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员工持股:谨慎前行
图片资料来源:根据新华社相关报道。制图:吴凡
政策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探索实行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坚持试点先行,在取得经验基础上稳妥有序推进,通过实行员工持股建立激励约束长效机制。”
当下,混合所有制改革进入新阶段,有关员工持股的改革时隔多年后,重新启动。
如何在这一改革中,既保证一些职工享有企业利润分享,又不走平均主义人人持股的路子,并且避免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当是此次改革的重要问题。
员工持股计划改革方案还未出台,已经引起广泛关注。“解剖”一些改革先行的“麻雀”,样本能够助力我们获得更多良思。
员工持股改革再启动
11月24日,北京2015年的第二场雪还没有完全融化,北五环外的未来科技城里显得格外幽静,这里是央企科技创新的基地。神华集团下属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以下简称“低碳所)以员工持股为突破点的改革正在进行。
如今,这个探索已经初现效果。员工和神华集团共同持股的神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材料公司”)也已经成立并投入运营了3个多月。这一实践,为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激励机制不健全,一直是传统国企的一大弊端,如何让企业员工成为企业的主人,应是企业改革的目标之一。
我国国企改革专家周放生称:国企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决企业主人翁缺位的问题,国企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主人翁缺位,通过(员工持股)改革,让广大员工,主要是管理者、科技骨干、业务骨干为主的员工成为企业的主人。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院长刘继鹏教授指出,员工持股制度是为了避免个人收入最大化建立在企业费用最大化基础上的问题,目的是实现企业和个人利益的一致。
除了能够起到有效激励员工,员工持股还有更多的作用。在国内著名法学家江平看来,员工持股制还可以对国有企业运行机制里一些腐败和落后现象给予更多牵制。
实际上员工持股并非国企改革中的新鲜事物,从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已开始进行改革。
低碳所所长卫昶在接受《工人日报》记者专访时也称,(员工持股)这种做法并非低碳所首创,在目前我国许多民营企业中,已经比较普遍。
“成立新材料公司并进行员工持股的探索,初衷是激励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员工最大的潜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和更好的发展,同时也为员工带来应有的利益,实现双赢。”
卫昶曾担任美国通用电气(GE)全球研发中心水处理技术总监,有多年跨国公司高管经历。他于2014年上半年开始担任低碳所所长,此后就开始大力推进员工持股改革。
员工持股非人人持股
据了解,员工持股包含两类:全员持股和骨干持股。前者以普遍持股乃至全员持股为特征,后者的激励范围是企业管理层、核心技术层等骨干力量。包括卫昶、周放生、刘继鹏在内的绝大多数企业家、专家都认为,国内的员工持股改革,还要以后者为主。
据刘继鹏介绍,从全球企业治理情况来看,以骨干持股为特征的员工持股在国内外都有较为成熟的市场经验,这也应该是目前国内进行员工持股改革的路径。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建国也认为,员工持股要搞激励性员工持股,避免“撒胡椒面”。
目前低碳所所采取的员工持股,也是先让核心科研人员先行实验,3名掌握核心技术的科研人员持股20%,神华集团持有80%的股份,共同组成一家混合所有制公司。下一步,新材料公司和低碳所还会有更多尝试,让更多的骨干员工参与到持股中来。
为何选取科研人员先行试点,又是如何选定的持股对象?这与低碳所的定位和人员构成有很大关系。
低碳所并非一般意义的研究所,该所最初的愿景就被定位为中国的“贝尔实验室”,它是我国“千人计划”首批人才基地之一,主要聚焦煤的转化利用、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高科技领域的研发,约300名职工中,近一半为博士学历,拥有15名“千人计划”专家,并聘请了包括3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多位国际专家为公司顾问。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也多具有在跨国公司担任高管的经历。该所受到神华集团的高度重视,集团总经理凌文曾说:低碳所正在成为国家高层次人才储备基地和国际清洁能源技术创新平台。
科技人员的作用到底有多大?以新材料公司为例,其将要生产的高科技产品,就是基于赖世燿等3人所研发的发明专利,该项发明已经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而这项发明专利虽然归属于神华集团所有,但是要想真正实现商业化、产业化,专利发明者的全程参与是专利技术应用得以充分发挥的必要条件,只有他们的参与才能使专利技术的应用得以充分发挥,否则很有可能会被“束之高阁”,成为没有太大实际意义的研究成果,这将是对科研成果的浪费。
一旦将专利发明者、专利拥有者的利益绑在一起,通过员工持股的形式组建新的公司,那么才能实现真正的商业化运行,实现经济效益。这将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要严防“国有资产流失”
员工持股改革方向是清楚的,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依然有更多的挑战。
对此,卫昶有着更深刻的体会。
今年8月,低碳所就成立了新材料公司。这一探索在央企中还很少见,过程也并不轻松。据卫昶介绍,前前后后经历了1年多的沟通、协调。
为何如此耗时?除去态度谨慎,更因为在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中,要严防“国有资产流失”。
因此,在设计改革方案时,神华集团派出多个部门与低碳所共同研究合法性、合规性、可行性,以保证从制度设计上既能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又实现员工持股的突破。“如果没有集团的大力支持和推进,这件事难以实现。”卫昶坦言。
在设计股权制度时,神华集团更倾向于保护国有资产,不仅在出资比例上依然是国资控股。3名核心技术员工20%的股份也是通过真金白银来持股,而非技术入股。卫昶告诉记者,对于专利技术的评估会在专利授权后进行,未来将通过公正、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来探索技术入股的方式,目前技术入股只能暂时放在一边。
即便如此,这一“突破”已经让掌握核心技术的3名骨干员工感到兴奋:具有多年在跨国公司工作的经验,年过花甲的赖世燿博士告诉《工人日报》记者,这一突破,让他们这些科技研发人员更有动力把公司运营好。
据了解, 作为神华引进的高端人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赖世燿不仅是新材料公司的持股员工,还担任总经理一职,其个人技术和管理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员工与企业是生命共同体
卫昶显然还不满足于只是让核心科研人员持股。
曾多年担任跨国公司高管,他对于更现代的企业治理有更深刻的了解:一家公司,如果不能充分调动各个领域骨干的积极性,要想企业做得更好,实在困难。
这一点赖世燿有着相同的理解,据他介绍,在美国公司,因为激励机制健全,员工与企业的“生命共同体”结合得非常好。员工很关心公司的经营和股票,如果公司连续3个季度不赚钱,员工首先就担心会不会丢掉工作,这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工作。但目前在我国的一些企业里还做不到这一点,尤其研发人员,还缺少主动创新的积极性,“反正我没有犯大错,你也没法把我‘开’掉。”赖世燿调侃说。
鉴于此,按照卫昶的设想,为了公司的发展,不仅仅科研人员,还应该让更多的骨干参与到员工持股的制度设计中来。
“任何公司要想发展,都离不开管理、生产、销售等岗位人才,他们在公司的作用非常重要,同样需要很好的激励。”卫昶说。
期待更加科学的制度设计
当然,对于如何更大范围推动员工持股,又能避免国有资产流失,一些专家也给出了一些建议。
刘继鹏就非常推崇“期权鼓励”,他认为,为了避免国有资产流失,期权可以限制在国有资本的增量上,将经营者个人利益与公司目前盈利水平和未来盈利能力直接挂钩,促使公司高管从各方利益考虑公司长期发展。
卫昶也很赞同这一做法,他认为在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前提下,国企应该有一些激励机制。只要员工有重大贡献或者对公司发展很重要,完全可以获得母公司的股权激励。但为了避免原有的国有资产流失,可以暂时将奖励的股权设置在增量方面,“这在国外通常称为期权,公司将股票给员工,但员工实际不拥有股票,只拥有这部分股票未来增长部分的收益权,业绩与集团股价挂钩,业绩好才有收益,业绩不好,甚至一分钱都拿不到。”
坐在未来科技城的办公室里,卫昶有着更多的思考,如何让科研成果作价入股、如何让更多骨干持股、如何进行期权鼓励、如何保证国有资产百分之百安全……他的这些思考还停留在他个人层面。
作为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探路者之一,他还是希望,国家和相关部门在员工持股改革方面出台更多、更科学的细则,让他们对改革边界更清晰,在改革中少走弯路。
编辑札记
稳妥探索,把好事做好
■罗娟
员工持股致力于企业与劳动者形成利益共同体,是社会、企业、员工皆大欢喜的好事。好事如何做好,哪些人有份,更是广大职工关心的问题。
人们常说,员工是企业的主人。当员工通过股权纽带跟企业连在一起时,员工与企业、其他股东构建起利益共同体,对于提高企业活力、减少浪费、制衡权力、减少投资失误都将非常有益。
员工持股并不是新事物。1984年,当时的国家体改委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纪要》中就提出,“职工工资实行多种形式,全额浮动,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允许职工投资入股,年终分红”。由此开启了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探索。
国有企业治理与改革关系着很多职工的切身利益,需要经历一个不断学习、调整与发展的过程。特别是在部分企业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一些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尚未真正确立,现代企业制度还不健全,企业最基础的管理还很不规范的情况下,员工持股改革工作还需要进行稳妥探索。
较之薪酬制度改革和企业激励机制,员工持股是不是首要和硬性选项?改革过程中,持股员工和非持股员工岗位与利益如何划分界定?社会持股与员工持股如何定性?凡此种种,都是改革路径中无法回避的问题。
员工持股并非是人人持股,平均持股。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提出,员工持股应该坚持激励相容、增量分享和长期导向的三个原则。只有制度设计得当,才能既保证不奖励过度、不流失国有资产,又能实现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又提升企业的未来发展空间,进一步做大做强国有资产总量,实现国有资产和员工利益的“双赢”的目标。
好雨知时节。毋庸置疑,只有好的时机,好的制度设计,好的执行路径,才能保证应得之利,合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