、嘉陵江等多条河流。

攻坚克难

——实现长江航道数字化

“十二五”以来,长江航道局制定了数字航道“一主六分七中心、一图一站三平台”的航道综合信息服务构架设想。为推进数字航道建设,郑启湘带领“启湘团队”,加大投入,潜心创新。

传统的航道维护每天都需要航标船巡航检查,现在,郑启湘参与的数字化航标建设就不用了,千里之外,哪个航标被撞移位?航标飘到了哪里?哪座航标灯器出现异常?在显示屏上一目了然。

为防止船舶误入航道整治建筑物附近浅水区,郑启湘团队设计了X显形标、X型顶标,包括互闪灯等系列产品。为测试产品使用效果,郑启湘带领大家到野外测视距,看亮度和颜色。

来到试验现场,郑启湘穿上救生衣,拿上对讲机,登上交通艇,独自一人踏上了江心的一座浮标船,同事们则乘艇离去,每隔100米就向他报告一次航标灯的能见效果。

“100米,目标清晰。”

“300米,目标清晰。”

“400米,目标模糊,看不到‘X’形状,像一个圆球!”

郑启湘反复研究发现,原来,航标灯上的多个光源之间因相互联体,造成人视觉上形成了一个模糊的圆球,而看不到“X”形状。“这会误引船舶进入险区。安全来不得半点马虎,必须再找出路!”

接下来,郑启湘与厂方协同攻关:在光源上、安装布局上动脑筋,成功研发了分段式安装方式,即将LED安装在“X”标上布设的多个长方形方框内,通过“逼光”让光线强烈直射,形成直线视觉效果。“好家伙,此前发光二极管需要420支,现在锐减到48支,不仅节省了材料,这种大功率光源视长达9.8公里,又完成一个长江之最!”

数字航道就像一只无形的大网,而航标就是这张大网上的一个个结点,郑启湘就是那技艺高超的织网者。

如今,长江中游“数字航道”建设已拉开序幕。让郑启湘倍感欣慰的是,他研发的太阳能航标灯清一色安放了“485”接口,全部接入了数字化航标端口,在长江航道数字化家族中得到全面运用,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怀揣梦想

——做出世界一流的航标灯

夜很深了,“林海雪原”的QQ头像还在不停地闪动,郑启湘正在与航标灯厂家沟通着新型航标的技术难题。

“为何取名‘林海雪原’?”记者问。

“我想借革命战士的精神时刻警醒自己,环境无论多么艰苦,一定要夺取最后胜利!”郑启湘说。

郑启湘有一个远大的梦想——做出世界上一流的航标灯!

2006年5月,是郑启湘第一次“赶海”。在全球航标盛会——上海国际航标灯协会第十六届大会上,郑启湘的太阳能一体化航标灯,引来国外同行的驻足观看。这一灯器被与会专家称为“世界航标灯历史上的一次革命”!而这一次,是郑启湘代表中国首次将自行研制的“土疙瘩”搬上“洋展台”。

2010年3月,郑启湘首次跨出国门,在南非开普敦国际航标灯协会第十七届大会上,他带去的“HD155型太阳能航标灯”与48个国家的航标灯同台竞技。这一集太阳能光伏技术、LED照明技术、高能锂电池组合技术、微电脑闪光控制技术于一体的中国航标灯一亮相,满座哗然,秘书长当场特别给出评价:“太阳能一体化航标灯款式最新颖、节能环保、造价最低廉、推广力度最大,China Changjiang!”

自从这次“赶海弄潮”后,郑启湘团队与土耳其、泰国、越南、新加坡等国同行建立起广泛联系,而他的信念也更加坚定——让中国航标灯跨国界,在全球大放光彩。

“与全球领先的航标灯制造企业相比,我们不缺技术,而是缺少一种工匠精神, 如果不唤起这种精神,中国航标灯就难以走向世界。” 郑启湘说。

2008年,“启湘团队”创立。创建伊始,团队就严格追求产品质量,精益求精。“启湘团队”引入美国质量大师克劳士比“零缺陷”质量管理的理念,并通过举办“创建零缺陷航标研讨会”和全员零缺陷质量文化培训,使得“零缺陷”质量管理理念得到广泛传播。凭借着这种精益求精、“零缺陷”的工匠精神,2015年“启湘团队”成功研发了X显形标、X型顶标、大功率LED航标灯……值得一提的是,“启湘团队”研发的太阳能一体化遥测遥控航标灯,集成光学、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太阳能利用和电池及航标遥测遥控等高新技术为一体,成为世界航标灯家族中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成果。(张翀 唐锡生 赵虎 隗传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