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两年辗转三地 武汉教授夫妻觅拍“金猴闹春”

06.02.2016  18:29

  武汉纺织大学“教授夫妻”、“环保伉俪”生鸿飞、庞爱民夫妇,历时两年,辗转云南白马雪山、湖北神农架、贵州梵净山三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寻觅、拍摄中国金丝猴家族“全家福”。

  昨天,生鸿飞夫妇将自己拍摄的川、滇、黔三种金丝猴最美图片挑选出来,独家发给武汉晚报,恭祝本报读者猴年大吉,阖家幸福。

  文/本报记者明眺生 图/生鸿飞 庞爱民

   中国金丝猴从未出过国

  今年52岁的生鸿飞,是武汉纺织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教授,妻子庞爱民是同校同系的副教授。夫妻俩长期关注环保,热心公益,曾携手并肩,两次进可可西里当环保志愿者,在青藏铁路开通之日作为“夫妻队长”,带队做环保宣传。生鸿飞两度荣获“武汉环保大使”殊荣,其家庭荣获2005年“全国百家环保家庭”称号。

  2015年初,生鸿飞萌生了为中国金丝猴家族拍摄“全家福”的念头。去年春节期间,夫妻俩带着女儿生雨辰,驱车千余公里,前往云南白马雪山腹地响古箐,守候一个月,拍摄了上万张滇金丝猴野外觅食、玩耍、嬉戏的精彩图片。今年元月中旬,他们又驱车前往雪花飘飞的神农架,守到云开日出,拍摄了上千张川金丝猴美图。元月26日,夫妻俩再度出发,驱车前往贵州梵净山,拍摄极度濒危的黔金丝猴图片。

  生鸿飞说,全世界共有5种金丝猴,其中我国有川、滇、黔三种,均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称作“金丝猴三兄弟”。此外,还有越南金丝猴和缅甸金丝猴。这5种金丝猴都属于鼻孔朝天的猴科仰鼻猴属动物。由于中国金丝猴迄今尚未在国外展出过,因此,老外想一睹这种高贵的灵长类动物风采,只有亲自到中国走一遭。

   黔金丝猴比大熊猫还稀少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川金丝猴种群数量最多,现有约2万只,分布在长江流域的四川、陕西、重庆和湖北四省市;滇金丝猴次之,有3000多只,分布在滇藏之交海拔3000-4700米左右的高山针叶林中,是世界上除人类以外,居住海拔最高的灵长类动物;黔金丝猴种群数量最少,仅800只左右,比大熊猫还要少,属世界极危物种,仅分布在贵州梵净山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的狭窄地带。

  虽然都叫金丝猴,但我国三种金丝猴的毛色、长相差异较大。川金丝猴毛色金黄,脸呈蓝色,是人们最熟悉的一种金丝猴;滇金丝猴毛色以黑色为主,又叫黑金丝猴,其脸白唇红,头部有一撮标志性的莫希干式毛发;黔金丝猴毛色灰褐,又叫灰金丝猴,脸部呈灰白或浅蓝,两肩之间颈背上有一片标志性的白斑。其尾巴可长达近1米,金丝猴家族中尾巴最长,故梵净山居民又把它们称作牛尾猴。

  因为种群数量太少,除了昆明动物园、贵阳野生动物园有滇或黔金丝猴外,这两种金丝猴在全国城市动物园中难得一见。北京动物园是世界唯一一座同时养有川、滇、黔三种金丝猴的动物园。武汉动物园中养有两只川金丝猴,均是上世纪90年代引进或繁殖,其年龄已相当于人类80多岁。

  生鸿飞表示,今年,他打算出版一本金丝猴画册,纪念和宣传这些自然界美丽而珍贵的精灵,让更多人认识金丝猴,喜爱金丝猴,保护金丝猴。

   滇金丝猴加餐吃土鸡蛋

  去年春节前,生鸿飞一家驱车千余公里,前往云南滇金丝猴国家级保护区救护站当环保志愿者。救护站位于云南白马雪山腹地一个叫响古箐的山沟,生活着近千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滇金丝猴。每年冬天,滇金丝猴食物不足,护林员都要在野外人工投喂食物,助猴群过冬。

  护林员给滇金丝猴投喂的食物有松萝(一种垂挂在树上的丝状植物)、胡萝卜和苹果干。每隔三四天还要给猴群加餐,投喂一次煮鸡蛋以增加营养。为保证滇金丝猴健康,投喂的必须是不含任何饲料添加剂的土鸡蛋。为此,护林员们在救护站养了50多只土鸡,专为金丝猴下蛋。

  山上生活非常艰苦。生鸿飞和志愿者们栖身的4间小木屋四壁漏风,夜晚气温低至零下10℃,睡在木屋内,套上睡袋,还得加盖三四床棉被才能御寒。

  除夕夜,4名志愿者在救护站内包了一顿饺子,炒了4个菜,当作团年饭。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