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看守所开展“读书育人”活动感化每一个失足灵魂

05.05.2017  11:56

  中新网湖北新闻5月5日电 (刘领 黄雍)为给在押人员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湖北麻城市看守所始终坚持文化育人,努力促进监所的和谐稳定。5月4日,麻城市看守所组织在押人员学习《一个母亲最后的力量》《三袋米的故事》《墙角的父爱》三篇文章,随后将这三篇文章印发给每个监室,让每位在押人员认真阅读和反思感悟。

  《一个母亲最后的力量》主要讲述的是一位87岁老母亲赵巧云怀揣所有积蓄85元,带着自己亲手蒸的十多个馒头,用麦子换的两个西瓜的编织袋,步行七十里路到监狱探望第三次入狱的大儿子彪儿,因为监狱不能接收食物,赵巧云把身上所有的钱都留给儿子,临走时哭着要给他改名为“改净”,一定要大儿子好好改造,不能再干违法的事。

  《三袋米的故事》主要讲述的是父亲去世了,母亲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儿子考上了县重点一中,母亲却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干不了农活,学校要求每月都得带30斤米交给食堂,母亲怕伤了儿子的自尊心,每天天蒙蒙亮就揣着空米袋,拄着棍子悄悄到十多里外的村子去讨饭,然后挨到天黑后才偷偷摸进村,她将讨来的米聚在一起,月初送到学校,这就是故事中的母亲讨得的三袋米,这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三袋米,代表了大如天、重如山的母爱。

  《墙角的父爱》主要讲述的是父亲为了供儿子大将上大学,帮人家扛纸箱做苦力,儿子却拿着父亲的血汗钱去网吧玩游戏,把生活费花完还欺骗父母说自己生病了来骗取上网的费用,父亲舍不得钱,在火车上站了二十多个小时来到儿子的学校,为儿子送一床新棉被和生活费,舍不得花钱住招待所在学校的墙角下蹲了一夜,儿子打完游戏翻墙返回学校时发现路灯下依偎在墙角的父亲,连夜删光了所有游戏账号,从此以后再也没有进过网吧,没有乱花一分钱。大将的父亲是许多贫困父亲的缩影,深沉而又无私的爱,所幸的是,他的孩子看到了墙角的父亲,而我知道,还有很多孩子想不到也看不不到墙角里的爱。

  麻城市看守所始终把教育改造在押人员,充实一日生活,确保监所安全视为工作重中之重,按照上级制定的在押人员一日生活制度和作息时间表等规定,合理制定计划,利用传统文化、道德法制等宣传教育资料,对在押人员持之以恒地进行形式多样的教育,通过鼓励在押人员给家人写信以及写一些在押期间的思想认识和体会,进一步促进其改造自新,并且利用广播器材,播放新闻以及一些积极向上的歌曲,丰富在押人员的生活,促进在押人员的身心健康,切实保障看守所的和谐稳定。

  “读书育人”的开展,教育、感化、挽救了在押人员,进一步提升了在押人员的文化素质,丰富了在押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了浓厚的教育矫治氛围,是看守所人性化管理、文明管理、规范管理的体现。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