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发展为增收脱贫提供硬支撑

30.06.2016  14:39

  ——对随县尚市镇星申村发展特色产业的调研报告

  省扶贫办老区建设处

  4月25日,我们对随县尚市镇星申村通过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脱贫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星申村基本情况

  随县尚市镇星申村,位于尚市城镇东北部,全村总面积11.02平方公里,共7个村民小组、32个自然塆、567户,2137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4户,409人。2014年前,该村缺乏致富产业,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以外出务工、种油桃、养鱼、养猪、养鸡鸭为主,收入微薄,全村年人均收入不足5千元,其中贫困户人均收入不到3千元。2014年后,该村迎来了发展机遇,通过荒坡岗地租赁,引进食用牡丹油产业,采取基地+农户的做法,促进了当地面貌改变和经济发展,带动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二、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食用牡丹油生产基地由神农丰源湖北国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创办,该公司是一家从事油用牡丹种源栽培、种植、牡丹籽油加工、牡丹相关产品深加工、生态旅游等生产经营业务的专业性现代农业企业,在随县尚市镇星申、龙脉、民太、王家河四个村集中连片流转低岗坡地和荒山2万亩,已经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产业基地(其中星申村已建基地4300亩),计划总投资5.6亿元。油用牡丹从第三年开始结籽,五年进入盛产期,产籽寿命可达50年以上。盛产期每亩产籽300-400公斤,按2012年20元/公斤的收购价,每亩每年收入可达6000-8000元;按种植常规农作物每亩每年1200元的效益计算,种植油用牡丹的效益是种植其它作物的5倍左右。如果对牡丹籽进行第二次加工,提炼成牡丹籽油后,其亩产价值将达到8至10万元,若再加上其他衍生产业,其经济价值将更高。该产业的引入,不仅美化了环境、绿化了荒山、还带动当地的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直接给当地贫困群众带来直接可观的收益,形成了产业企业与贫困农户的直接对接,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土地流转让荒山变“金山”。该村属丘陵地带,荒山面积达5000余亩,占全村总面积的71%,其中部分属村集体所有,部分承包给村民私人经营。神农丰源公司进驻后,充分利用这一有利资源,把闲置的荒山以每亩每年9元的租赁价格流转到公司作为产业基地,承包50年,且实行一次性补偿到位。该公司在星申村流转荒山4300余亩,按照每亩每年7000元的毛收入计算,3-5年后的年产值将达到近3000万元,荒山将变成真正意义上的“金山”。

  (二)产业发展让农户直接提“钱袋”。产业基地建成后,可从当前和长远两个方面来带动农民增收。从当前来看,产业园除草、施肥等日常管理需要大量的劳动投入,为本地农民和贫困户提供了就近打工增收的机会。公司按每亩每年450元的承包单价,分包给周边的农户,常年负责基地管理工作。目前全村已有40多农户参与基地管理,承包管理面积4000余亩,全村一年打工增收可达180万元。从长远来看,公司计划基地受益后,以亩为单位,按产量高低与管理农户分成,在促进农户提高管理水平,增加效益的同时,让农户再次从产业发展中直接受益。当地贫困户如果用过去的经济收入与现在或今后的经济收入相比,真可谓是提着“钱袋”过日子。

  (三)基地发展让村级规划变“蓝图”。一是规模种植促村级经济转型。目前,该基地是全省规模最大的油用牡丹种植基地,种植规模2万亩,建设种苗繁育中心1000亩,5年后,年产牡丹籽6000吨以上,花瓣1000吨,丹皮10000吨,真正实现项目区4个村以牡丹产业为主的特色产业区。二是配套建设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建设万吨油用牡丹加工基地。占地面积200亩,计划投资19100万元。建成后将形成加工牡丹籽油1万吨,牡丹特种油215吨,延长开发牡丹化妆品、保健品等系列产品。三是带动观光旅游提档升级。休闲观光牡丹园建设,占地面积2000亩,计划投资8000多万元,按功能划分建设牡丹园赏花区、水上休闲娱乐区、餐饮服务区、游客接待中心等区域,建成后将形成一个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花卉培育、文化产品展示和服务、餐饮、住宿于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景区。这些规划的实施,将为当地解决近8000余人劳动就业,并带动相关产业年增收近亿元。该公司还将进一步扩大规模,尽可能将周边村纳入产业发展区,带动贫困村、贫困户一起发展。

  三、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情况

  据村支部书记汪培成介绍,全村有40余户参与了基地的日常管理工作,其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就有21户。星申村三组的易协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家3口人,借住在年久失修的村卫生室,屋子里阴暗潮湿,卧室与厨房挤在一间不到20平米的狭小空间内,没有一件值钱的家用电器,家用摆设破旧且零乱不堪,妻子智力低下,儿子常年在外打工,主要经济收入就是靠70余颗油桃树,最高收入也只有近千元,生活难以维系。且男主人懒、好赌是导致家境贫困的主要原因,当时在村委会评选贫困户投票时,很多村民有微词。为了调动该户内生动力解决其脱贫问题,村委会在与基地负责人多次协商的情况下,为他协调了承包三十亩牡丹园的管理合同,按每亩每年450元的管理费用计算,其家庭年收入达13500元,直接解决了该户脱贫的大难题。三组胡兴家也是直接受益的贫困户之一,其家中有4口人,夫妻两人常年多病,劳动能力低下,两个孩子,大的刚出去打工,小的还在上学,家中除种几亩农田养家糊口外,经济来源主要靠几十颗油桃树,一年总收入不超过3000元,生活艰难。自从产业基地进入该村后,可以经常性帮助公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临时任务,据本人介绍,夫妻二人常年在公司做事,年收入可达14000元左右,既照顾了家庭和小孩读书,还能在就近靠双手致富。

  据村支部书记介绍,自该产业基地引进以来的两年多时间里,有的贫困户在公司已挣得劳动报酬近2万元,极大的鼓舞和带动了贫困户脱贫和劳动致富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