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风雨中,我们命运与共——“五有”情暖974个受灾群众安置点

15.07.2016  16:12
    湖北日报讯  (记者杨麟  胡蔓  实习生王婷  通讯员陈文兵  吴弢)  无情的暴雨中,1347.55万名群众受灾,67.7万名群众被迫离开家园,41.4万名群众急需生活救助。 

    这是一组揪心的数据,牵动着党和政府的心,也牵引着全社会的视线。 

    “一定要妥善安置所有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确保一个不落。灾区民政部门要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地方住、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及时得到医治。”省领导反复叮嘱。 

    全省5000多名民政系统干部职工日夜奋战在防汛救灾的一线,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武汉、黄冈、孝感……一个个安置点紧急启动;折叠床、衣被、纯净水、热饭、药品……一份份凝聚着深情的物资送到受灾群众手中。 

    安心,这里有家的温暖 

    11日中午,团风县实验中学安置点。 

    骄阳似火,户外温度38摄氏度。走进受灾群众生活的教室,一阵清凉。 

    团风镇黄湖移民新区朱宗汉一家四代18口人全都安置在这里。5日晚,长河黄湖段出现险情,在镇干部的组织下,老朱一家随村里的3300多名居民一道,连夜转移到这里。“刚在安置点落脚,民政干部就送来折叠床、棉被、纯净水,食堂也做好了热饭菜,悬着的心一下子放下来。”在安置点生活了7天的老朱一脸惬意:“隔壁就是值班医生,看病吃饭都不要钱,每天可洗热水澡。” 

    6月30日以来,团风县民政局副局长吕萍就没有回过近在咫尺的家,每天奔波在全县25个安置点解决受灾群众的诉求。团风镇民政办主任王响林掏出一张帮扶表说:“每个党员都要帮扶一户受灾群众,群众随叫随到。” 

    最高峰时,全省设有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974个,截至12日,还有681个安置点。各级民政干部在安置点与受灾群众同伙食、同起居,边救灾、边查灾。 

    感受着身边的点点滴滴,许多受灾群众热泪盈眶:“我们并不孤单。” 

    在钟祥东桥中学安置点,275名群众每天早餐有稀饭、包子、油条供应,品种丰富;在应城,为保障困难老人基本生活,民政干部深夜冒雨,将救灾物资送到他们手中…… 

    走进受灾群众安置点,这样的情形随处可见,让受灾群众重拾家的温暖。 

    贴心,点点滴滴的感动 

    12日上午,蔡甸区永安街中心小学安置点,朗朗读书声从教室飘出。紧急转移安置到这里的孩子们,正在上经典诵读课,一张张纯真的脸上荡漾着微笑。课桌上摆放着新书包、新文具。 

  “不能因灾情耽误孩子们的学习。安置点特意设置了“阳光教室”,中心小学陈苗、殷利梅等4名教师每天给孩子们上课。 

  “受灾群众同样渴盼精神上的满足。”蕲春县民政局局长程江明说。在蕲州镇中学安置点,县民政局组织中小学校及幼儿园教师志愿者,开展老年人心理疏导和情绪安抚,为受灾群众与外出务工亲人搭建沟通平台,缓解思念、减轻担忧;同时,放电影丰富受灾群众的精神生活。 

    想家,是村民们绕不开的情愫。“我们能不能回去瞅瞅,顺便带些衣服过来?”安置群众不经意的话语提醒了团风县民政局干部。9日,雨歇,火辣的太阳炙烤大地。民政局特意组织专车,送受灾群众回家看看。 

    在途经的渡口,10顶红色帐篷沿河堤一字排开,犹如一道阴凉长廊,返家的群众坐在里面等渡船,神情怡然。 

    安阳村村民赵久明说:“他们想得真周到,我们的心愿满足了。” 

    爱心,澎湃如潮 

    灾情,激发了人们骨子里最真挚的情感。 

    暴雨中,许多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将救灾物资第一时间送到安置点,受灾群众泪水和着雨水接受捐赠的画面,定格为温存记忆。 

    1日晚,武汉举水河新洲流域发生溃口,719名群众被接到凤凰镇中心安置点。第二天,一辆辆满载爱心物资的汽车涌向安置点,学校仓库里,堆满了捐赠的衣物、方便面、矿泉水等。 

    个体老板来了、大学生们来了……他们为群众送饭、替学生补习功课,默默奉献爱心。 

    63岁的郑家圆村受灾群众程晓敏由衷地笑了,她说:“没想到受灾后,有这么多好人来帮助我们。” 

    7月5日,一场更大规模的爱心行动在全社会迅速迸发。 

    当日,经省政府批准,省民政厅在全省开展救灾捐赠活动,支援灾区的应急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树声大将夫人、95岁高龄的抗日老战士杨炬同志,委托女儿向家乡麻城的党组织缴纳了一次特殊党费10万元,鼓励老区人民抗灾自救;北京湖北企业商会募集善款1400余万元及价值100万元物资,驰援家乡;还有无数没有留下姓名的陌生人,也默默捐出善款。 

    据省民政厅统计,截至昨日15时,全省累计接收救灾捐赠款物2.06亿元,已拨给灾区使用捐款898.63万元,发放使用捐赠物资折价9554.07万元。(载于2016年7月15日湖北日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