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切实加强农民工服务 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

28.10.2014  12:55

农民工作为重要的社会群体,是社会管理服务的重要目标和对象。服务职工是工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为农民工服务则是时代赋予工会组织的新的重要任务。

在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大背景下,很多农民工都有过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权、同城不同享,甚至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遭遇。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各级工会组织必须坚决有效地做好农民工维权工作。

农民工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成长发展起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这支劳动大军既为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也给推进新型城镇化带来诸多考验。工会组织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进一步做好农民工服务工作,意义重大而深远。

加强农民工的组织管理,是工会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工会加强农民工的组织管理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认为,工人阶级的本质属性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代表先进生产力,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起着主导作用。在我国,农民工已经越来越深入地参与到社会化大生产进程之中,广泛分布在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按照目前国家确定的城镇化率指标,今后每年还会有1000多万农民进入非农产业就业,进入城镇生活。截至去年,黑龙江省已转移农村劳动力500多万人。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壮大了工人阶级队伍,扩大了工人阶级的群众基础。但是,从农民工组织管理的现状来看,虽然从形式上容易“抱团”、喜欢“聚堆”,但实质上还基本处于自发就业、盲目就业、流动就业状态,不符合当代中国社会化大生产组织化、规模化和高度分工协作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工会作为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有责任加强农民工的组织管理,用符合农民工特点的组织形式和组织载体,团结、动员、组织、引导他们走好就业之路,使他们的数量、结构、分布、素质更加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二)工会加强农民工的组织管理是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现实需要。党中央多次强调,工会组织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积极主动参与社会管理,这是时代赋予工会的社会责任。为此,工会组织需要构建和维护“三个和谐”:一是劳动关系和谐。重点是要推进用人单位落实农民工劳动合同制度,大力实施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推动企业建立起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二是住地关系和谐。要通过蛛网密集的社区工会或社区工会联合会,积极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从而使外来农民工群体与本地人之间建立良好关系。三是党群关系和谐。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工会要帮助农民工解决各种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增进农民工对改革开放的认可、对党和政府的信赖。

(三)工会加强农民工的组织管理是服务职工的集中体现。农民工作为重要的社会群体,是社会管理服务的重要目标和对象。服务职工是工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为农民工服务则是时代赋予工会组织的新的重要任务。当前,各级工会组织在加强农民工组织管理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创造了一些经验,但也碰到了一些瓶颈和难题,迫切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在这方面,工会优秀的老传统不能丢,有效的新办法要跟上,努力把农民工组织管理工作做实、做细、做出成效。

一是加强入会的宣传和引导。面对农民工这个特殊群体,宣传引导工作尤其重要。工会要以激发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主体意识和内在动力为主线,采取农民工熟悉的事实、喜欢的方式和接受的话语模式,最大限度地把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工会干部要沉下身子,深入农民工的工地、车间、宿舍,与他们交朋友,切实为农民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要高度重视农民工会员会籍管理工作,保证农民工“一次入会、持证结转、全国通用、进出登记”,使他们流动不流失,打牢农民工组织管理的基础。

二是丰富建会的模式和手段。在针对农民工的工会组建上,要勇于探索创新。模式上,可以更多地基于地域建会,推广农民工租住地工会、楼宇工会、一条街工会、社区工会、工业园区工会等新的组建模式;手段上,积极探索农民工输出地入会、劳务市场入会、集体登记入会、进城务工人员工会联合会等灵活便捷的入会方式,使建会工作更加扎实有效。

三是保证服务的落实和拓展。针对当前农民工会员中存在不少“口袋会员”、“卡片会员”、 “电脑会员”的现象,各级工会要把“农民工有困难找工会”的要求进一步落到实处,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工会“职工之家”的温暖和一种强大的支撑力量,并适应新情况新特点,不断拓展服务内容,用高质量的服务推进高质量的农民工组织管理。

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是工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

农民工群体作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现代产业工人的重要力量,其素质和技能必须随着现代产业的发展不断提升。国务院今年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到2020年每个农民工都可以得到一次政府补贴的技能培训。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不仅是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各级工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这是提高农民工素质的客观要求。据《2012年我国农民工调查检测报告》显示,我国农民工初中文化程度占农民工总数的61%,而中专及中专以上文化程度仅为9.8%。在农民工群体中,没有接受农业和非农业职业技能培训的人数占68.8%。搞好农民工技能培训,就是以职业技能为牵引,迅速地提高其自身素质,使其拥有适应现代社会、保证自身发展的能力和本领。

(二)这是扩大社会就业的有效途径。职业技能的高低是影响劳动力就业的一个关键因素。从实践看,大部分农民工局限在工业、建筑、煤炭以及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从事苦、脏、累、险的简单劳动。工会组织搞好农民工技能培训,授之以渔,让他们学得一技之长,就等于为他们送上了一把打开就业创业之门的“金钥匙”。

(三)这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当前,转方式、调结构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但是,农民工整体技能素质偏低、劳动技能缺乏,难以满足经济发展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成为制约经济转型升级的障碍。因此,建设一支有文化、高素质、懂技术的农民工队伍是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前提和基础。

(四)这是发挥人才资源优势的关键环节。当前,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突出、供需关系严重脱节,一边是劳动者“就业难”,另一边却是企业“招工难”。造成这些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大量农民工文化和技术素质偏低。显然,加强和大力实施农民工技能培训,提升他们的劳动素养和技能水平,把“人力”变成“人才”,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有效途径。

那么,工会组织如何才能做好农民工技能培训?

一是用好培训资源。充分依托高校、职业院校、技工学校的资源优势。以黑龙江为例,省总工会确定了哈工大等20所大专和职业技工院校为“全省职工技能培训基地”,建立了由200余名教师、技师组成的“全省职工技能培训师资库”,同时各级工会自办、联办、委托的培训机构、实训基地已经达到260家,充分利用好这些阵地和资源,必将有效提高农民工就业创业和岗位职业技能培训的质量和效率。

二是完善培训方式。坚持按需施教、注重实效的原则,根据农民工用工单位、各工种的岗位要求,本着用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开展以需定培、以培供需的针对性培训。培训方式上应灵活多样,同时要积极创新办学形式,通过举办夜校、周末学校、短期培训班、把课堂开在工地、车间以及运用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等形式,有效地解决工学矛盾。

三是丰富培训内容。根据农民工的自身特点、工种岗位、兴趣爱好、接受能力,对培训内容进行科学设计,“量体裁衣”地开展培训。同时,要把发展农民工的技能特长与农业生产、新农村建设、服务产业等需求结合起来,大力培养新型劳动者和建设者。

四是健全培训机制。关键是要健全经费保障、工作指导、合力推进和奖励约束机制,特别是各级党委、政府及人社、财政、农委等部门要重视和支持工会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做到同部署、同检查,符合条件的列入国家及各级政府农民工专项培训资金使用序列,既为工会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提供资金和机制保障,又对培训的实际效果进行检查督导、跟踪问效,确保培训高效优质。

农民工技能培训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在培训中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使培训工作不断完善提升。

一是规范管理。切实把规范办学作为抓好农民工技能培训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质量、培训鉴定等方面严格管理,努力使工会农民工技能培训规范化,符合并达到政府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在此基础上,政府劳动保障部门应当将工会的培训项目列入政府培训目标计划,纳入培训序列,获得政府职业培训相关政策支持,按照劳动职业资格鉴定有关规定,对工会开展的农民工技能培训,颁发职业资格证书。

二是综合培训。应着眼提升农民工综合素质,抓好综合培训。注重提高道德素质,结合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对农民工开展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文明礼仪教育。注重提高文化素质,通过增强农民工文化素质,帮助其提高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能力,从而真正融入城市。注重提高法律素质,在培训中安排必要的法律法规课程,提高农民工遵守法律法规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掌握维护自身权益的基本法律手段。

三是促进就业。努力实践组织引导、开展培训、促进就业、跟踪服务“四位一体”的服务模式,坚持“扶上马、送一程”,做好为农民工提供政策咨询、求职登记、职业介绍、就业指导、法规宣传、信息发布、跨地域劳务输出等“一条龙”服务工作。坚持农民工终身教育的理念,对农民工实行岗位技能再培训、循环培训,持续地提升农民工岗位技能。

四是协同配合。各级党委政府应出台促进农民工技能提升的优惠政策,营造宽松的培训环境。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应更加紧密地联合起来,联手搞好农民工技能培训。应充分吸引社会力量搞好农民工技能培训,引导和鼓励农民工技能培训志愿者等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农民工技能培训。

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组织的一项重要职责

在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大背景下,很多农民工都有过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权、同城不同享,甚至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遭遇。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各级工会组织必须坚决有效地做好农民工维权工作。

(一)抓基本,维护好劳动经济权益。一是搞好就业指导服务。向农民工提供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努力帮助农民工实现就业创业。二是加强劳动合同监督。指导督促用工单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指导帮助农民工准确签订劳动合同,帮助农民工协调解决劳动合同纠纷。三是推进工资集体协商。监督企业落实最低工资制度,切实解决农民工同工不同酬的问题。四是解决拖欠工资问题。建立健全预防和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长效机制,大力开展农民工工资清欠维权行动,推动建筑施工企业落实农民工工资“月结月清”。

(二)保托底,维护好社会保障权益。一是协调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积极运用党和政府赋予工会的资源与手段,协调有关部门将更多农民工纳入城市基本医疗、基本养老保险范围,帮助他们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二是切实加大帮扶救助力度。充分发挥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作用,及时帮助农民工解决实际困难。三是推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与有关部门联合对农民工所在企业进行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的检查,切实维护农民工的生命健康权利。

(三)创和谐,维护好民主政治权益。一是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督促企业增加农民工职工代表比例,鼓励支持农民工积极参与企业民主管理。二是保障享有平等政治权利。督促有关部门和用人单位在农民工入党、入团、评定技术职称、晋升职务、评选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等方面与城镇职工享有同工同权。监督基层地方党委在组织换届选举或决定涉及农民工权益的重大事务时,确保农民工通过适当方式行使民主权利。三是畅通农民工民主监督渠道。加强农民工职工代表培训,组织农民工参加涉及职工利益的重大改革听证,对企业改革重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和事业单位改革方案等重大事项进行审议。

(四)提层次,维护好精神文化权益。一是思想教育要“深”。 各级工会要准确把握当代农民工新变化、新趋势,努力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服务,帮助农民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二是人文关怀要“真”。真心实意、真情实感地与农民工沟通交流,督促企业建立农民工心理咨询工作室,广泛宣传农民工的先进事迹,努力营造关心、尊重、爱护农民工的良好氛围。三是文化服务要“活”。采取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的方式为农民工提供文化服务,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切实满足农民工的精神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