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救助近万人 武汉救助管理站建主动救助体系

16.10.2019  13:49
图为:武汉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送临时遇困群众返乡

   武汉市救助管理站构建主动救助新体系

   江城每年救助街头困境群众近万人

  楚天都市报记者王荣 海通讯员刘路

  平安救助和谐救助,平均每年为万名流浪乞讨及遇到临时困难群众进行救助和管理;开办流浪儿童学校,让流浪孩子背起书包、重回课堂,6年惠及2934名未成年人;创办全国首个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联盟,2年引来30多个城市加入。

  近年来,武汉市救助管理站秉持“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精神,主动作为、勇于担当、敢于创新,使救助管理工作在武汉市乃至全国创下了多个第一。军运盛会即将开幕。武汉市救助管理站作为全市军运救助社会综合治理保障工作成员单位,已启动专项救助行动,日夜巡查,应救尽助,为军运会的成功举办开山辟路,保驾护航。

   让流浪儿童背上书包重回课堂

  打鸡蛋、称重量、调配料、做花型……今年暑假,武汉市救助站为滞留的困境儿童首开暑期特色班,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十多名困境儿童有模有样地学做蛋糕。这是该站首次为滞留的困境儿童开设暑期特色班。

  几个月前,母亲病逝,9岁的玲玲无亲属照管,社区工作人员只好将她送往救助站,刚来到救助站玲玲一直郁郁寡欢。第一次品尝到自己做的蛋糕,玲玲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2013年,武汉市救助管理站在全国首开救助机构办学先河,设立“湖北省流浪未成年人楚星教育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专业教育机构,为滞站困境儿童提供基础文化替代教育。6年来,“楚星班”共授课9480课时,惠及2934名未成年人。

  曾经在“楚星班”上学的流浪儿童,有的在救助站帮助下,已找到家人,重新过上了正常孩子的生活;有的凭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救助站链接的社会资源,找到了工作,并能自食其力。

  救助站自己办学校,让流浪孩子背起书包、重回课堂的做法,得到了民政部的高度肯定,并向全国推广。

   城市协作救助保护流浪未成年人

  今年9月11日,全国首个城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联盟的首例受益者、16岁的男孩小宇,在武汉市救助管理站生活2年后,终于回到了家乡洪湖。

  当日上午,在武汉市救助管理站站长林小群的护送、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小宇回到了母亲的家乡洪湖,见到了仍在接受精神治疗的母亲,并在救助站的协调帮助下,顺利办理了当地户口、身份证、低保等,并入读当地一家技工学校。

  小宇的父亲是上海人,母亲是湖北洪湖人。他8个月时父亲便去世了。母亲阿芳精神状态不稳,很长一段时间,小宇一直在上海救助管理站生活。2017年9月5日,武汉市与上海市救助管理站联合倡议并率先加入全国首家城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联盟。城市流浪未成年人安置难、就学难、保护性救助难等具体实施性问题,在城际间的合作共赢中实现了破局。流浪少年小宇的命运随之迎来转机。

  据林小群介绍,目前城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联盟已经实现了全省覆盖,全国共有上海、深圳、南宁等30多个城市加入联盟。联盟城市围绕互信协作、互帮互扶、互动查询、协作安置、风险防控、沟通协调等六大协同机制,最大限度寻求合作空间,织就流浪未成年人立体化城市救助保护网。

   开展保军运专项救助行动

  2006年,武汉率先在全国提出了主动救助的概念。近年来,武汉市救助站将主动救助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大,形成了涵盖日常主动巡查,恶劣天气及重大节假日救助保障、春运农民工援助、外国人救助为主要内容的主动救助新体系。救助站平均每年为万名流浪乞讨及遇到临时困难群众进行救助和管理,为他们提供临时食宿、返乡乘车凭证、护送返乡等帮助。

  10月18日,第七届世界军运会将在武汉拉开大幕。救助站作为军运会社会治理保障联席单位,9月下旬就启动了“迎大庆,保军运”专项救助行动,启动一级响应救助应急预案,每日出动8台救助车、32名工作人员,在武汉中心城区12条主要干道、城市窗口地带、流动人口密集区域等实施全天候巡回救助,重点区域由站领导带领党员干部开展专项巡查。

  武汉正张开怀抱喜迎八方来客。大爱寻亲,温暖救助。武汉救助让城市更文明,更温暖。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