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扶贫开发的“中国故事”
我国曾长期处于广泛的自然资源型贫困和制度性贫困,随着人口增长、资源限制、技术停滞和帝国主义入侵,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贫困落后几乎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首要标签。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无论是改革开放前后由经济增长带来的大规模脱贫,还是新世纪前后经济增长和扶贫政策共同作用的减贫过程,中国经历了人类历史上人口规模最大、脱贫速度最快和脱贫程度最强的减贫实践。中国的扶贫开发成就不仅保障了各族群众生存和全面发展,而且对全球减贫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与广受赞誉的扶贫开发成就相比,我国在国际减贫领域的话语权和行动实践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当前国际扶贫话语权仍主要掌握在以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在现有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和欠发达国家不完整的经济基础上“嫁接”区域的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辅之以改善基础设施和福利的各项发展援助。然而,在摆脱贫困这个问题上,非洲不可能走发达国家的老路,而是必须生发出基于自身发展实践的扶贫路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的扶贫开发经验为仍在饱受贫困困扰的国家提供了可能路径。但是,当前我国在国际扶贫领域的话语权与我国显著扶贫开发成就不匹配。造成这种情况,既是国际发展和减贫组织长期按照其固有发展经验进行援助的路径依赖和对中国减贫经验的“选择性忽视”,更是我们缺少对自身扶贫经验进行系统性、科学地总结的应然结果。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中国有责任有义务把自己的扶贫开发故事分享给需要的国家。实际上,在我国与发展中国家交往的过程中,通过互利友好的方式开展了各项基于受援国实践的发展援助项目。从上世纪中期的支援非洲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到现在日益加码的“南南合作”,中国政府一直在探索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分享和行动援助。近年来,在国务院扶贫办的主导下,中国扶贫经验的课堂开始从国内搬到国外,从教室搬到田间,在坦桑尼亚、尼日利亚、蒙古、马里……中国的扶贫项目从小处入手,已经越来越多地在海外落地生根。
树之以桑,而又无失其时。世界减贫,需要更多中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