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人员辗转鄂豫两省多地 助“流浪汉”落户记

25.01.2017  09:35

  

                    22日上午,老殷高兴地向人们展示刚拿到的户口本。 (视界网廖伟摄)

  

  十九日,我省公安民警和省编办驻三里村工作队员在河南省平舆县马李坡村调查走访。﹙记者唐晓安摄﹚


        “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湖北好心人帮我圆了落户梦。有了户口,我再不去乞讨了。”22日上午9时,68岁的老殷,从大悟县三里城镇派出所民警手中接过崭新的户口本,老泪纵横。

  户口本,一个记载公民基本信息的簿册,为何让老殷如此动情?

  连日来,记者跟随各方辗转鄂豫两省多地,目睹了各方为之付出的努力。

  一

  三里城镇,位于鄂豫两省交界的大悟县最北端。

  操一口浓重河南地方口音的老殷,在这一带乞讨40多年。

  油渍的棉袄、斜挎的布袋、瘦小的身体,白天拄着竹棍走村串户,晚上回到三里村一处陡峭山崖下的废弃平房里。这就是三里村几代村民熟知的老殷。

  “驻村后第一次见到老殷,他的贫困状况就引起我们注意。”省编办驻三里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傅饶告诉记者,让他们感到不解的是,在核对全村所有贫困人口建档立卡信息中,没有老殷的名字。

  村干部介绍,老殷是外来户,长期住在本村,但没有本村户口。

  没有当地户口,意味着不能享受当地扶贫政策关爱。

  老殷平日行踪不定,活动范围方圆上百公里,有时一连几天见不到踪影。

  为了解老殷基本情况,省编办驻村工作队白天走访村民,傍晚则在老人居住地守候。

  起初几次上门走访,老人闭口不谈。

  老人爱抽烟,一根连着一根抽。工作队员就帮他点上。面对刺骨寒风,工作队员为老人买来棉衣。

  滴滴暖流,渐渐融化老人紧闭的心扉。从老人含糊不清的话语中得知,他叫殷小伍,家在“河南省平舆县后刘乡任白庄公社”。幼时父母早亡,他很小就外出乞讨,上世纪70年代辗转流落三里村后,就在当地定居下来。因身材矮小且体弱多病,壮年时也只能四处做做帮工。如今年老孤身一人,以赶酒行乞为生。

  问及老殷是否愿回河南原籍生活时,他连连摇头。

  二

  老殷寄居的废弃平房摇摇欲坠,快过春节了,怎么办?

  元旦后,驻村工作队迅即向省编办领导班子报告,得到指示:充分征求乡镇和村里意见,积极妥善解决。

  “老殷在三里村住了40多年,不能轻易落下他。”16日,三里村召开村民代表会讨论老殷的帮扶问题,支部书记祝良态度明确。

  “老殷很可怜,应该想办法帮帮他!”村里贫困户赵庆明说,老殷年轻时腿脚灵便,能自食其力。如今老了,更需要各方帮助。

  “关键要落实户口!”17日,三里城镇党委书记谈心宽和镇长汤争鸣接到情况反映后,立即商量老殷的安置问题。

  “好,我们配合镇委、镇政府去县公安局了解外来人口上户口的政策!”驻村工作队员主动请缨。

  大悟县公安局户政大队教导员张丛林介绍,上户口程序并不复杂,难点在于要了解老殷原籍户口信息以及在三里村之前的真实生活状态,公安机关需要到他原籍调查取证。

  镇派出所所长吴洪涛当即表示,立即派人去老人原籍调查取证。

  三

  离家40多年,不识字的老殷所说的“平舆县任白庄公社”上哪找?

  18日夜,各方人员通过卫星地图对比搜索,初步判断老人家在平舆县阳城镇马李坡村。

  “您老家有个叫马李坡的地方吗?

  “有!”在得到肯定回答后,民警和驻村工作队员带着老殷,第二天清早直驱豫皖交界的平舆县。

  三里城镇距平舆县城300多公里,阳城镇距县城20多公里。车抵距阳城集镇约12公里的马李坡村时,已是下午3时30分许。

  当第一次坐小汽车的老殷出现在村头,村民纷纷围上来。

  88岁的殷梅晓认出了老殷,连声说:“老天爷,40多年没回来了,我们还以为你不在世上了!

  听完村民介绍老殷的家世后,记者随民警到阳城镇派出所查找老殷的户籍证明。档案室里,建国时泛黄的村民档案积满灰尘,所长赵鹏飞在近千份原始材料中找到老殷及其父亲殷国录的户籍信息。经走访取证,老殷在当地生活期间无不良记录。根据本人意愿,阳城镇派出所同意将老殷户口迁出。

  19日深夜,鄂豫往返千里,老殷随我们回到三里村。

  21日,从县公安局传来消息,老殷落户申请得到批准,同时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为老殷搭建的临时新家已落成。

  望着各方送来的新棉被、新灶具和油米慰问品,老殷眼眶湿润了。

  昨日早饭时,村支部书记祝良塞给老殷100元,说:“老殷,去把头发理理,胡子刮刮,准备过个好年!

  昨日下午,省编办又给老殷送来1000元慰问金。

  为解决老殷落户后的生活问题,有关方面正在为他办理五保金和养老保险相关手续。根据老殷本人意愿,村里准备对他进行产业扶贫,安排他看护兰草大棚,按月领取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