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饭之恩老人惦念91年 拿12万退休金助学传恩情
“就是这里,我有印象”,昨天,阳光明媚,102岁的老人刘家元精神出奇的好。
平时都要人搀扶,昨天,他颤颤巍巍,四处摩挲,端详,独自走来走去。
村里两口相连的水塘,水面依旧平静。几处已废弃的旧屋,墙壁斑驳,梁椽倾倒,雕花、飞檐隐约可见,依稀能看出当年的奢华。
村里老人说,这些房子都有200多年历史了。
91年前一碗米饭救了一家
91年前,就是这里一位纪姓好心人的一碗米饭、一担谷子,让幼年的刘家元度过最难熬的灾荒年。
上世纪20年代,战乱不断,灾荒不断。鄂州、大冶等地“县志”均有记载,19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130年间出现比较大的旱灾就有19次,洪灾有25次。诸如:“大旱,湖涸可通人,谷菜不登……饥民采食草木树皮,甚有食白土(名观音粉、观音土)者,观音粉性极涩,民多饱死”。“淫雨兼旬,江水泛涨,滔滔江汉,禾苗尽淹,庐舍荡折……”
1924年,甲子年,和大多数穷人家一样,鄂州(时称武昌)涂家垴镇万秀村刘祥柏湾的刘家早揭不开锅了,树皮、观音土……能吃的不能吃的,只要能活命,就往肚子里吞。
这时,传来一个消息,大约20公里外的大冶陈贵镇纪家乐湾有个大户人家救济穷人,赈灾放粮。
大清早,刚满10岁的刘家元就和父亲一起出发,父亲挑着一副箩筐,他手里拿着个大粗碗。
到了地方,他才知道富人姓纪,绰号“七闷子”,在当地是个大家族。当时还杀了几头猪,饭菜管饱。
父子俩每人吃了一大碗米饭,走时父亲挑了一担谷,刘家元又装了碗米饭带走。
这碗米饭,这担谷子救了刘家元一家。
91年后寻找救命恩人
刘家元儿女们说,老人多年前曾说过这段往事。老人跨越多个年代,经历坎坷,传奇故事多,子女们也没太往心里去。
儿子刘会兴说,特别是今年上半年,父亲的意愿特别强烈,想寻找这段恩情,想到当年的地方去看看。
毕竟是百岁老人,这两年身体大不如以前。子女们分析,可能是父亲已感知来日不多,想了却心中的这个最后意愿。
亲属们开始四下打听。
毕竟过了90多年,当时又是个孩子。仅有的线索就是:姓纪,“七闷子”,纪家乐(音)。
刘家元的侄孙在鄂州工作,他的连襟姓纪,大冶人,便托他回老家打听。
今年国庆节,传来好消息,纪家编修族谱,并设“编修局”在大冶灵乡镇大庄村。
几经辗转,大家找到了当年纪家其中一支的后人,从鄂州一家船厂退休的纪重章,“七闷子”和纪重章的爷爷是兄弟。
纪重章说,祖上赈灾济困的事小时候听父亲说过。因年代久远,加之他这一支很早就到鄂州了,所以了解的情况不多。
虽然身体不太好,刘家元还是决定亲自去一趟大冶。
昨天早上,老人特意换上红色的唐装,来到了大庄村。
“七闷子”只救济穷人
当地纪氏族谱编撰负责人纪光厚介绍,当地老人都知道“七闷子”,七指排行老七,“闷”就是性格内向,不太爱说话。当时纪家田很多,一种说法是附近9个县都有他们的地,另一种说法走上3天走不出他们家的田。
“七闷子”传下来的故事和刘家元儿时的印象十分吻合。
刘家元说“七闷子”只救济穷人,不会帮助装穷的人。去要饭的人会得到一碗米饭,“七闷子”会暗中观察,那些埋头一口气就把米饭吃完的人,就会得到一担谷,他们是真饿的穷人,而吃饭慢吞吞的,时不时把糠挑出来的人,可能还没有到真正活不下去的地步,就不能得到他更多的帮助。
关于“七闷子”的资料不多,网上一个例子旁证了他乐善好施:“卢咸杞(一名武师)还向富人‘七闷子’借钱,发给该村平时有一些小偷小摸,游手好闲的人,让他们买农具,种子,种庄稼,做些小买卖。一年后,村中小偷小摸的事绝迹了,村子也太平了。”
84岁的纪宏启告诉记者,解放前曾到鄂州纪家、也就是纪重章的爷爷家当过两年学徒。他说,当时“七闷子”已离世,纪家曾在纪家湾盖下48间大屋,后毁于日本人的炮火,纪家后人也陆续迁出纪家湾。
百岁老人传递恩情
昨天中午,刘家元来到纪家乐湾,在一本泛黄、破损的纪氏族谱上找到了“七闷子”:纪敬安。
水塘、老屋,似乎在唤醒童年的模糊记忆。
纪重章也从鄂州赶来。见到纪家后人纪重章,老人握着他的手不愿意撒手。
纪重章尤为感动,没想到祖上做的一点好事,竟被记住这么久,年逾百岁的老人还上门感恩。他说自己要传递呵护这份恩情,以后也要上门看望刘老。
女儿刘祥秀说,父亲这两年从来没这么精神过,平时出去一个小时就受不了,要躺着休息。而这次,往返折腾了5个小时,还有说有笑。
回家路上,刘家元告诉儿子、女儿,终于了却了这桩心愿。他想捐出自己的退休金资助当年救命恩人所在地的贫困学子,让这种恩情传递下去。
刘家元是1972年从武汉市装卸运输公司退休的,是恢复退休制度后的第一批退休工人,已经领了43年退休金,退休工资也从31块钱涨到3500多块钱。
因为没什么开销,身体好,一辈子不去医院,已经攒了20多万。
2012年,他捐款10万元给了华中科技大学,资助了40名大学生。2013年,他捐款3万元,给受灾最严重的雅安芦山县双石镇中心小学建一间“板房教室”。
他告诉儿女们,这次要拿出12万元,资助大冶当地贫困留守儿童和武汉市贫困中学生。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