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盲爹爹诗词创作中寻光明 已写出三本诗集(图)

01.12.2014  13:59

  “东湖碧艳染云天,游艇画舫欣笑言……”昨日下午,在武昌徐东社区的一间小屋内,头发花白的万云涛挠了挠头,随口朗诵前不久创作的一首诗歌,老伴王钦华则拿着草稿本,坐在旁边仔细帮他斟酌词句。87岁的万云涛双目失明多年,但他在诗词创作中找到“光明”,至今,他已写出3本诗集。

  万云涛年轻时在武汉市科协工作,42岁那年深秋,他感觉头痛难忍,视力也开始下降,到医院检查后,发现脑内长了一个肿瘤。经过手术,肿瘤被顺利切除,但视力已无法恢复,他很快失明,走路也不稳。

  处于事业上升期却突然跌入黑暗,万云涛不能接受这个现实。他长时间将自己关在家中,第二年便从单位办理了内退。在他情绪最低落的时期,妻子王钦华不断安慰他,他才慢慢走出阴影。

  为恢复正常行走能力,他每天扶着楼梯上下,锻炼身体平衡,一年后,他开始拄着盲杖到外面走走,并重新和原来的朋友同事接触。在同事的帮助下,他找到了一位盲文老师学习盲文,经过半年多努力,他掌握了基本的盲文读写技巧。随后,他买回大量盲文书籍阅读,并慢慢喜欢上了诗歌。

  1994年,67岁的万云涛走进了老年大学诗词班的课堂。也是在这一年,他的诗歌《江南好,江城美》入选学校出版的诗歌集,作品首次变成铅字,让万云涛备受鼓舞,决心创作更多的诗歌。

  为收集素材,他让妻子为他讲述身边发生的小故事,还时常让家人带他到江边、公园里寻找创作灵感。

  20多年来,万云涛在报刊上发表了不少作品。2005年,他出版了武汉市第一部由残疾人创作的诗集,引发强烈反响,几年后他又出版了第二本诗集,目前正在着手出版第三本作品集。

  昨日,万云涛对记者说,他的诗歌内容主要是关注祖国的变化、身边的好人和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自己晚年最大的幸福,就是通过手中的盲笔,传递正能量。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