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盆景”式扶贫贻误发展时机

20.04.2017  19:05

  3月15日,在湖北省黄冈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集中整治动员会上,该市纪委现场向10个县(市、区)纪委交办涉及精准扶贫领域工作不到位、政策不落实、数字脱贫等6大类25个具体问题,要求坚决查处到位。(4月18日    《中国纪检监察报》)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说过,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既指出了扶贫工作的认识论,也点明了方法论。然而,近年来,一些地方把脱贫当成政绩工程,集中资源“造盆景”,只图表面光鲜好看。当前,距离全面小康的时间越来越近,我们要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就要少搞一些盆景,多搞一些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实事。

  前些年,在一些贫困县,政府修建大棚,免费或低价租给农民经营;在经营初期,政府往往还会对购买草帘、机械等进行补贴。很多地方的果树栽种,也由政府进行前期投入。伴随扶贫力度的加大,“等靠要”、过度依赖的苗头也开始出现。精准扶贫的步骤是精准识别、精准辩症、精准施症、精准脱贫,精准扶贫离不开干部的指导和帮助,但是政府一味插手群众的事情,有些农业项目存在上得太快、规模太大等问题,没有引导、示范的过程,农民一下子接受不了;还有的项目本身选址有问题,由于偏僻或者人口搬迁,不便农户经营。不切合实际,违背群众意愿,再好的方法也是徒劳。

  全面建成小康时不待我,地方官员帮扶群众致富提升政绩,原本无可厚非,如果是通过实实在在的惠民政策,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带领广大老百姓致富奔小康,这样的“政绩”不仅经得起考验,而且还会让民众一致称赞。现实却恰恰相反,一些地方官员不思进取,挖空心思寻找“捷径”,扶贫“大包大揽”只有干部的身影,缺少了农民群众这个主角,只能让群众“被小康”。

  政绩观是面镜子,映照着领导干部的发展意识与责任担当。擦亮政绩观这面镜子,就要跳出“给自己留名、为自己邀官”的小格局,把“中央看什么”“人民群众要什么”和“自己做什么”结合起来,树立“久久为功”之念,多做利长远、惠民生的事。唯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指日可待,党群、干群的关系才能更加牢固。千万莫让“盆景”式扶贫贻误了发展好时机。

  要破除地方干部的这种“盆景式”扶贫,克服这种新的形式主义,除了地方干部要改变之外,恐怕扶贫检查的方式也应该做出调整。首先,扶贫检查要改变只看结果,不重过程的畸形观念。其次,扶贫检查应该多些不打招呼,不听汇报,只看现象的突击检查。再次,扶贫检查不妨以问题为导向,检查重点在于找问题,而不是听政绩。最后,扶贫检查的方式要多样,将平时检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多些进村入户的走访,多些倾听民意的座谈。只有扶贫检查“动真格”,才能倒逼地方干部将工作落到实处,让群众得到好处。

  扶贫来不得半点虚假,每一份虚假都是对贫困群众的漠视,都是对民心的一次伤害。假的终归是假的,纸永远包不住火,因此,必须杜绝扶贫中的“盆景样品”。这一方面要靠地方干部的真抓实干,另一方面也要反思现行扶贫检查中存在的弊端。唯此双管齐下,才能让扶贫不再“造盆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