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市妇女手工编织行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思考
一、基本情况
黄石市是一座面临资源枯竭的重工业城市,手工编织行业发展规模不大,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传统妇女手工编织行业起步早,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价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阳新布贴画和大冶布雕画。作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阳新布贴是在一块底布上通过剪样、拼贴、缝制、刺绣面制作成的具有浅浮雕效果的民间实用美术品,它有着非常浓郁的楚文化特征,体裁传统色彩浓烈。大冶布雕画是利用布的纹理、花色、光感、温感与改进的刻刀、烙铁等工具相结合,用电烙铁在布上烙画,是一种集雕刻、剪纸、国画、油画、版画、书法的雕刻技艺。汉绣是湖北传统的刺绣,近年来在我市逐渐得到发扬,其中最具代表的是大冶刘晓红汉绣。
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妇女手工编织行业逐步发展。汪仁镇几名妇女农闲在家自发组织起来制作清明纸花绢花,挣些零钱补充家用,一传十十传百,许多妇女都参与进来,形成了清明纸娟花生产制作点,由几人、几十人到几百人,这些人员已建立了稳定的购销关系,具有固定销售收入。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丝网花、绢花、钩编拖鞋、手工毛衣和手工艺品等手工制品逐步由自娱自乐向商品化转型,各类手工编织制品越来越受人青睐,发展态势良好。
二、主要问题
(一)没有形成品牌。目前我市妇女手工编织基地分散,缺少项目带头人。手工制品基地受技术人才、销路、资金的限制,产品的研发和设计力度不够,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产品,产品种类和花样品种少,没有能力制定行业标准和技术标准,妇女手工编织行业的整体素质和行业自律能力不高。
(二)没有形成规模。由于没有自己的主打品牌和特色,所以难以形成规模,整个行业优势不明显,市场竞争力不强。一些小的编织站点靠给一些企业加工零活生存,规模小,流动性较大,有活时就临时组织人员队伍,没有活时各自分散,缺乏固定的从业人员和专门的销售人员,辐射面小,影响力不大。
(三)没有固定的订单。由于没有相关部门的有效引导,从外贸部门拿不到第一手订单,出口销售活力不足,拿到手的是经过层层扒皮的订单,利润很底,导致了手工制品产业的发展滞缓。
(四)没有流动资金。从事手工编织创业的女带头人,有的是退休职工,有的是残疾人,还有的是失业妇女,经济基础薄弱,企业小规模生产还可以,如果规模不断壮大,市场原材料涨价、人工费增加等因素,基地发展的资金就出现了问题。
三、意见与建议
(一)政府扶持是保障。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发展妇女手工编织和采摘业,充分认识到开展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一是在政策上扶持。各级政府要抓住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的有利时机,将手工编织、采摘纳入黄石市就业体系,高位推动。重点在税费征缴、信贷扶持、品牌建设、创业就业等政策上给予扶持,出台了支持妇女手工编织业发展的意见,为妇女手工编织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二是在资金上扶持。要用好用活小额担保贷款,为有意愿从事编织行业的妇女提供资金上的扶持。市、县两级政府要设立培育壮大扶持资金,用于推进手工编织业发展壮大和重大项目贷款贴息。
(二)妇联引导是关键。各级妇联组织要切实转变观念,主动发挥引导、协调、服务妇女的职能,选准服务经济主战场的切入点。将零散的妇女编织点进行资源整合,创出品牌、创出特色,推动手工业向市场化、规模化迈进,实现联动发展,形成当地特色品牌和规模效益。
(三)宣传造势是前提。积极拓展营销渠道,通过广泛宣传,发现一批手工编织的典型,将获奖作品推介、展销,扩大影响、吸引订单。利用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对手工编织技师、采摘能手进行宣传,吸引更多的妇女,切实做到获奖作品得到广泛宣传,创业典型得到广泛弘扬,特色产业得到广泛推广,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妇女创业就业的良好宣传格局。使手工编织真正成为广大妇女创业就业的摇篮、发挥才智的舞台、创造财富的天地。
(四)市场运作是根本。一是重点培养一批女经纪人、女带头人,发挥她们的示范、辐射作用。鼓励她们树立创新意识,不断创新编织技术,提高产品竞争力;鼓励她们树立大发展意识,克服“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思想;鼓励她们树立市场意识,主动走出去,推介自己,开拓市场,克服在家等订单的思想。二是加强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依托妇联组织的培训载体,建立和完善培训体系。分层次、分批次地对编织行业企业负责人、编织技师、采摘能手进行培训,帮助她们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