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城产业扶贫新思维
湖北日报讯 记者 夏永辉 通讯员 阮班明 熊鑫 韩思军
谷城县的37个贫困村,村村都有产业脱贫规划。去年以来,该县整合资金4.1亿元,围绕产业建设各类扶贫项目1182个,初步实现了6个贫困村出列,9985人脱贫。
覆盖面广且立竿见影,谷城县产业扶贫有何独到之处?近日,记者前往调查采访。
市场思维——
光伏发电“造血”,家家户户受惠
“等手头有钱了,我家屋顶也建个光伏发电站。”昨日,谷城县五山镇九里岗村一组贫困户郑远经,一边抚摸着山坡崭新的光伏发电板,一边喜滋滋地说。
当天,占地10亩的九里岗村光伏发电站,共计发电近300度。全村26户贫困人家,户均增收约13元。
产业扶贫,关键是要变“输血”为“造血”,让农户顺应市场发展合适的产业。九里岗村支部书记董章有介绍,如果把扶贫资金一分了之,户均分不到1万元,而且很可能返贫。为此,村里整合扶持资金、无息贷款48万元,建起了光伏发电站。
据悉,该发电站年均发电量为6.3万度,卖给国家电网后年收入可达7.3万元,九里岗26户贫困户户均增收近3000元。
太阳光也能赚钱,村民发展产业的热情高涨。目前,该村20万袋香菇、200亩苗木基地、200亩油茶基地等“公司+基地+农户”和“合作经济社+农户”的脱贫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实施中。
【背景】树立市场思维,谷城县开展“188油茶”工程、畜牧养殖“133工程”、“雨露茶园计划”、经融扶贫信贷等工程,引导广大贫困户走向市场、应对市场,脱贫示范的效应明显。
创新思维——
互联网上卖鸡蛋,贫困户对接全国
“每个鸡蛋卖3元,一天最多能卖2000枚!”在谷城县城关镇石龙沟村二组,贫困户阮秀英看到网上行情后,连连咋舌。此前她家的鸡蛋卖给贩子,每枚最多一元钱。
两年前,在外工作的周世龙返乡,包下石龙沟的山场,养了1000只鸡。但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如何打通销路?
周世龙注册成立了谷城梵禾粮品公司,开始在网上销售绿壳鸡蛋。绿色无公害、营养丰富……这些“标签”让土鸡蛋俏销全国。去年,周世龙线上卖出鸡蛋30万枚,销售额达90万元。
在先行者的带动下,谷城县城关、南河等地的农民纷纷发展土鸡养殖,并开始上网销售。
除了鸡蛋,周世龙还引导谷城各地的贫困户,将山区的茶叶、腐乳、蜂蜜等农产品,搬到网上去开店,卖出好价钱。
【背景】未来5年,谷城县将培育电子商务市场主体300家,力争实现电商销售额40亿元。该县提出,通过技术创新建立覆盖城乡的互联网电商平台,为贫困农户搭建对接全国的致富平台。
特色思维——
捡柴火都能卖钱,漫山资源皆为宝
64岁的郭家银,是谷城县庙滩镇新街村老贫困户。他靠送柴火脱贫的故事,为村里人津津乐道。
去年,谷城县凯迪电厂在兰家康村设立了一个燃料收购点,专门回收各类柴火,再送往电厂发电。
郭家银算了笔账:每斤玉米秆卖6分钱、树枝1毛钱,每月送柴可收入二、三千元。
谷城凯迪电厂负责人程晓东介绍,该厂常年需要柴火28万吨,每天在全县各地收购柴火百余吨。去年凯迪电厂发电2亿多度,创效益1.6亿余元。今年,该厂还将增设10多个村级燃料收购点。“电厂集中焚烧,碳排放为零。”谷城县委书记伍义兵介绍,凯迪电厂每年仅投入燃料资金就达8000万元,全县上万贫困农户因此受益。
【背景】制约贫困地区的种种特殊性,转换思维往往变成优势。比如,有的地方是不毛之地,但光照充足;有的地方经济落后,但剩余劳动力资源丰富;有的地方深山老林,但物产丰富、景色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