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男孩骨骼一碰就碎 14名老师接力5年开1人课堂

15.09.2020  18:01

   巴东男孩患怪病骨骼一碰就碎

   14名老师接力5年开设一人课堂

  □楚天都市报记者 陈俊 通讯员 付瑞勇

  地处巴东最北边的沿渡河镇罗溪坝集中安置小区,四面环山。12岁的张星(化名)和爸爸张天学住在其中一间陈设简单的房子里。

  张星亮患有成骨不全病,骨骼一碰就碎,邻居都称他“瓷娃娃”。5年前爸爸第一次带着他去上学,可一周后他就不得不回来。孩子的身体无法适应课堂学习,入校读书成了孩子的梦。

  为了让孩子能够继续学习,罗溪坝小学的校长和老师们决定,到张星亮家里来给他上课。5年时间,这个设在家里的“一人课堂”和罗溪坝小学的一张课表成了张星亮的梦想之舟。送教上门的老师换了五批,14名老师接力五载,圆了张星亮的读书梦。

  昨日,记者来到了“一人课堂”,见证“瓷娃娃”的圆梦历程。

  入校学习一周无奈离开

  这是一间很普通的安置房,70多平方米的屋子里摆放着简单的家具。这间房子,既是张星亮的家,也是他的课堂。

  “那时真的很无助,孩子连上厕所、倒水等一些简单动作都不会,要入校读书几乎是个不可能的梦。”谈起儿子,45岁硬汉张天学一下子哽咽了,低头叹了口气。

  张星亮出生于2008年,他的童年是不幸的。2岁多时手臂骨折,3岁时腿部骨折。“虽然能站立走路,但只要轻轻摔倒在地,手脚就会受伤骨折。”张天学告诉记者,多次骨折后医生建议他带孩子到大医院检查。后来经检查确诊,孩子患有成骨不全病,骨质疏松,脆性增加且易畸形。从此,大家对孩子都小心翼翼,“瓷娃娃”这个称呼成了他的代名词。

  从2013年开始,张天学每年要带张星亮到医院做一次骨骼矫正手术,动辄花费五六万元,家里的负担越来越重。

  7岁那年,张星亮第一次见到学校,眼里充满新奇和向往。张天学找到学校,请求罗溪坝校长张泽旭开“绿灯”:在教室后面留个位置,他自带木匠定做圈椅和桌子,儿子上课,爸爸陪读。话刚出口,张泽旭就点头同意。

  可仅仅过了一个星期,张天学就背上儿子和书包回了家。“儿子除了翻书和写字自己能完成,其他都是我来做。有时怕影响了其他孩子。”张天学选择了放弃。

   老师单独备课送教上门

  学生没法来学校上课,老师就去学生家里讲课。一个“送教”的词在张泽旭脑中弹出。

  “我在这所学校待了18年,知道山里孩子对知识是多么的渴望,所以我们一个也不能放弃。”张泽旭告诉记者,当年在他的发起下,很快,一个以穆宇为班主任的单人班在张星亮家开办了。一个学生和语文、数学两位老师,每周三堂课,张星亮成了在家上学的幸运儿。

  从2015年开始,张星亮每升一个年级,送教的老师就换一批。虽然老师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一个人的课堂一直在继续。不久前开学了,张星亮也已经读到了六年级。

  2019年9月,钱宇和田苗、刘东波接过四年级送教团手中的“接力棒”,成了张星亮的家庭老师。

  “单词默写了没有?”“还有不懂的吗?我来教你。”昨日,罗溪坝小学英语老师钱宇从家步行15分钟来到张星亮家,检查上节课布置的作业,回头查找漏洞,为六年级打好基础。

  每逢下午有空,钱宇都会转到张星亮家中。“给小亮上课,我都会提前再备一次课,采取适合他的教学模式讲。”钱宇手中经常拿着字母卡片和发音道具,张星亮也特别来劲,双眼都发着光。

   送教接力棒仍然在传递

  “小亮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对大自然十分向往。”田苗说,张星亮除躺在医院病床治疗外,剩余时光都待在家里,她尝试用文字向张星亮描绘屋外精彩的世界。

  打开张星亮的作文本,他在一篇名为《我的心爱之物》的文章里写道:我的心爱之物是积木拼成的飞船,里面由两堵墙、指挥室和炮塔组成。文章字迹工整,细细一读,文字充满了想象力和童真趣味。

  在老师看来,喜欢温习功课、预习课文,爱搞发明的张星亮是一个好学生。“一看到数字,他就特别敏感。他的推理、逻辑思考能力超过了同龄学生。”数学老师刘东波发现张星亮的“数字天赋”,经常拿出爬坡题让他练习。

  张星亮的一年级语文老师熊妮回忆,2015年,张星亮一家还住在半山腰的瓦房中,每次要走半小时山路去他家。孩子很聪明,给他上拼音和识字课,教三四遍就能读、写。“期末考试语数考了双百分,排名在校学生前列。”熊妮说,每次离开时小亮都会问:“老师您还会来吗?”他的眼神里充满求知欲,让人心疼。

  张泽旭告诉记者,等到明年小亮进入初中,他会提前跟中学联系好,继续把爱心送教坚持下去,一个人的课堂不会终结。

   让教育之光圆更多读书梦

  除了送教上门,老师们也会创造机会让张星亮感受校园的氛围。

  2019年的“六一儿童剧”,罗溪坝小学专门为张星亮准备了特殊座位,让他和同学们一起观看晚会节目。“学校和我的家一样,好开心!”回家时,张星亮兴奋地跟爸妈说。

  在张星亮家里,客厅靠窗的角落摆着一张书桌,一半的桌面堆满了书本。张星亮手拿彩笔在纸上涂画,很快画了一个披着长发的老师头像,旁边写着“谢谢老师”四个字。

  “感谢这些老师,我的儿子虽折了翅膀,但找到了希望的阳光。”坐在书桌一侧的张天学,松了口气,感叹这一切不容易。

  指着张星亮两条弯曲的腿,张天学再次紧皱眉头。“腿部骨骼又在变形,要马上到医院矫正,不敢拖了!”张天学说,妻子严重贫血,干不了重活,目前在家带5岁的小儿子。他也不敢出远门,只能在附近打点零工挣钱养家。

  “国家给我修好了房子,老师们帮我教好了小亮,我要努力挣钱,让他病情减轻一点。”张天学将送教老师比作“阳光”,正是这缕“阳光”温暖了父子的心窝。

  除了张星亮之外,该校还为6名不同程度残疾的特殊孩子送教上门。“我们的送教老师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逐级轮班,学生不变,老师在变。我们要让不能在学校上课的孩子享受到教育之光,共享教育公平,让读书梦不只是梦。”张泽旭说,学校将把送教“接力棒”持续传下去,确保送教不断线、学习不断档。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