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让七成"摩的"转行 已成第三大出行方式
共享单车出现后,很多市民出行最后1公里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也让地铁站、公交站附近的“摩的”没有生意做,不得不改行。昨日晚高峰期间,记者在街道口地铁站口蹲守了半个小时,20多辆共享单车被先后骑走,以前成群结队等在路口招揽生意的摩的却不见了踪迹。
17时15分,武汉理工大学大四学生小黄从街道口地铁站C出口走出来,笔直走到拐角处的共享单车停车点,用手机扫码打开一辆黄色ofo单车。她在汉口一家单位见习,每天都要坐地铁两边跑,“从寝室到地铁站有差不多二三公里路,以前每天早上公交转地铁,晚上地铁转摩的,自从共享单车出现后,我每天都是单车转地铁、地铁转单车。”
小黄说,因为公交车站和地铁站不在一起,以前晚上回来时,不想多走路,就会坐摩的,不到3公里的路程,一般至少要8元钱。“不仅如此,摩的总在汽车道上穿来穿去,感觉不安全,现在自己骑车,活动了身体也省下了车费,最重要的不用再提心吊胆。”
在樱花大厦上班的郑先生介绍,他每天要骑4次共享单车,几乎武汉所有的共享单车APP,他手机上都有,早上从家里出来骑车去地铁站,下了地铁骑车去公司,回家也是一样。过去经常选择的“摩的”,“已是过去式了”。
此前发布的《2017年共享单车与城市发展白皮书》显示,过去一年间,共享单车使城市自行车出行占比从5.5%升至11.6%,成为继公交地铁、出租车之后的第三大城市出行方式。共享单车的崛起让小汽车短途出行减少了55%,而摩的客源大幅减少,70%的摩的司机选择转行。
洪山区交通大队整治摩的的数据也证实了这一趋势。
在共享单车出现之前,洪山交警平均每个月要在虎泉地铁站口查处45起“摩的”非法营运载人,为了挤压“摩的”的生存空间,洪山大队主动与共享单车企业联系,设置共享单车停放点,划设非机动车通行线,4月到5月以来,一共查处“摩的”不足30起,而南湖地区设置了多个共享单车停放区后,南湖的摩的数量骤减,近两个月来,交警查处的非法载人营运的“摩的”数量不到15个。
交管部门认为,这是新模式替代旧模式的一种过程,通过自然淘汰方式逐步解决以往政府很难解决的摩的问题。共享单车解决了老百姓“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也对交通管理带来启示,要用市民需要的方式解决管理中的难题。(记者魏娜 通讯员杨敏)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