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全面推广湖北省“互联网+地名普查”模式

27.10.2016  20:21

  6月下旬以来,湖北省认真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地名文化属性信息采集工作的通知》(国地名普查办发〔2016〕11号)要求,选择宜都市作为试点区域,探索以“互联网+地名普查”的方式,做好地名信息核对和地名文化挖掘、地名普查宣传工作。目前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较好解决了地名普查信息审核数量大、佐证少、考证难等问题,对当前严把普查质量关具有积极借鉴意义。民政部办公厅印发《民政信息参考》(第59期)向全国各省市推荐了相关经验。

   “互联网+地名普查”的创新工作方式在地名信息核对、地名文化挖掘和地名普查宣传工作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提高了地名普查的群众知晓度和参与度,确保了普查信息入库前的准确度,降低了普查工作的运行成本,实现了地名普查工作“三个第一次”,即第一次将“互联网+”概念引入地名普查、第一次将开放工作方式引入地名普查、第一次将互动工作模式引入地名普查,开创了地名普查工作“三个新局面”,即开创了地名普查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新局面,开创了地名普查开放、透明、互补的新局面,开创了地名普查优化地名采录、地名审核、地名管理的新局面。

   10月26日,省地名普查办向各市州、直管市和神农架林区转发民政部办公厅《民政信息参考—湖北省“互联网+地名普查”试点工作成效明显》(第59期),明确要求各地要认真结合工作实际,切实运用微信、微博、网站等多种新媒体社交平台,组织辖区开展“互联网+地名普查”方式做好、做实地名属性信息审核工作,将“互联网+”机制应用到地名的日常管理和信息更新中,引导民众积极参与地名管理,共享地名普查成果,创建地名的监督机制、更新机制和信息补充机制,进一步提升地名普查质量和地名管理水平。(省地名普查办)

 

链接:民政部办公厅《民政信息参考—湖北省“互联网+地名普查”试点工作成效明显》(第5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