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劳动者利益诉求多元化 “新,老问题”叠加显现

09.09.2014  11:07

不同行业收入差距依然较大,社会保险制度尚需完善,加班加点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记者从第七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中获悉,我国非公企业职工规模正在不断壮大,但权益状况更加复杂:伴随文化水平和技能素质的提高,年龄的降低,以及青年农民工的增多,他们的利益诉求更加多元,权利意识更加强烈,与此同时,困扰职工权益的“老问题”与“新问题”叠加显现。

“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呈下降趋势,第二、三产业增长明显。”全国工商联的数据显示,我国非公经济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和90%的新增就业岗位。以非公企业为主的服务业逐渐成为我国吸纳就业的主渠道,2.6亿农民工则成为非公企业职工的主要组成部分。

但有关调查显示,非公企业职工的权益状况并不乐观。第七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指出,不同行业间的职工收入差距依然较大。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等行业工资收入较高,而非公企业职工较集中的餐饮业等行业工资收入较低,餐饮业职工平均工资仅是金融业的67.1%。

与此同时,不同单位、不同身份的多种社会保险制度,造成职工社保权益不公。调查显示,企业养老金替代率不足50%,85.6%的职工担心“将来的养老金不够用”;农民工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的比例分别为59.1%、62.2%、67.4%和46.5%,离“应保尽保”还有很大差距。

有关调查还显示,非公企业职工加班加点现象较为普遍,带薪休假权难落实。有14.1%的职工表示几乎每天或经常加班加点;普通职工享受带薪年假的比例低于平均水平,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小微企业职工仅为44.2%和41.2%。

此外,职工在企业特别是非公企业中的知情权、表达权、决策权和监督权没有得到有效落实。44%的职工表示没有机会对单位经营管理和自身权益发表意见或反映愿望,劳动关系双方制度化的沟通渠道不畅,使职工权益和诉求得不到及时解决。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非公企业职工的心理健康问题。富士康员工连续“十三跳”事件引发全社会对青年职工心理健康问题的讨论,而相关调查也显示,92.6%的职工感觉生活有压力,其中41.8%的职工表示压力很大,且22.2%的职工表示只能默默忍受。

面对非公企业职工权益的“亚健康”状况,有关专家认为,应吸引更多的职工群众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职工、青年职工加入工会,健全完善企业职工工资协商共决、正常增长、支付保障机制,督促企业解决欠薪问题,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同时,各级工会应督促企业改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落实职工休息休假权利,并探索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措施与途径,努力维护和发展职工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