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司法厅驻神农架林区工作队大山深处的印迹
“一赞扶贫工作队,千辛万苦不怕累;深山老林走个遍,精准扶贫真到位。……十赞扶贫工作队,一心为民好口碑;继承革命老传统,人民公仆当无愧”。这是神农架林区红花朵村群众自编的顺口溜,“十赞”湖北省司法厅驻村工作队真情帮扶的事迹。
2015年10月,湖北省司法厅驻村工作队进驻到神农架林区松柏镇红花朵村开展精准帮扶工作,该厅司法鉴定管理处调研员陈支平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陈支平和工作队员们发扬“种子”精神,听从党的召唤,服从党的安排,做一粒种子,在党需要的地方发芽、生根、开花、结果,用爱心和责任提升扶贫帮困的温度与精度。一年多来,共争取、协调各类资金630余万元,修入户水泥路5公里,架连心桥7座,改造危房40户,安装太阳能路灯100盏、发放生物质烤火炉400台;完善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功能设置;打造法治文化长廊;采取以奖代补、认种认养等措施发展产业,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平补助超过2万元,全村户平增收超过2万元。初步实现了村民收入有增加、基础设施有改善、生活条件有提高、村庄环境有变化、帮扶村民能脱贫的目标。陈支平和工作队的为民情怀换来了驻点村民151个“红手印”感谢信和“十赞歌”,并得到时任省委书记李鸿忠等领导同志的批示肯定。
一、用心谋事,踏实干事,对工作倾注满腔热忱
神农架林区是全省唯一不通铁路、不通高速的地区,山高路远,山大人稀,道路艰险,发展艰难,生活艰苦,工作艰辛,任务艰巨,考验着工作队员们的决心和毅力。一年多来,他们始终把工作队当作党委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桥梁,脱贫攻坚的战斗队,社情民意的调查队,贫困群众的服务队,惠民政策的宣传队,老百姓的贴心人。在工作指导上坚持“三用心三结合两对待”,即:用心感受农村生活,用心服务困难群众,用心宣传惠民政策;结合林区整体规划,为规划添砖加瓦;结合村民实际需求,为村民雪中送炭;结合化解矛盾纠纷,为农村创和谐环境;以打工仔的心态对待待遇,以主人翁的姿态对待工作。到驻点村后,他们迈开双腿到基层去到群众中间去,与村民座谈聊民情、走村入户访民意、沟通交流解民惑、“连心网络”暖民心、精准帮扶解民困、移风易俗惠民生。足迹踏遍村组、农户。有些深山老林当地干部也很少去过的地方,他们也跋山涉水进行访问,贴近了与村民的距离,增进了与村民的感情。
二、深入基层,心系百姓,用心做实事好事
要想富先修路,工作队多方争取筹措资金60万元,受益农户投工投劳,修建入户水泥路5公里,解决了35户村民的入户道路通畅,使全村入户通畅路达到95%。
看病贵、看病难则是乡亲们反映最集中的问题之一。工作队想方设法调动各方资源,联系到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捐款5万元,为村卫生室添置了全新的设备,齐全的药品;华中科技大学校医院派出专家带着药品到驻点村义诊;协调落实农村医保等各项政策;拿出部分工作经费进行医疗补贴,全村百姓在村卫生室看病,每户减免100元钱;将村医送到镇卫生院进行培训,提高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一系列举措,有效缓解了麻湾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
没有产业支撑的帮扶,将是昙花一现,无法从根本上脱贫。实践中工作队探索出三三六的帮扶模式:三个结合定产业。结合地理特点,结合整体规划,结合村民意愿。制定出“两主两特”的产业发展思路,即以发展旅游、种植花卉为主导产业,以林下种植药材、养蜂养牛为特色产业。三先开路拔穷根。注重破除精神贫困,从思想上拔穷根。扶贫先扶志。采取厅机关1个支部和1名工作队员包扶1户贫困家庭的“2+1”模式,深入细致做好思想工作,教育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树立想富敢富能富的心气劲。治穷先治愚。组建政策宣讲队、技术服务队,深入农户面对面指导,手把手传授,“点菜式”培训,实现有条件的贫困户“一户一人一技能”。脱贫先脱旧。引导贫困群众破除死守一亩三分地、怕担风险不敢创业等旧观念、旧意识、旧思想,增强自主脱贫信心和决心,实现从“他扶”到“自立”的转变。六金帮扶摘穷帽。创新“土地流转得租金、基地务工得酬金、外出打工得薪金、特色种养得奖金、旅游服务得现金、认种认养得售金”的“六金”产业扶贫模式,帮助有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目前,全村有45户流转土地880亩,五年租金共308万元,户年平1.37万元;花卉基地务工收入30.8万元;发展林下种植和特色养殖以奖代补资金92万元;有16户从事农家乐和旅游产品销售,户年均收入3万元。通过“六金”的方式户均增收超过1万元。
“二赞扶贫工作队,服务村民心操碎;千方百计筹资金,深更半夜难入睡卧。三赞扶贫工作队,落实项目跑断腿;入户道路多通畅,桥梁架起喜扬眉。四赞扶贫工作队,果树遍栽满山翠;猕猴桃儿产量高,红红樱桃枝上缀。五赞扶贫工作队,发展养殖措施对;这坡羊儿咩咩叫,那山蜂蜜惹人醉。六赞扶贫工作队,卫生室添新设备;请来专家搞义诊,送医送药多珍贵。”村民的顺口溜,是对他们竭诚为村民做实事好事的生动写照。
三、结合职责,彰显职能,努力建设和谐乡村
陈支平带领工作队发挥宣传法治、普及法律、调解矛盾纠纷的职能,把精准扶贫与法治宣传、“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基层普法依法治理、农村法治文化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结合起来,为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营造良好法治氛围。工作队利用节假日进村入户做群众工作,化解村民之间的矛盾,解开心结,让邻里之间和睦相处,架起一座心理沟通的“连心桥”,通往致富的“幸福路”。一年多来,参与调解纠纷20余起,调解成功率90%,组织集中普法学习10次,宣传覆盖面达90%。驻点村被评为全国法治示范村。
“七赞扶贫工作队,调解纠纷磨破嘴;如今邻里多和谐,哪像从前背对背。八赞扶贫工作队,踏雪慰问寒风吹;亲情送到病床前,古稀老人流热泪。九赞扶贫工作队,留守儿童多抚慰;六一节来礼物多,参观游览歌声脆”。这正是对工作队辛勤工作的真实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