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整县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思考

15.02.2015  11:10
 

    

  2015年2月3日,竹溪县召开精准扶贫工作会议,县委、县政府在会上正式提出“整县推进”精准扶贫的战略号召,这标志着竹溪县扶贫开发工作将步入发展快车道。竹溪县“整县推进”精准扶贫战略工程的组织与实施,不仅给全县广大贫困对象带来了福音,也必将大大加快全县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步伐,为竹溪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注入强大动力。这项工程不仅需要我们全社会共同参与,也需要我们每个党员干部共同思考与探索,因为竹溪县开展“整县推进”精准扶贫毕竟是一次大胆的创新与实践,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笔者认为,加强对“整县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理解与认识,对于做好这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为什么要实施“整县推进”精准扶贫工程

  竹溪县委、县政府决定从2015年开始实施整县推进精准扶贫工程,个人认为至少有以下几个原因:

  1、敢于担当的体现。竹溪县还有73个重点贫困村,3.35万户11.1万贫困人口,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返贫人口较多,脱贫任务艰巨,县委、县政府感到责任大,压力大,如期消极等待,不如敢于担当,主动作为。

  2、扶贫形势的要求。为了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创新扶贫机制的要求与部署,为了加快推进全县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县委、县政府从竹溪实际出发,决定从2015年开始实施精准扶贫整县推进战略。因为如果按部就班地抓扶贫,每年实施13个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工作,那么竹溪县73个重点贫困村到2020年才能实施完,而全县3.35万户11.1万人的贫困对象只有1万户3.5万人在73个重点贫困村中,还有三分之二的贫困对象分布在44个非重点贫困村和一般村中,而国家专项扶贫资金主要投向是重点贫困村,对于非重点贫困村内的贫困人口基本没有资金扶持,如果这部分贫困对象现在不同步实施精准扶贫,那么到2020年可能就很难实现全县总体脱贫的目标。

  3、贫困群众的期盼。2014年,我们按照中央、省、市的要求,花费大量人力、物理、财力对全县所有贫困对象实行“建档立卡”,“建档立卡”程序到位,结果公开透明,政策宣传十分广泛,贫困对象对脱贫奔小康的愿望十分强烈,对于国家扶贫政策十分期待。如果在三年之内,政府对这些“建档立卡”贫困户仍然没有具体的扶持政策,必然会让贫困对象失望,不仅影响全县贫困目标的实现,也会直接影响党委、政府在贫困群众心中的形象。扶贫是一项艰巨的政治任务,也是一项民生工程,因此我们只能往前赶,而不能往后退。

  4、经济发展的需要。首先是产业发展的需要。引导扶持贫困对象发展致富产业是实现长期增收的根本举措,但是贫困县发展产业不能村村冒烟、户户点火,必须坚持统筹谋划,区域布局,规模发展,整县推进。其是可以降低扶贫成本,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中央政策已经十分明确,所有的重点贫困村都要实施整村推进,资金也有保障,但是物价每年都在上涨,如果我们把分6年实施的项目提前一次性实施,就可以降低项目成本,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再次是整县推进有利于打破资金整合的瓶颈,提高资金整合效率,自然形成整合合力。

  二、“整县推进”精准扶贫工作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

  “整县推进”精准扶贫必须对全县当前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困难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1、贫困面大人多难度大。2014年度,通过对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目前全县还有重点贫困村73个,非重点贫困村44个,有贫困人口3.35万户,11.1万人。由此可见,我县贫困人口面大人多存量大,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也比较复杂,脱贫任务十分艰巨。要实现到2020年基本消除贫困、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每年至少要完成近两万人的减贫任务,这绝不是一个很容易完成的任务。

  2、巩固脱贫成果十分不易。由于大量贫困人口发展能力不足,虽然经过扶持可能脱贫,但是多数贫困对象抗病抗灾的能力都十分弱,稍遇天灾人祸就会立即返贫,因此,巩固扶贫成果十分不易。

  3、农村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薄弱。近些年来,国家不断加大“三农”投入,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但是基础依然薄弱,贫困乡村贫困对象行的路、喝的水、用的电、用的通讯信号、看病就医、上学读书、农田灌溉、生产生活等各方面条件与城市的差距仍然较大。尤其是贫困对象发展基础仍然十分薄弱,发展的起点仍然较低。

  4、贫困对象发展“三缺”(资金、技术、劳力)现象普遍。通过对贫困对象建档立卡发现,绝大多数贫困农户发展都存在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的问题。金融扶贫可以解决贫困户发展缺资金的问题,但是缺劳力、缺技术的问题确实一个很难马上解决的问题。

  5、农民外出农村空壳导致发展难。发展为了人、发展需要人。扶贫开发为了贫困人口,但是扶贫开发同样需要依靠贫困人口。目前由于很多农民感到仅仅靠土地已经难以维持生存的情况下,他们不得不靠外出务工维持生存,从而导致大量的劳力资源外流。农村留下来的人口大多数都是“386199部队”(妇女、儿童、老人),这部分人的共性就是劳动能力不足,靠这部分人在农村发展产业难度太大。产业发展不起来,扶贫开发就难以持续。因此,这种劳力大量外出造成的空壳是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现实难题,如何留住这些外出的农民就地发展创业是扶贫开发要研究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尽管扶贫工作面临诸多挑战,但是我们“整县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同样也拥有难得的机遇:

  1、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看扶贫、讲扶贫,发出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号召。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新年致词和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上接连强调扶贫开发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扶贫开发提高到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高度,连续3年第一次国内考察都到贫困地区,关心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充分体现出党和政府的为民情怀。总书记在近期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对扶贫开发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是对贫困群众、贫困地区的最大关心,是对扶贫开发的最大支持。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目标,并提出继续向贫困宣战。党中央、国务院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就是我们实施“整县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最大的机遇和动力。

  2、社会帮扶氛围浓厚。政府搭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会扶贫网络平台,全社会重视扶贫参与扶贫的氛围是越来越浓厚。国家烟草专卖局对口帮扶竹溪,北京市密云县对口协作竹溪,省水利厅对口帮扶竹溪县,市直20个单位在竹溪结对帮扶10个贫困村、县直107个单位驻村帮扶107个行政村,乡镇直单位也都结对联系1个村,全县所有党员干部每个人都有自己包扶的贫困户。全县一大批企业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积极投身“村企共建”,一大批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回报家乡,成为扶贫济困的爱心人士。还有一大批立足本地发展壮大的能人大户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扶贫开发中同样发挥着生力军的作用。这种浓厚的社会扶贫氛围正是“整县推进”精准扶贫的肥厚的土壤。

  3、中央、省、市都鼓励创新。竹溪县开展“整县推进”精准扶贫是一种扶贫模式和方式的创新,而创新正是我们国家和民族都鼓励的精神。2013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3〕25号),这个文件为我们“整县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政策和理论依据。2014年,中央五部门印发了《关于全面做好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后,竹溪县通过争取,被省扶贫办批准为全省金融扶贫创新试点县。县政府印发了《关于创新金融扶贫工作机制的意见》,这个文件的出台,标志着竹溪县金融普惠政策的形成,竹溪已经具备“整县推进”精准扶贫的条件,因为金融扶贫创新为贫困户发展提供了最关键的资金支持。

  4、贫困对象强烈的脱贫愿望是内生动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贫困人口致富梦的实现。每个贫困户都有一个脱贫致富的梦,他们在贫瘠的土地上生活了好多年,他们特别希望能够和大多数中国人一起实现他们的致富梦。他们的愿望是十分强烈的,这种愿望就是扶贫工作主体对象的一种强烈的内生动力,也是扶贫工作的希望所在,我们把这种动力激发出来,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扶贫开发中来,就会让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更好的实效。

  三、到底该如何开展“整县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开展“整县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是一项创新的工作,既有探索的艰辛,也有发挥的空间。县委、县政府已经做出战略部署,但具体操作实施仍有探讨的必要。在中国,扶贫工作既是一项经济工作,又是一项社会工作,更是一项政治任务。当前扶贫工作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扶贫工作在全县的特殊、基础、重要地位没有改变,始终是我们的重点所在、难点所在、关键所在。竹溪农业资源得天独厚,但农业产业基础薄弱、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民收入亟待提高、城乡二元结构突出,抓好扶贫开发工作仍然是首要任务。“整县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要按照“市场决定取舍、绿色决定生死、民生决定目的”的三维刚要,在重点抓好“四大工程”“七大基础”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发挥以下四个方面的作用:

  1、突出扶贫对象的主体地位。精准扶贫的特点就是变“漫灌”为“滴灌”,要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扶贫的对象找准了,就要注意发挥贫困对象的主体地位。发挥贫困户的主体地位就是要尊重贫困户,注意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在制作扶贫规划、安排扶贫项目时要倾听贫困对象的想法和意愿,不搞“拉郎配”、不搞“一刀切”。各级帮扶单位及个人都要注重用好建档立卡成果,以贫困群众为主体,提高他们的知情度和参与度,要以问题为导向,逐村逐户分析致贫原因,提出解决措施。

  2、善于用好市场这只手。扶贫活动也是一种经济活动,经济活动就要按照积极活动的规律运作,扶贫开发不能单靠政府包打天下。整县推进精准扶贫要注重发挥市场主体的巨大带动作用,要积极引导激励社会各界踊跃投身扶贫事业,倡导市场主体、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积极参与。要注重发挥政府、市场、社会各自在扶贫工作中的作用。积极搭建社会扶贫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帮扶需求与供给的有效对接。政府要发挥牵头、牵线作用,市场要唱主角,社会要参与,在产业培植上,由单纯抓农业向推进“三产融合”转变;在生产方式上,由分散经营向集约经营、“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在资源利用上,由单纯在耕地上想办法到面向整个区域国土资源、面向现代农业做文章。要充分借助市场力量推动扶贫工作。要激活民间资源,壮大市场主体,拓宽流通渠道,用好用活市场资源,增强扶贫发展动力。只有善于用好“市场”这只手,调动各方力量参与扶贫,“整县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才会迸发巨大活力。

  3、坚持双轮驱动“四化”同步。扶贫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民生工程,需要全社会参与,需要多部门支持,需要各方面配合。要坚持区域发展与精准扶贫“双轮驱动”。农村扶贫开发取得突破,最终离不开“四化”同步协调发展。因为农民大量进城,所以城镇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发展工业、增加就业岗位、提升经济能力又是为城镇化发展提供必要支撑的关键,工业化发展离不开信息化。没有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没有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也会失去依托目标,广大农民向何处去就会成为一个大问题。所以说农村发展农民脱贫的希望之路就在“四化”同步。

  4、要动真情、扶贫真贫、真扶贫。总书记关于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扶贫要扶到点上扶到根上的指示,是我们做好新时期扶贫工作的基本遵循。各级干部及各驻村帮扶工作队要坚持科学的政绩观,对贫困群众要用真心、动真情、扶真贫、真扶贫。要认真落实总书记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要格外关注、格外关心、格外关爱的要求,把扶贫资源、措施精确瞄准特定人口、具体对象,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扶贫工作要在“”上做文章、在“”上下功夫,发挥贫困地区优势,把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区域发展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各方支持与贫困群众自身努力相结合,实施职业教育培训、扶贫小额信贷、易地扶贫搬迁、电子商务扶贫、旅游扶贫、致富带头人创业培训、龙头企业带动等“精准扶贫工程”,加大信贷、再贷款、保险等金融支持力度,千方百计促进贫困群众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搞好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政策的衔接,对不具备自我发展能力的贫困户,采取兜底措施,保障基本生活。对于有发展愿望和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因户施策,特别是在扶贫搬迁、发展产业上千万不能搞强迫命令,防止“好心办坏事”,不能让贫困户因为扶贫而导致更深的贫困。(竹溪县扶贫办黄朝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