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长江中下游早稻应及时采取抗灾增产方略

28.05.2014  21:23

    新华网武汉5月28日电(记者沈翀 许凤)针对今年长江中下游早稻播种和移栽较早但目前相当一部分秧苗分蘖迟发的情况,气象专家提醒,未来要防范多种对早稻不利的气候条件,及时采取抗灾增产方略。

    中国气象局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高级工程师黄智敏告诉记者:由于长江中下游双季稻产区3月下旬、4月上旬平均气温连续较历年同期明显偏高,加之一些地方推行早稻工厂化育秧与机插秧“一条龙”,早稻播种较早,且秧苗长势良好,大面积早稻移栽较常年提前了5-7天。

    然而,自4月中旬至5月中旬一月间阴雨持续偏多,平均气温连续偏低,使提前移栽的早稻分蘖迟发。一些地方受大雨、暴雨渍涝的影响,一些早稻根系呈现黄色,长期见不到白色根尖新发,使秧苗持续分蘖受抑。黄智敏表示,如不加强科学管理,会导致有效穗减少。

    针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对早稻不利的气候条件,专家提醒,应采取抗灾增产方略,具体是:先争后补,主攻大穗、实粒、粒重。

    由于返青分蘗期低温少光,在移栽时应利用秧苗充足优势,以适度多栽基本苗补少发,争取多成穗;在管水上,遇低温天气应事先加深水层,保温促分蘖。在早稻有效分蘖终止期(5月底以前)应抢晴天及时放水“晒田”,3天后再复水。在孕穗到抽穗扬花期,要防范可能遇到的低温天气,低温来临时要增加田间水层,以利于保温保胎,防颖花退化。在抽穗杨花到灌浆期,高温前灌水降温,并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以增强抗高温能力,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在灌浆充实期,遇高温切忌过早断水,使田间增湿降温,防“高温逼熟。”(完)

    

(责任编辑:连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