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互联网+”公司竟对职工“减”社保
“没有社保,我的将来应该怎么办呢?”
一名“互联网+”洗车工,正在北京市一家小区为客户洗车。中工网记者 王伟伟 摄
核心阅读
一些新兴的“互联网+”公司,借高薪、工作体面吸引大量劳动者就业,却又以“合作”名义和监管的缺失,逃避为劳动者缴纳社保的义务。
这一两年来,“互联网+”把触角延伸至城市的各个角落,带动了相关市场的劳动力就业,通过便捷的服务深入人们生活。
2015年1月,好厨师北京分店正式开业,有着10余年厨师经验的赵广宇在网上顺利应聘,成为这家号称“全国最大互联网私厨平台”中照单上门服务的厨师。
入职时,一个月保底工资7000元再加上办卡提成,月入近万元让赵广宇和他的同事们干劲十足。按公司要求,如果有客户下单,他们准备食材,再上门服务;如果没人下单,他们就每天早上10点去门店点名签到,下午6点下班。
据赵广宇回忆,刚上线时订单火爆,他们每天披星戴月,奔波在去菜市场和客户家的路上。因为有钱可赚,他们累并快乐着。
但好景不长。自2015年4月起,公司开始多次调薪,先后将底薪从7000元,降至4000元和1000元交通补助,再到没有底薪、只有出单提成加出单量奖金。2015年5月,公司“强迫”赵广宇们签订“合作协议”,约定双方是合作关系,而非劳动关系,赵广宇才醒悟:“互联网公司在打‘擦边球’。”
慢慢地,赵广宇开始对公司缺乏信任,甚至有种“不安全感”。
总在外面跑,有时客户离得远、催得急,但等不到公交车。为方便工作,在京打拼十几年、有点积蓄的赵广宇想要摇号买车。但询问同事后,他才知道公司并没有为自己缴纳社保。
近几年找工作时,赵广宇总看到企业用“五险一金”来吸引劳动者。他开始关注社保的用处:医保报销、失业时的补助金等,“尤其摇号需要,才意识到社保离自己的生活这么近。”
赵广宇认为,好厨师有“钻空子”的嫌疑。如今,他已经就此申请劳动仲裁。对此,该公司负责人向记者解释:只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全职员工才有社保,而合作关系的厨师属于兼职人员,不受公司管理,接单根据自己时间安排,因此不享受社保待遇。
采访中,很多“互联网+”公司的劳动者向记者反映,公司只给自己购买了人身意外险,但因需上门服务,总在外奔波,碰到意外或事故,有社保“心里更踏实”。同时,一些中年劳动者担忧自己总有干不动的那天,如有社保,届时能领养老金,生活才更有保障。
今年42岁的王心平是某互联网生活服务平台的家政保洁员。2014年底,她从辽宁老家来到北京,进入该公司工作。入职签订合同时,公司只为其购买了“团体意外险”,刚开始她认为这是新兴公司刚起步,“社保等肯定会随着公司发展后续跟上。”
但眼看着公司逐步步入正规,却始终没有人提出要为她们缴纳社保,年纪越来越大的王心平开始担心自己的养老和医疗问题。
在咨询了北京市社保机构的工作人员后,王心平得知:“有单位的在京外来务工人员,不能按照个人委托存档办理灵活就业人员办理社保。” 如此一来,她隐隐担忧:“如果我在京出现‘意外’,还有我的将来,应该怎么办呢?”(中工网记者 李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