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扶贫办简报(2015)第45期

16.02.2016  18:36

  2015年12月5日省委副书记张昌尔批示:天会同志的讲话很好,“五个坚持、五个防止”很有针对性、指导性,请高度重视,扶贫办可转发各地参阅。

  省政协副主席陈天会同志

  在省直单位对口帮扶竹山精准扶贫推进会上的讲话

  (2015年11月18日,根据录音整理)

  为了更好地推进全省精准扶贫工作,省委建立省级领导联系贫困县工作机制,明确我联系竹山的扶贫工作。竹山我有3年多没来了。一路走来,竹山城乡面貌变化之大、产业转型效果之明显、精准扶贫开局之良好、生态建设成效之显著,都超乎我的预料。近年来,竹山县认真落实湖北省委三维纲要、十堰市委双修方略,从山上到山下,从城里到农村,面貌焕然一新。过去我对竹山曾有三个方面的担心。一是担心移民工作会反弹。一个山区小县移民4万多人,虽然国家支持政策很多,但主要还是靠县自身力量。一个县三四万移民,移得出容易,但要稳得住、能发展、能致富相当难,不能发展、不能致富,也稳不下来,就容易反弹。二是担心绿松石资源会无序开发。很多东西不值钱大家都不来抢,一值钱大家都来抢,这是价值规律的作用。而且绿松石在竹山来讲,面积大,多数在深山老林里,想要管住管好很有难度,从目前情况来看,总体是有序的。三是担心竹山产业发展缺出路。经济看什么?经济看产业;产业看什么?产业看企业;企业看什么?企业看产品。一个企业有竞争力,主要是要有好的产品。产品支撑企业、企业支撑产业、产业支撑经济发展。竹山产业发展的出路在哪里?搞工业园区既缺基础又缺空间,交通也不便。近几年,竹山实施片区开发,不论是农产品加工、水电开发,还是绿松石开发,还有了一些新业态,虽然才起步,但有了良好的开端,感到很欣慰。总体上看,竹山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政通人和,是一种好现象,当然这也得益于省直帮扶单位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精准扶贫工作,各地都在具体策划、具体推动,大家情况熟悉、政策清楚,而且积累了不少经验。有人说扶贫是个老工作,我接触扶贫差不多有20多年了。扶贫机构成立的初期,我当时在保康县当县长,保康县是贫困县,后来到来凤县当县委书记也是贫困县,十堰的几个县也都是贫困县,可以说扶贫工作伴随我走了20多年,所以我对扶贫工作很有感情,在扶贫实践中也学到了很多东西。这一次国家提出“精准扶贫”,我理解扶贫工作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时代特征。这一次提出精准扶贫大的时代背景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全国要全面建成小康,国家还有7000多万人没有脱贫,你能说实现了全面小康?现在有一个发展理念是共享,那如何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如果全面建成小康,却把7000多万人留下来继续贫困,这不是社会主义制度,也不是共产党宗旨的要求。所以要把精准扶贫放在全面建成小康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来考量,反过来它就形成了一个倒逼机制,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7000多万人要全部脱贫,这个时间节点给了我们什么?给了我们一个时间表和线路图。一个县没脱贫的10万人也好,8万人也好,你倒着数今年脱多少,明年脱多少?整个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摘帽,贫困村出列,要倒计时,这是一个倒逼机制。所以现在讲精准扶贫,对我们山区工作,对我们从事扶贫工作来讲,这就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一定要强化这个机遇意识。我们现在的工作以前也在做,但是没有现在的力度大,国家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是前所未有的。竹山县总共47万人,去年财政支出30多个亿,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实际上现在山区县70%以上的资金,甚至更多一点都是国家支持的。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来讲,精准扶贫,不落一人,2020年前全部如期脱贫,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没有这个机遇,可能拖到2030年,或者时间会更长。抓住机遇,乘势而为,确保竹山如期实现一人不落的脱贫,应该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和追求。

  就精准扶贫工作,刚才大家都谈了很好的意见,我都表示赞同。下面,我再谈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概括起来讲就是要做到“五个坚持、五个防止”。

  第一,坚持规划先行,防止扶贫工作盲目性。现在我们从事的精准扶贫工作,跟以往有许多不同。比如:全国一个标杆、一把尺子,7000多万人如期脱贫,592个贫困县如期摘帽。扶贫对象由原来的抽象到现在的具体,区域由局部到全局。过去我们也在说,扶贫要到村、到户、到人头。但如何把人头搞准?相当长的时间就没有搞准,县里说贫困人口有十万人,乡镇说我有三千,但具体说哪个是贫困人口?你看我,我看你,不晓得哪个是。这就是由抽象到具体。扶贫方式由漫灌到滴灌,扶贫任务由原来的定性到现在定量。扶贫工作由层层有要求到层层签订军令状。脱贫时间由弹性要求变成了刚性任务。不管是三年也好,两年也罢,反正2020年前要全部脱贫。这都是精准扶贫的显著特点。那么不管是什么特点,都要规划先行。做规划首先是精准识别、精准到人、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精准投入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十三五”规划编制的契机,把扶贫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思考,只有站得高,统筹性、协调性才能好。进一步吃透县情、吃透村情,认真编制好《县域经济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脱贫奔小康规划》,包括产业建设、基础设施,要详规到村、建卡到户,形成完整的规划体系,增强精准扶贫的时效性和针对性,防止工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除了有规划书、时间表外,还要有线路图,基础工作要再具体一点,再精准一点。

  第二,坚持产业支撑,防止农民增收脱贫成“无米之炊”。针对不同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和资源条件,要因地制宜、因户制宜,找准发展路子,选好发展方向,发展主导产业,用产业带就业,用就业促增收,用增收来脱贫,以增强自我造血功能。现在山区缺就缺产业,产业问题不要好高骛远,能大则大,能小则小,要让贫困户找到产业、找到就业的岗位。为什么我们有的城区房子盖得很好,没有人去住呢?很大问题就是与就业脱节。用产业带就业,用就业带居住,用居住带城镇发展,他在那个地方既要能安居还要能乐业,不然房子盖得再好,也不能喝西北风。有产业才能提供就业岗位,只有充分地就业才能增收脱贫。目前在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农民外出打工不是在增加,有的甚至是在减少,而且还有减少的趋势,所以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主导产业,组织群众更多的实现就地就业、就地上岗。

  第三,坚持创新扶贫模式,防止老办法不灵、新办法不会。要围绕扶贫开发新情况新问题,注重创新,积极探索,在资源整合、资金打捆、贷款贴息、村务管理、新农村建设等方面,要大胆创新、不拘一格。现在来看,一些好的传统办法要继承并发扬光大,也有一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灵了,要适应形势发展,创新脱贫模式,否则老办法不灵,新办法又不会,结果导致扶贫工作喊得凶、抓得松。过去扶贫主要是政府主导、政府创新,现在要研究市场怎么融入的问题,要形成工作合力。真正做到精准扶贫、不落一人,还是显得力量单薄,力量单薄与我们扶贫工作创新不够有关系。

  第四,坚持“我要脱贫”,防止群众自我脱贫愿望和动力不足。要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注重典型示范,传导正能量,激发扶贫对象的原动力,解决贫困群众“等、靠、要”的思想,引导贫困群众由“要我脱贫”转向“我要脱贫”。目前我们有的群众脱贫愿望不强烈,内动力不足,没有真正的把自己摆进去,当局外人,甚至隔岸观火。对于公共基础设施,修路他赞成,把路修到门口就行了,至于说有没有脱贫、怎么脱贫,既缺愿望,又缺动力。贫困,是指经济或精神上的贫乏窘困。它是一种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贫乏的综合反映。不仅是单一的经济贫困,越是贫困户,恰恰在精神层面也不富有,反正上面工作队也来了,县里的会也开了,我就等着吧,消极地“等、靠、要”,这个问题不解决,即使现在脱贫了,返贫也快。它不能解决自我可持续发展,所以要下功夫来研究解决这类问题。怎么来赋予他正能量,怎么使他思想真正解放,怎么把“我要脱贫”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现在我们要认真分析。扶贫工作中哪一个层面的积极性高一些?哪一个层面积极性还不够?甚至是就某一个村,对脱贫动力和愿望也要有精准分析。只有把精神层面的状态都搞精准了,我们在一村一策、一户一策、一人一策上,才会有效管用。不要单纯在经济物质层面上分析,精神状态也要分析,要着力解决两个贫乏问题,既要解决经济贫乏,又要解决精神贫乏。

  第五,坚持真抓实干,防止精准扶贫变成了“数字扶贫”。空谈误国,同样空谈也会误脱贫。如此光荣的使命,如此艰巨的任务,唯有真抓实干,就是大家说的真扶贫、扶真贫。要扑下身子脚踏实地,才能实实在在地取得实效,才能如期完成脱贫任务。工作队要住得下、留得住、安得心,就像刚才张歌莺同志所说的,工作队越是远的住得反而扎实。省里可能一个月回去一次,市里可能一个星期回去一次,县里面可能就是每天回去一次,乡镇搞不好就早出晚归了。建议利用村的活动中心或党员活动室这些场所集中住下来办公,开个小菜园,搞个小厨房,建个小卫生间,要能住得下来,这样才像一个贴下身子干事的样子。真抓实干在精准扶贫上最能体现,要真蹲实驻,不然的话老晃着不行。过细想想,我们过去办了很多实事,并不是事情本身不好,但就是效果不好。比如说有的村,安个路灯,管了两天不亮了,为啥呢?安个路灯容易,部门扶持点钱,扶持点东西,路灯就安起来了,安起来以后电费哪个给呢?电力公司来找村里拿钱,村里没收入,再过几年,杆子歪了,灯管瞎了。比如有的村,好心好意花钱买些垃圾桶,屋前屋后都摆上了,一装满没有人去收,因为要收、要转运就要人,就需要花钱。像这样的事情,都是些非常细致的问题,很小的事情,但真正把小事做实,实事办好,都是不容易的事情。所以精准扶贫没有好的作风,没有实干精神是做不成的。再一个“精准扶贫、不落一人”,既要有决心、信心,也还要有耐心,如期实现脱贫要“”,但不能“”。贫困户有的是贫困了几十年的,甚至有的是几代人都贫困。贫困是一果多因,但多数都有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解决脱贫问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要有“精准扶贫、不落一人”必胜的信念,也要有攻坚克难打硬仗的思想准备,横下一条心,真刀真枪的干,用非常之功、非常之策,不达目标不罢休。

  以上五个方面是我从问题角度,提出的几点建议,算是作点提示与大家共勉。关于省直单位对口帮扶竹山精准扶贫工作,牵头单位要发挥牵头作用,各工作队每月一碰头,工作干的怎么样,有哪些建议意见,每月汇总一次,通报给相关单位,互相学习,互相启发。省委省政府把竹山“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任务交给了我们,我们就要尽职尽责,认认真真地做点事情,不负省委省政府的重托,不负竹山人民的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