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阶段精准扶贫工作要处好“五大关系”打好“六张牌”

18.04.2016  17:00

秭归县政府研究室 阳彬彬

  

  一、当前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从户的层面看:少数贫困群众脱贫攻坚的主观能动性不强,参与性不够,依旧是最主要的问题。特别是在少数高山及边远地区,交通闭塞,信息不畅,资源贫乏,发展优势不足,脱贫根基不牢,贫困人口受教育程度低,致贫原因复杂,没有强有力的政策带动,要实现同步脱贫奔小康的目标任务极其艰巨。

  (二)从村级层面看:少数贫困村脱贫产业培育难,村集体稳定收入渠道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对贫困群众的带动作用小。当前,各地都在积极实践产业扶贫的路径和办法,但要找准一个适合发展的产业比较难,同时产业扶贫项目特别是生产发展项目,见效很慢,周期很长,工作量和工作难度都很大。村两委自身发展能力受限,村集体无稳定收入渠道,要实现产业见效、集体受益、农民增收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从县域层面看:整合捆绑政策性资金的手段和力度不够,支持脱贫攻坚的财力不足,市场化融入程度不高,依旧是突出的问题。受多种因素影响,贫困县大都经济发展先天不足,地方财力十分有限,许多想干的事情地方党委、政府心有余而力不足。当前虽然中央相继出台了增加贫困县政策性资金整合力度的相关文件,但真正落实到基层仍旧比较难,县级政府在项目资金整合分配上的手段依旧较弱,远远不能满足现实工作的需要。

  二、相关思路及建议

  结合当前工作实际,笔者认为破解当前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难题,就是要拿准吃透中央精神,用足用活现有政策,处理好“五大关系”,打好 “六张牌”。

  (一)处理好“五大关系”。

  1、政府主导和群众主体的关系。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是扶贫工作的灵魂。扶贫工作一定要真正把群众动员起来,以群众为主体,让群众参与决策、参与建设、参与发展,让群众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有比较好的认同感和获得感,才是有生命力的扶贫。现在有的地方是军令状一签,各级干部压力很大,积极性也很高,最后群众基本上靠边站了,有什么问题都眼巴巴等包片领导、联户干部来解决,时间长了必然会滋生等靠要思想、在农村养一批不知感恩的懒汉,脱贫是老百姓自己的事,靠各级党委政府的强力支持给他一个小康,这个小康是难以持久的。

  2、政策推动和市场主导的关系。当前各级政策资金及社会资金如滚雪球般向贫困地区、贫困群体倾斜,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政策推动和市场主导的关系,要防止扶贫工作变成政府自导自演的 “独角戏”,一定要用市场的办法解决农村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问题,用有限的政策性资金撬动民间资金流入。一个区域要实现持久脱贫必须要有强有力的产业做基础,要不断创新和健全机制,引导贫困群众资源和权益资产化、资本化、市场化、逐步效益化,走市场的道路实现持久脱贫。

  3、区域普惠和瞄准特惠的关系。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是脱贫攻坚工作的基本方略,因此对“精准”的理解也存在多种不同的意见,有的认为所有的钱都应该到建档立卡户头上才叫精准,这种理解是狭隘的,很多资金的使用是普惠性的,一定要处理好区域普惠和瞄准特惠的关系。比如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等带有普惠性质的资金,在整合扶贫的资金中的占比肯定会超过特惠到户的资金量,这样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因此思想要进一步解放,要用全面的、立体的思维去理解中央的精神,防止执行中的教条主义。

  4、“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的关系。精准扶贫要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少做锦上添花的事情,换一句话说,也就是要把握好脱贫的标准,处理好底线目标,脱贫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底线目标,不能拿最高的标准去做。比如说搬迁扶贫不能都做成新农村的样子,解决《决定》提出的住房安全就行了。扶贫工作永远在路上,资金到什么时候都不可能充裕,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是不可能的,脱贫攻坚不能贪大求洋,要务实推进。

  5、先易后难和难易并进的关系。先易后难是常用而有效的工作方法,但对待扶贫工作这种方法是不行的。据国家统计局对贫困地区统计监测数据,2009年到2012年农村住户调查进行了分析,一般贫困、脆弱组、边缘组、稳健组四个组的收入都是增长的,但是赤贫组是下降的。同时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正在扩大,2000年农村内部最高收入家庭的人均收入是最低收入家庭6.5倍,2014年扩大到8.65倍。这是各级最不希望看到的状况,为什么会是这样?这里面说明不精准的问题是很严重的,同时也说明最弱势的群体是最需要帮助的。如果总是强调先易后难,最难的那部分就永远是最难的,因此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一定要难易并进,统筹推进。

  (二)打好“六张牌”。

  1、打好资金捆绑牌。“十三五”期间,中央专项扶贫资金的增幅将达到43.3%,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此外还有6000亿的易地扶贫搬迁资金,同时出台支持贫困县把专项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捆绑集中使用的相关政策。对于基层来说,无疑这是一个巨大的工作抓手。资金捆绑可以很好的解决好区域瞄准、对象瞄准、用途瞄准、机制瞄准的问题,县一级可以更好的实现统一规划、集中使用、渠道不乱、任务不变,把资金集中到贫困村、贫困户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集中发力。因此,一定要拿准吃透政策,打好“资金捆绑牌”,整合资金办大事,集中解决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打好土地调控牌。中央明确提出贫困地区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允许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扩大到在省域范围内使用,异地增减挂钩增加的土地收益,要全部用于扶贫,将为精准扶贫工作注入一剂“强心针”。要解决好贫困群众搬得出能致富的问题,可以学习借鉴重庆的地票制度。重庆渝东南也是武陵山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有关数据统计,从2008年到2015年,重庆的地票交易大体涉及到16万亩土地,把宅基地进行置换,复垦之后到地票市场进行交易,亩均价格20万,扣掉成本和集体分成部分,每一户的地票收益接近10万元,给搬迁的农户解决了很大的负担。真正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用好用活,积极探索符合各地实际的地票制度,可以有力地促进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

  3、打好金融保障牌。中央提出了设立扶贫再贷款、支持成立政府出资的担保机构等政策。要进一步加强政策研究,深入扎实推进农村“四权”确权登记、农村金融制度改革等关键领域改革,积极探索农村“四权”抵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房产权、林权),做活农村金融,利用市场化途径,激活农村山林、土地、房屋等资源内在价值,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积极探索扶贫担保体制机制,做大做强县域财政担保机构,对有需要的贫困群众提供金融担保支持,为脱贫攻坚工作注入强劲动能。

  4、打好资产收益牌。回溯历史,资产收益是从大包干时候就开始实行的路子,但是由于一系列复杂原因,均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贫困群众从中受益不多。新的历史阶段下,打好资产收益牌就是要高度重视组织化,既要能人带动,又要保护穷人利益,具体来说,就是把扶贫资金这股到贫困户,然后集中起来交给集体、企业或者合作社,交给能人大户来经营,最后体现资产收益的扶贫。用足用活这个政策对贫困群众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一方面国家的扶贫政策对贫困群众来讲权益没有流失,另一方面也扶持了农村经营主体的发展壮大,促进了地方产业发展,同时贫困群众通过参加企业、大户组织的生产劳动,还可以得到另外的收入,这些收入都可以成为比较稳定的收入,这是从长效机制上解决贫困群众独立发展产业能力弱、防止返贫问题的一剂良方,可以有效解决贫困群众快速脱贫问题。建议引导和鼓励各地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合作社(协会)+贫困户、公司+贫困户(公司+合作社+贫困户)、联户合作生产(大户带动)等多种模式,打好“资产收益”这张牌。

  5、打好低保兜底牌。在中央几个一批的政策措施中最后一招就是低保兜底。理论上讲把底兜住了,就不会再有扶贫标准以下的贫困人口了,这一措施是当前解决自我发展能力极其脆弱群众的一个比较现实的办法。但这不是一劳永逸的措施,要充分认识到扶贫开发的长期性和相对性,哪怕是在发达国家,也存在着相对贫困的问题,因此,在做好低保兜底的同时,要从长效体制机制上研究防止返贫的问题。

  6、探索PPP整县包扶脱贫新路子。用PPP的理念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是当前理论界的一个新观点,目前少数地方已经在先行先试。其中万达集团投资14亿元整县包扶贵州省丹寨县,被称为中国扶贫模式的创新之举,其总体构想是:企业包县,整体扶贫,5年内通过产业扶贫,实现丹寨人均收入翻番。目前还有恒大集团包扶贵州省大方县,太平洋建设集团包扶恩施州,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形式,推动恩施州域基础设施建设。各地可进一步解放思想,本着“但求所在,不求所有”的思想,积极寻求帮扶企业,让利于企,普惠于民,用改革的理念、市场的办法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在创新上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