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林业优势 实现精准帮扶 省林业厅扎实开展驻村绿色扶贫产业初见成效
多年来,省林业厅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始终把推进贫困地区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重点工作来抓,切实履行省直驻村帮扶鹤峰县牵头单位职责,加强与鹤峰县及各对口帮扶单位的沟通与衔接,积极协调落实项目资金210万元,助力鹤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党组重视,扭住驻村绿色扶贫产业不放松。
一是创新服务模式,提升帮扶质量。省林业厅党组着眼于机关党建与服务山村绿色产业发展的互促共进,不断创新党组织服务模式,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山村绿色产业发展,大力在机关及厅直单位推行 “厅党组成员挂靠帮村、处室(单位)支部挂靠帮组、党员干部挂靠帮户”的服务模式,提升了驻村帮扶质量,开创了机关党建工作与农村经济发展相融互动的新局面。二是帮建合作组织,提高产业效益。省林业厅机关处室及厅直单位党支部(党委)鼓励党员干部发挥自身优势,结合帮扶对象的实际情况,探索“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积极引导农户创办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推动山村绿色产业发展壮大。截至目前,已经建立恩施州天深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大路坪)、国隆茶叶专业合作社(金竹园村)、鹤峰县雀语春硒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白鹿村)、白鹿村隆润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蒙古村瑞灵冬桃专业合作社等5个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500多户发展绿色产业,生产效益提高了近15%。三是结合创建活动,发挥先锋作用。省林业厅党组把促进山村绿色产业发展与“三抓一促”、“争先创优”创建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先后选派10多名“政治素质好、农村工作能力强”的党员干部到扶贫工作队工作;另一方面在党员干部中开展“我为山村绿色产业发展献一计出一力”下乡帮扶活动,先后有10余人5条措施被采纳,促进了帮扶村产业增效近5%、农民增收近10%。
二、多法并举,助推驻村绿色扶贫产业不停步。
一是区分帮扶对象,因户制定对策。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省林业厅共有16个处室及厅直单位支部(党委)组织近百名党员干部到驻点帮扶村入户走访,了解情况,帮助75户制定了一对一绿色产业发展计划。二是打造绿色基地,兴办扶贫产业。省林业厅派出技术专家,积极指导帮扶村建设林业特色经济基地,先后在白鹿村、大路坪村、茶园村和金竹园村进行有机茶园改造3000亩;在蒙古村、何家村发展冬桃产业基地700亩;在大路坪村发展核桃产业基地270亩和中药村基地300亩;在白鹿村发展猕猴桃产业基地260亩;同时,发展其它经济林、生态观光林500多亩。鹤峰县副县长卓文俊深有感触的说,省林业厅多年来支持我县绿色产业发展,目前茶叶、核桃、中药材已经产生了很好的收益,对口帮扶村80%以上的村民从中受益并脱贫,下步,我们要在全县发展山村绿色产业,让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到林业帮扶政策带来的福祉。三是培训营销力量,拓展产品市场。针对帮扶村交通条件差、市场信息滞后、产品销售不畅的实际,省林业厅驻村工作队积极帮助村办绿色产业基地培养市场营销人员、帮助拓展市场销路。几年来,驻点村销售有机茶、冬桃、中药材、由原来的18万斤、2万斤、8千斤分别增加到20万斤、4万多斤、1万多斤,销售生态鸡蛋、蔬菜、蓼叶等其它各类农副产品近由原来的5万余斤增加了6万斤,畅通营销方式和渠道,各项累计为驻村每户农民创收近万元,极大地破解了山村绿色产品增产不创收的难题。
三、强化素质,把握驻村绿色扶贫产业不偏航。
一是普及科技知识,丰富农民头脑。近年来,省林业厅组织省农科院、省生态职业技术学院、省林木种苗管理总站、省林科院等单位技术专家8次深入厅帮扶村开展了送科技下乡扶贫活动,并赠送猕猴桃栽培、油茶种植、核桃技术管理等价值近5余万元的实用技术资料近万余册,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的林业科技知识。二是培养产业人才,提供技术支撑。根据驻村建立林业产业经济基地实际需求,实施能人带动工程,大力培养种养能手、致富带头人、农民技术员、农业合作社领头人。林业厅先后10余次选派专家到现场组织专业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并从每个项目中抽选1至2名明白人到相关单位或产业基地进一步实习培养,先后有5位农民成为了该行业的土专家,为林业产业基地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撑。三是推广科技成果,带动产业发展。省林业厅科教处、省林科院、省林业科技推广中心等单位将核桃产业中规模化扩繁技术、采穗圃营建与管理技术、丰产栽培技术等成功经验编印成册、制成科技教学片下发到各乡镇,推广选育的‘清香’核桃良种,培育优良嫁接苗,营建丰产示范林,辐射带动周边核桃适生栽培区核桃的发展,并为核桃产业化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实现了“做一个项目,带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