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机制 创新方式 努力做好新时期残疾人维权信访工作

24.09.2015  11:21

 

健全机制    创新方式

努力做好新时期残疾人维权信访工作

 

十堰市残联:王飞

 

近年来,在省残联的关心指导、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经过全市残联系统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十堰市残疾人维权信访工作日益得到领导重视,组织机构更加规范,工作机制逐渐健全,工作方式不断创新,信访渠道不断拓展,服务能力水平明显提高,切实维护了广大残疾人的合法权益。维权信访工作卓有成效的开展,对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彰显文明进步程度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提高认识,强化领导,不断加强组织建设。

残疾人事业各领域的工作,归根结底是要保障残疾人各项权益的实现。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项残疾人业务工作不断走向深入,更多涉残政策文件也相继密集出台,残疾人维权信访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为做好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残疾人维权工作,十堰市残联党组、理事会将维权信访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经常过问,分管领导靠前指导。同时,利用专题会议、集体学习、职工大会等时机,加强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宣传教育,让全体残联干部熟悉、精通《残疾人保障法》、《信访条例》等政策法规,明确维权信访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任务目标,增强履职责任意识。同时,及时对一些焦点、难点和重点问题进行梳理研究,努力做到思想认识到位,责任分工到位,处理措施到位,超前化解到位,协调配合到位,推动残疾人维权工作健康发展,树立残联机关良好形象。

2014年下半年,考虑到残疾人维权信访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实际情况,市残联党组重新对组联维权部主要负责人进行了调整,选调事业心强、工作能力高和具有较高政策理论素质的干部充实到信访工作岗位,并新增加了一名副科级干部配合做好维权工作,专门负责信访室工作。同时,积极安排工作人员参加上级残联、信访和司法部门举办的业务培训学习班,让他们适应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水平,提升维权机构的工作效能。另外,争取将信访工作经费纳入部门财政预算,主要用于解决困难信访人的交通费用、提供临时救助和年终开展走访慰问特困残疾人。维权机构的完善、干部队伍的充实、工作经费的落实,为全面有效开展残疾人维权信访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二)健全机制,认真履责,充分发挥部门合力。

做好残疾人维权信访工作,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委政府改善民生利益成效的重要体现。由于残疾人维权工作涉及多个领域、多个部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单纯依靠残联解决是不现实的,必须依靠政府及各有关职能部门,通力协作,综合治理。为此,市残联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领导的重视,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导、残联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长效工作机制,不断夯实开展残疾人维权信访工作的基础。

一是推动政府将残疾人工作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纳入市直部门和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指标范围,各负其责、严格责任。协调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出台政策时,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残疾人群体的利益,各项政策措施要综合配套,同步推进。在每年召开两次的市政府残工委工作会议上,市政府分管领导都要听取残疾人工作汇报,促使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涉残政策法规,保障和维护好广大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二是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密切沟通,强化分工协作,共同做好涉残政策法规宣传、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涉残信访问题处理、法律援助和案件查处等工作。实现信息共享,完善处置预案,正确应对各类信访突发事件,杜绝发生敷衍了事、相互推诿、虚假应付的情况,防止因工作不当或不作为损害残疾人利益而引发各种信访问题。

三是建立市、县残联的有效对接,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上下联动,加强督办,妥善处理残疾人信访问题,使残疾人维权信访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轨道。今年上半年,一名四级肢残人多次到市残联上访,要求解决农村特困残疾人生活救助问题。通过与来访人座谈解释政策,函调基层残联了解情况,最后考虑到他的父亲也是一名残疾人(二级智残)的实际情况后,我们敦促当地残联给其父亲调剂了一个特困救助指标,最终让来访人满意而归。

四是建立与残疾人专门协会定期联席会议制度,随时掌握残疾人的新动态和真“声音”,指导协会认真履行“代表、服务、维权”职责,组织开展座谈会和各项活动,发挥近距离服务残疾人优势作用,切实把工作做在事发之前、把问题解决在事发之初、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拓展渠道,抓住重点,依法维护残疾人权益。

一是注重立法源头维权和政策维权。将《残疾人保障法》及其它保障残疾人权益的法律法规作为“六五”普法重要内容,将“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写入《十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纲要》和新修订的《法治十堰建设纲要》;针对残疾人信访诉求的突出群体问题,主动邀请市人大、市政协深入各县市区及残疾人较集中的福利企业、康复机构、特殊教育学校进行专题视察和调研;在全国助残日、法制宣传日、国际残疾人日等重要节日期间,各级残联会同部分残工委单位,组织开展《残疾人保障法》、《信访条例》、《劳动法》、《残疾人就业条例》等法制宣传活动,引导和教育残疾人增强知法守法和依法维权意识,营造关心帮助残疾人和维护残疾人权益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强与公、检、法等部门协作,开展“扶残维权”行动,不断加大对残疾人的法律救助力度,使残疾人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有人管、有人帮,经济困难的残疾人“打得起官司、打得赢官司”。去年年底,经过市残联、市肢协的跟踪协调,一件因拖欠拒付工程款并殴打残疾人的事件得到了严厉查处。当事人不仅被公安部门依法拘留十天,还按要求给残疾人支付医疗费、误工费,经济诉讼案法院正在抓紧执行当中,起到了震慑作用。2015年5月12日,十堰市召开了全市法律援助为民办实事项目推进会暨全市法律援助十大典型案件表彰会,对依法保障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利益等工作进行了强调部署。

二是拓展信访渠道,多种形式做好残疾人维权工作。畅通信访渠道是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重要环节,是加强残联组织同残疾人联系,及时了解残疾人疾苦并迅速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措施。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政务信息的透明公开,广大残疾人的自我维权意识进一步增强,网络信访已经成为他们反映问题的重要途径。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提高部门问政能力和执行能力建设,市残联在开展日常来访接待、矛盾纠纷排查、领导干部接访下访、信访积案督导解决、市残联网站求助热线等工作的同时,又先后加入到市政府网“网上问政”、  信访局阳光信访工作平台上线单位行列,明确了责任部室,指定专人负责,妥善处理残疾人网上信访件。我们从残疾人自身角度出发,及时掌握残疾人所想、所盼、所需,理解他们的苦楚,对于政策范围内和条件允许的信访问题,全力帮助解决;对于残疾人提出的过分要求,耐心做好政策宣传和疏导教育工作,有效化解信访难题。2015年1至8月,市残联共妥善回复和处理各种网上信件40件(次),回复率为100%。其中:市政府网“网上问政”栏目30件,长期位于全市130多个上线单位回复排行榜前列,得到了市政府办公室的充分肯定。经过梳理归纳,残疾人信访事项主要涉及政策法规咨询、特困生活救助、残疾人证办理、惠残项目落实、就业创业支持等方面。我们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工作理念,认真解答释疑,整合各方力量妥善处理信访件,做到残疾人诉求“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千方百计解决问题,尽量让残疾人满意。

三是重点解决好残疾人信访反映的突出问题。其一,接到部分聋哑职工反映所在福利企业存在歧视残疾人,延长工时不落实相应福利待遇的信件后,市残联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高度重视,迅速要求组联维权部牵头核实处理。按照领导批示,我们联合市聋人协会和市民政、人社、工会等部门深入用人单位开展调查、协调,最终敦促用人单位对聋哑职工实行同工同酬并给予特别关怀。其二,针对残疾人提出的开展驾驶小汽车培训的诉求,在本市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我们推荐、组织残疾人到位于襄阳市谷城县的省残疾人驾车培训基地报名学习。目前,已经有近10名符合《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条件的残疾人,在参加机动车驾驶培训学习并通过考试后成功拿到C1驾照,其中聋人2名,保障了残疾人驾驶汽车的权利。其三,就是残疾人凭《残疾人证》免费乘坐市内公交车问题。2003年,市政府办公室出台的《十堰市残疾人优惠待遇规定》规定:“残疾人免费搭乘公共汽车或渡船”。因此,我市实际上很早就已经放宽了免费搭乘市内公共汽车的残疾人范围(国家规定盲人,省里规定盲人和下肢残疾人),给广大残疾人带来了实惠。后来,按照市公交公司的提议,参照外地普遍做法,为减少因辨别真假残疾人证产生的纠纷和损失,执行残疾人凭“爱心卡”免费乘坐市内公交车政策。接到残疾人提出凭《残疾人证》免费乘车的信访件后,为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我单位专门致函市公交公司对残疾人免费乘车政策进行了调整:本市已经办理“爱心卡”的盲人和下肢残疾人,可以继续凭“爱心卡”免费乘车。未办理爱心卡的可以直接凭《残疾人证》免费乘车;非十堰籍的盲人和下肢残疾人,可以凭《残疾人证》免费乘坐我市市内公交车;本市非盲人和下肢残疾人的其它类别残疾人,继续执行凭“爱心卡”免费乘坐市内公交车的现有优惠政策。

(四)立足根本,扎实工作,努力改善残疾人民生。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社会弱势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残联组织的根本职责,也是残疾人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我们从康复、教育、就业、扶贫、法律援助等各个方面采取得力措施,加大落实扶残惠残政策力度,切实帮助解决残疾人存在的具体困难和权益保障的突出问题,使广大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从根本上得以实现。

一是贯彻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将无障碍建设纳入全市城市建设的大局,公共场所按规定配套建设规范的无障碍设施。争取市财政配套经费支持,优先推进与残疾人日常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所和设施的无障碍建设和改造,已经为160名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了无障碍改造,社会反响很好。

二是加快换发第二代《残疾人证》进程。践行群众路线,采取服务窗口办、下乡集中办、上门入户办等多种形式办理残疾人证,减轻了残疾人的经济负担,为他们及时、充分享受各项优惠政策提供了依据。会同公交公司,为各类残疾人办理发放免费爱心乘车卡2000余张,让他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

三是按要求发放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市本级为300多名符合标准的下肢残疾人发放了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部分县级残联还为双下肢重度残疾人免费配发了轮椅代步车,为他们出行和生活提供了便利。8月下旬,在太和医院成立了十堰市脊髓损伤者“中途之家”,为近百名截瘫患者提供了一个康复训练、咨询服务和伤友沟通的活动场所。

四是认真做好重点业务工作,为残疾人带来实惠。争取省残联中国流动眼科手术车“复明9号”进驻我市,集中为十堰40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抢抓当前党委政府实施大众创业战略的有利时机,有针对性的开展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鼓励指导残疾人发展种养殖业,为残疾人稳定就业、个体创业提供政策和资金保障;建立“帮、包、带、扶”制度,整合部门资源,优先对残疾人开展精准扶贫,加快实现长久脱贫、根本脱贫。系列重点项目的组织实施,有效解决了残疾人最现实、最直接、最关心的利益问题,从源头上减少和遏制了信访问题的发生。

二、存在的问题及努力方向

虽然近年来十堰市残疾人维权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改进和解决。

一是进一步提高维权信访服务能力。维权工作是残疾人事业的核心内容之一。如今,残疾人的需求更多,上级的工作要求更严,维权工作任务日益繁重艰巨。我们将进一步强化领导,建章立制,做好信访信息、数据的积累、交流等基础性工作,注重残疾人信访问题的原因分析,分析研究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及时向领导和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继续加强残联干部职工尤其是维权信访干部的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对维权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自身综合素质和为残疾人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促使服务能力水平努力适应工作新要求,不断满足残疾人的新期待。

二是进一步加强维权信访组织建设。残联维权机构是开展残疾人维权信访工作的组织保障。受诸多条件的限制,目前市残联维权、组联、宣文三个部门组合在一起,属于内部自设机构,工作人员都是身兼多职,十堰辖区10个县(市、区)残联也都没有专人负责维权工作。由于没有核定机构编制,所以也不能落实信访人员津贴,影响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影响了上级安排工作任务的较好贯彻落实。为此,建议省残联能够协调省直相关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研究出台硬性文件,进一步统一规范残联维权信访办事机构,从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经费保障上提供应有的保障条件,促使地方残疾人维权工作全面、健康、有序开展。

三是进一步推动完善地方惠残政策。当前,社会上歧视和侵害残疾人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一些涉残政策法规文件没有落实到位。我们将发挥联系残疾人与政府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切实采取措施,联合相关部门在全面完成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规定的维权任务目标的基础上,着手部署今后五年期间的维权工作。同时,根据《残疾人保障法》、《省实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和《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  》等法规文件,结合十堰市情和当前国家有关政策的调整,协调配合政府及部门修改制定地方扶助残疾人优惠政策规章,既要通过普惠性制度给予残疾人公平待遇和优先保障,又要通过特惠性制度给予残疾人特别扶助,从立法源头上保障维护残疾人权益,不断提升残疾人的幸福指数。

残疾人维权工作使命崇高,任重道远。今后,在省残联业务处室的正确指导下,十堰市残联将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广大残疾人的实际需求,适应新形势,抢抓新机遇,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求真务实,担当作为,奋力谱写残疾人维权工作的新篇章,为加快实现残疾人全面小康目标进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