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 | 一封求助函解了“亿万火急”

22.12.2021  17:30

每个法官都是营商环境的创造者,每个案件都是营商环境的试金石。”近年来,武汉法院对标全国先进,持续发力,全方位提升司法“用户体验”,推动全市法院营商环境工作步入全国前列,为优化武汉市营商环境贡献司法力量。

  2021年9月23日,一起破产清算案件在武汉中院开庭。

服务中小民企,建涉企纠纷调解站

9月15日,因武汉某医药公司一位股东转移股权,可能影响其他股东的优先购买权,应另一名股东申请,武汉中院依法冻结了该公司名下价值3.1亿元的股权。

10月底,即将临近股权过户期限的股东焦急万分,通过省工商联向武汉中院“求助”,希望拿出5500万元现金做担保,置换被冻结的股权。

收到“求助函”,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三庭法官立即组织研判案情,当发现“求助人”的要求确属于法无据的情况下,法官急人之所急,主动作为,多次组织双方坐下来好好谈,不到两周时间,双方自愿和解,原告股东向法院主动提出解封,并提交撤诉申请。

2020年,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法院成立全市首家民营企业矛盾纠纷诉调服务站,至今,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和15家基层法院均已与市、区工商联建立诉调服务机制。为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21次,收集整理企业意见建议及司法服务需求50余个。

加大产权保护力度,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武汉中院出台《关于在商事审判中依法加强对中小投资者保护的意见》,运用示范判决机制,成功审理武汉某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一案,依法有力保护中小“股民”合法权益,为建设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提供优质司法保障。

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刑事犯罪,坚决防止将民事责任变为刑事责任,让民营企业家专心创业、安心经营。在审理某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李某涉嫌犯合同诈骗罪一案中,二审法官认定原审被告履行合同时虽有一定民事欺骗行为,但不符合合同诈骗罪构成要件,依法改判无罪。

对标全国一流标准,武汉中院每年拟定全市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责任清单,累计下达83项工作项目,完善52项工作制度。

完善破产机制,重振“商业地标

某地产公司投资建设首义文化广场地下空间项目,因资金链断裂停工,2017年,千余商铺购买者诉至法院。

该项目地处武昌区文化中心,人流量大,具有较高商业价值,有挽救可能。”2018年,武昌区法院裁定对该地产公司重整,联合政府,引入优质投资人,注资10亿元,救活了企业,最大限度维护债权人利益。

近年来,武汉中院设立清算和破产审判庭,主动与政府部门建立、强化联动机制,联合市司法局成立武汉市破产管理人协会,在发挥重整功能,助力“濒危”企业重返市场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如东西湖区法院通过实质合并重整方式,解决吴家山物业公司等七家关联公司债务危机,900余户债权人有序获得清偿,盘活近4亿元商业地产项目。

此外,武汉法院破产债权争议诉讼收费“100元”、涉企司法案件经济影响评估等4个项目被纳入湖北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试点。

服务区域战略,护航高质量发展

加快打造“五个中心”,武汉法院积极服务内环金融核心聚集区建设。武昌区法院在湖北银行业纠纷调解中心设立金融巡回法庭,运用示范判决机制,成功调解案件2781起,涉及标的额2.5亿元,实际履行1.9亿元。2019年,江汉区法院获准组建全省唯一的金融专业审判庭,率先确定LPR适用司法规则、抵押预告登记效力边界等,引领金融裁判新规则。

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武汉被赋予引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新使命。

武汉市产业战略布局,直接影响知识产权案件的类型和分布。作为最高法院开展知识产权案件跨区域管辖工作的首批试点、也是湖北省首家,武汉知识产权审判庭在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时,专注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标准必要专利、生物医药等前沿科技领域问题,在树立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规则秩序方面颇有建树。

2021年4月,因某公司开发的手机软件可绕开微信监控系统,查看、收集部分微信用户的聊天信息,并可对定制手机的微信程序运行进行远端操控。武汉知识产权审判庭认定该公司实施了不正当竞争行为,判令其赔偿腾讯公司500万元。该案判决结果在业内引起强烈反响,对规范互联网行业竞争秩序,引导企业创新行为具有标杆意义。

  来源:武汉中院 责任编辑:柯学文 陆明
湖北举办线上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
7月25日至26日,为持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省档案系统抓好国家档案局对湖北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湖北省档案局依托中国知网以线上方式举办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省内外档案工作者4.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