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农夫”武汉承包20亩棉田 在高楼间耕种生活

17.12.2014  12:58

  在南湖片区,紧邻湖北工业大学的李纸公路东侧,有一片肥沃的土地,这就是省农科院所属的科研试验田。来自山东临邑的王启宽老人一家就在这里承包了其中20亩棉田。

  排灌渠上结庐而居

  严冬将至,家中需添置两床被褥,为弹上好棉絮,我们按图索骥,走进了老王的家。说是家,其实不过是搭建在棉田地头排水渠上的一座窝棚。放眼四顾,周围成片的高楼林立。

  老王今年61岁,老伴翁凤彩小他7岁。两人在山东老家邻村,家穷换亲而结合。老王有一子一女,早些年,儿子来到武汉市打工,11年前,老王夫妇为带孙子才结伴来武汉。

  省农科院原有农工,老王说,老一辈农工大都年事已高,退休拿退休金了。在亲友帮助下,老王夫妇找到这份种棉花的活,并在棉田地头靠捡破烂搭起了这处遮风避雨的窝棚。

  窝棚里面零乱不堪,霉味扑鼻。一张单薄的布帘将窝棚隔成里外两间,里间一张简易床,是祖孙三人的卧室,外间是贮藏室和厨房。窝棚由废弃的三夹板、旧木棍、锈铁网以及塑料布拼搭而成。

  箪食瓢饮舐犊情深

  心地善良的老王夫妇言谈中从未流露出对眼前生活的抱怨,饱经风霜的脸上始终挂着笑意。他们说,农科院领导对他们很关照,承包耕种的棉田不仅可以领到补贴款和免费棉籽,还可以按市价回收采摘的棉花。

  然而前几年儿媳妇的几场大病掏空了家底,使一家人窘迫的生活雪上加霜。为了生计,夫妇俩除了在田埂上种点蔬菜,还出去拾荒卖钱以补贴家用。老伴也做过一段时间李纸公路上的环卫工,因为劳累大病一场,重体力活基本干不动了。

  一天劳作后,老王祖孙三人的晚饭,是一人一碗红薯。

  对于小孙子,夫妇二人疼爱有加。懂事的孙子也从不让二老操心,一个人上学放学,风雨无阻。

  忧虑、担心和期盼

  谈及未来,老王夫妇话语中流露出些许忧虑。

  由于年事已高,重力气活他们越来越干不动了。

  一家人没有医保,一旦患上大病该如何是好?

  窝棚阴暗潮湿,住久了保不住会得风湿病,怕害了孩子。

  但小小窝棚里也有欢笑:好心人送了一台电视,冬夜里,窝棚中有了祖孙三人欢快的笑声。

  临别时老王说,家中还有今年采摘的新棉花,有需要的街坊邻里可随时和他联系,自己可代为加工成棉絮,价格公道且绝对保证质量(王启宽电话:15727022592)。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