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硬作风担起硬责任———六论坚决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

15.10.2015  09:32
          路不行不到,事不为不成。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无比艰巨的任务。能不能实现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能不能把“精准扶贫、不落一人”这个硬责任、硬任务担当起来,努力完成好,归根结底取决于我们有没有扎实过硬的作风、有没有舍我其谁的担当。

  湖北的自然条件优于贵州,但为什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成效与贵州比还有差距?我省有的地方自然条件、交通区位比十堰好,但为什么扶贫工作效果不如十堰?说到底还是思想区位、精神区位的问题。贵州海雀村老支书文朝荣,为什么能领着村民把荒芜的深山建设成美丽的幸福家园?我省涌现出的“愚公书记”王光国、“穷书记”刘伦堂、“移民书记”赵久富等先进典型,为什么能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靠的就是决战贫困、不胜不休的精气神。

  责任明确到位,工作才能落实。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是直面矛盾、正视困难,还是绕着道走、消极对待?是敢于上阵,靠前指挥,还是推脱躲闪,打退堂鼓?是极端认真、一抓到底,还是漫不经心、抓抓停停?责任和担当,就体现在对这些“选择题”的解答中。如期完成脱贫任务,重任在肩,来不得半点含糊,不能有丝毫懈怠。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增强扶贫攻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能不能完成任务作为检验我们是不是社会主义、是不是共产党、是不是人民政府、是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试金石。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既要抓宏观决策,也要经常深入贫困村、贫困户进行调查研究,因地制宜提出工作措施和办法,并亲自部署和协调落实。《决定》提出的目标都是硬任务,每一项出台的措施都得铆足了劲往前推,每一个地区、行业和部门都要积极作为,事事有着落,招招见实效。军令如山、军法如山,对那些在贫困地区埋头苦干并做出突出业绩的干部要有激励,对扶贫开发工作不力、绩效不佳的要严格问责追责。

  作风扎实过硬,才能攻坚克难。扶贫开发是一项艰苦复杂的繁重工作,也是考验干部能力和作风的战场。抓扶贫开发,“干打雷不下雨”,“只有唱功没有做功”,群众必然反感;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志不求易、事不避难,才能取信于民、造福于民。各级领导干部要有真感情,时刻把贫困群众记在心头,多了解困难群众的期盼,多解决困难群众的问题,满怀热情为困难群众办实事,“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关键的少数”要真带头,领导干部既是普通党员干部的指向标,更是群众心目中的领头雁,要立下军令状,多做帮贫扶困的好事实事,发挥带头示范作用,推动形成领导示范、上行下效的生动局面;

  各地各部门要有真作风,坚持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深入查摆扶贫工作中“不严不实”的问题,用精准扶贫的实际行动检验“三严三实”的实际成效。

  抓好党建促扶贫,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经验。党的建设和扶贫脱贫不是互不牵涉的“两张皮”,而是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的协同关系。建好“主心骨”,选好配强领导班子,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动农民致富的坚强领导核心,才能充分发挥表率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打造攻坚“铁军”,将扶贫工作干部队伍打造成一支素质高、战力强、作风实、纪律严、敢担当、讲奉献的扶贫攻坚队伍,才能稳实增进人民福祉、坚实成就党的大业;把好“廉政关”,将党风廉政建设贯穿扶贫开发工作全过程,才能风清气正,真正把职责履行好,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帮扶贫困群众上;构建扶贫脱贫攻坚“统一战线”,动员和依靠各行各业、各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才能促进社会各方面资源向贫困地区聚集,形成强大的扶贫攻坚合力。

  贫困不可怕,怕的是甘于贫穷、无所事事;落后不可怕,怕的是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角已经吹响,时间再紧、任务再重、要求再高,只要我们精神高昂、信念笃定,一以贯之按照中央部署和省委决定真干实干苦干,就一定能够赢得扶贫攻坚战的最后胜利。 (湖北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