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报:留守儿童托管的“竹山模式”

26.09.2016  14:07

  在湖北省竹山县有这样一句口号:父母外出去打拼,留守儿童在天英。天英,全称是湖北省竹山县天英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天英的出现,为很多外出务工家庭排忧解难。现如今,竹山县天英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在溢水、麻家渡、宝丰、擂鼓、秦古、得胜、大庙等7个乡镇建立了分校,深河等乡镇的分校已在积极筹建之中,打造了农村留守儿童托管的“竹山模式”。

  提起天英,不得不提到创建人王太祥,一位30岁的年轻小伙儿。他是竹山县大庙乡人,毕业于湖北师范学院,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淳朴的乡风和民俗培养了他善良、正直的品质,地区条件的恶劣磨炼了他果敢的意志和高远的志向。

  早在2006年,王太祥就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他在丹江口市创立了5所连锁培训机构,曾一度成为当地最炙手可热的培训学校。201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家乡竹山留守儿童的一些详细情况。据统计,全县一至九年级在校学生总数是33549名,现有留守儿童11188名,占学生总数的33.3%。由于各方面原因,致使留守儿童出现很多问题,如: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成绩不理想;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各种习惯较差。据调查,在所有“问题儿童”中,留守儿童占80%。

  从这些数字和留守儿童的眼神里,王太祥读出了他们的渴望和孤寂。他看在眼里,深深地记在了心里。他告诉自己,一定要用自己的力量来帮助孩子们。回到十堰后,他左思右想,并结合自己多年办学的经验,萌生了创办留守儿童学校的想法。

  2012年春季,宝丰天英留守儿童托管中心正式开学,学生人数达到了30多人。孩子们在学校里的一点一滴进步都看在王太祥眼里,他像哥哥一样呵护着每一个孩子,而孩子们也视他如哥哥。他只要一有时间,都会去学校看他的孩子们。每次一回到学校,孩子们就会欢呼雀跃地围上来,大声喊着:“祥哥回来了!校长回来了!”更有甚者,有的孩子直接称他为哥哥,而他则会如哥哥一样抱起孩子,亲切地问长问短。“虽然我每天很累,但我只要一看到孩子们,所有的疲倦就都没有了。”王太祥开心地说。

  在托管中心,孩子们每天有可口的饭菜,有热水洗脸洗脚,睡觉有舒适的木床,能收看精彩的电视节目。老师们与留守儿童结对,与孩子们同吃、同住、同活动,既要照顾孩子们的生活起居,又要辅导孩子们的学习,还要为年幼的学生洗脸、梳头,担当起教师、父母、保姆的三重角色,为孩子们的安全、健康、快乐成长默默奉献爱心与责任。

  2014年伊始,天英留守儿童托管中心以其欣欣向荣的面貌展于世人,省市县各级领导相继来学校视察,给予了王太祥及他的团队以高度的评价和称赞。县领导还为各托管中心送来了冰箱、冰柜和爱心猪肉。2014年4月,天英留守儿童托管中心正式注册为民办非企业单位。

  2014年5月24日,十堰市首家“快乐营地——儿童之家”示范基地在竹山县宝丰镇天英留守儿童托管中心挂牌成立。当日,十堰市妇联联合市直相关单位和企业以“同享蓝天,共庆六一”为主题,在宝丰镇天英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开展“圆梦微心愿,凸显大关爱”留守儿童圆梦行动,50名留守儿童圆梦微心愿。

  2015年2月8日,在竹山县庆祝天英留守儿童托管中心成立三周年暨留守儿童励志奖学金成立仪式上,竹山县天英留守儿童托管中心申请成立了留守儿童励志专项奖学金,首笔捐款5万元。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入到关爱留守儿童的行动中来,王太祥没有让他的家乡人失望,他让家乡的留守孩子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的路越走越宽。“我一定要让我的托管中心办成留守儿童的‘竹山模式’、留守儿童的温馨家园、留守儿童管理的示范窗口。”王太祥信心满满。(载于2016年9月23日中国社会报第7版 朱本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