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穿梭于雪域高原与荆楚大地的“康巴汉子”

11.12.2014  14:42

   中新网湖北新闻12月11日电 题:穿梭于雪域高原与荆楚大地的“康巴汉子

  作者:曾凡顺

  近日,武汉唐古拉汉藏文化交流有限公司被武汉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授予“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而该公司也是此次获颁单位中唯一一家民营企业。

  唐古拉汉藏文化交流有限公司董事长斯朗•丹增曲培,出生于拉萨,童年在西藏高原度过,初中在内地西藏中学读书,这位一直穿梭于雪域高原与荆楚大地之间的康巴汉子,立志肩负着汉藏文化交流的使命,也真正成为了沟通汉藏的使者。

   倾情展现大美西藏

  丹增15岁时来到内地西藏班学生,就与内地结下不解之缘。后来创业,他也将第一家“唐古拉饰品店”开在了母校沙市六中(武汉西藏中学的前身)的旁边。他将各种藏族饰品精心布置在只有十几平米的小店里,却不在意销量和盈利,相反更多是对进店的客人热情介绍西藏的风土人情和美丽传说。

  藏族独特的文化魅力和丹增的真情感动了顾客,慢慢店面的名声也传播开来。两年后店面就提档升级,转为正规化的经营。如今,已经是唐古拉文化机构集团董事长的丹增,还担任湖北省建藏援藏工作者协会副会长、武汉市政协委员,西藏、湖北、武汉的青年联合会的常委等社会职务,同时也是西藏工艺美术协会会长、西藏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湖北省青年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旗下不仅有近100家“唐古拉”、“藏吉祥”品牌的全国直营和加盟店,更让人啧啧称赞的是,他于2010年11月,在武汉黄金商业圈,毗邻武汉国际会展中心的京汉大道旁,拔地建起了约2000平方米的全国首家汉藏文化交流中心(基地)——西藏印象。

  充满浓郁西藏特色的外立面、临街一排金光璀璨的转经筒、穿着藏式风格服务的迎宾员……让路过的行人产生一种时空的错觉。走进西藏印象,强烈的西藏色彩、沁人心脾的藏香、宛若天籁的藏歌,无不冲击人的心灵,让来访者犹如置身于大美西藏。专门从西藏迎请来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复制佛像气势恢宏,彰显藏族文化的精髓,让藏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能在荆楚大地得以绽放光芒。西藏印象也名副其实成为内地第一家“鲜活”的藏民俗文化博物馆。

  由于特色经营之道和很好的展现西藏的魅力,西藏印象不仅大规模接待了社会各界群众,还迎来了包括韩国、法国、美国等驻汉总领事在内的海外来宾累计超过200万人次。让大美的雪域高原独特魅力,在荆楚大地传播开来。

   助推汉藏广泛交流

  由于长期致力于汉藏文化交流,2011年5月,西藏印象被武汉市援藏办授予“汉藏文化交流中心(基地)”的称号。成为全国第一个在藏区之外,集中展示藏文化的综合性窗口和促进汉藏交流发展的平台。

  汉藏文化交流中心(基地)三年多来,承办了各级各类的文化交流活动,多次组织在鄂藏族同胞、援藏干部以及西藏、湖北两地知名人士、企业及相关团体间的文化交流。多次深入西藏山南,组织两地的优秀青年、妇女代表、经济人士等各界人士互动。2012年,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热地也亲临西藏印象视察指导,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要求把西藏印象办好办大。

  西藏印象在汉藏交流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和贡献,赢得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评价。西藏印象也因而得到领导的信任,承接了湖北省建藏援藏工作者协会的部分工作,逐渐成为了援藏干部、挂职干部和西藏学生之家。

  西藏印象积极汉藏文化交流中心(基地)还积极拓展汉藏旅游交流服务功能,引导本地旅行社开展汉藏两地旅游业界深度合作。在汉举办的西藏山南、林芝、日喀则三地旅游联合推荐会,在湖北掀起了一股西藏旅游潮。今年,中心聚拢了一批热爱西藏的各界朋友,成立了“藏迷会”。为那些赴藏团队游、自助游、自驾深度游等方式走进西藏、了解西藏、感知西藏的人,提供咨询、培训、安全教育等服务。中心旨在“藏迷会”积累的经验基础上,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将中心打造成为华中地区赴藏旅游集散中心,为广大游客赴藏旅游提供线路咨询、旅游订购、行前培训、民俗体验、购物代理、投诉维权等全方位服务。

  主动作为的西藏印象还承担起西藏人才培训交流基地和西藏人才创业实践基地的任务。2013年,西藏印象与江汉大学、武汉商学院共同建立藏族学生创业就业平台,同时为武汉西藏中学和来汉创业藏族青年无偿提供社会实践窗口,进行见实习和就业培训。

  为了促进西藏经济建设,让社会援藏起到切实有效的作用,汉藏文化交流中心(基地)不断推动汉藏两地的经济交流。大量西藏民族特色产品的汇聚,已成为西藏民族企业拓展华中市场的前哨。目前,包括西藏自治区藏药厂、西藏藏缘(集团)有限公司、西藏金哈达羊绒制品有限公司等自治区藏族企业的民族产品进驻中心。自治区民族企业产品西藏甘露藏药、金哈达羊绒制品、珠峰冰川矿泉水、藏茶、菜籽油,和杰德秀针织品、吞柏古藏香等民族手工品也已进驻。目前,汉藏文化交流中心(基地)成为了西藏民族产品拓展内地市场的展示平台和“华中仓储”。

  今年11月1日,第十一届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山南地区组织的农牧特色产品及民族手工产品参加了此次农业博览会。为了促进山南农特产品在内地的销售,汉藏文化交流中心(基地)为参会企业牵线搭桥,多方奔走,协调各方,并接待了参会代表团一行15人,还将未销售完的山南地区农副产品全部收购。此次参会的山南地区代表团希望自明年始,将当地农副产品发货到武汉,全权委托中心代表他们参展农博会。中心计划,将利用O2O平台,把山南地区的产品带出西藏,输送来汉。作为西藏与华中、山南与湖北的桥梁和纽带,中心将借此契机,专门打造一个电子商务平台,率先把山南地区以及整个藏区包括拉萨净土健康产业产品等在内的自治区农副产品带出藏区,立足武汉,辐射华中,面向全国,走向海外。

  “在不断‘走出去’的同时,还要注重‘引进来’。”丹增说,内地在改革开放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些不仅激励西藏经济社会的建设发展,也为西藏提供了可供学习借鉴的经验。丹增带领的西藏印象特别注意学习借鉴内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不断将先进技术、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及民间资金引入西藏,充分利用自己的社会资源进行招商引资,今年,成功向山南引资一家内地企业,打造以菜籽油加工为主体的“新农村合作推广平台”,投资总额达到5000万元。

   积极投身公益事业

  作为汉藏民族友谊的桥梁,丹增带领同仁一道,积极投身各种社会公益活动。2012年,为响应湖北在西藏率先开展100名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救治和100名西藏大学生就业安置工作,即“双百工程”的号召,西藏印象联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湖北经视谈笑爱心基金,率先赴西藏开展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免费救治活动,活动历时26天,共筛选疑似患儿212人,确诊23人,其中11人成为首批患儿来汉进行免费治疗。此次“双百工程”活动在全国还属首例,引起了热烈反响,带动社会各界力量纷纷参与活动中来,并在全国铺开,受到西藏、湖北两地党委、政府及各界人士的高度肯定和一致好评。2014年,“双百工程”又为6名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带来福音,截至目前,一共分四批救治先心患儿达46人。

  有着多个社会职务的丹增,利用自己在汉藏两地的身份优势,多渠道、多途径地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号召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事业。2004年,丹增利用自身人脉资源,为贫困山区援建了玉树希望小学;2007年,他又利用汉藏两地的社会资源,充分发挥交流使者的纽带作用,为西藏山南地区乃东县援建起武汉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希望小学,同年,丹增也被评为“武汉市十大优秀青年企业家”;2008年,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主办、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作序、由外文出版社发行的《30年30人见证中国改革开放》一书,也收录了他的文化传播历程。今年,丹增又影响武汉青年联合会、沪汉青年促进会的委员、会员们一道,在西藏山南筹建首个“三语”幼儿园,首批款现已到位。

  除了组织、策划、参与这类系列大型公益活动外,西藏印象也将发挥社会政治功能内化成自身建设发展的源动力。作为拉萨到南昌、广州、长沙等地的中转站,西藏印象多次会藏族学生解决车票及食宿等实际困难,受资助的学生都亲切的喊丹增“丹叔叔”。丹增曾经帮助过的荆门大学学生多吉次仁说:“在我们老家都知道,到了武汉就找丹叔叔。

  对于此次获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丹增动情的说:“我所做的只不过是撬第一铲的土,我的梦想是为今后汉藏交融、团结、和谐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后来人能继续这项伟大的事业……”(完)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