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暴发罕见“绿害”江面如草原 城管清漂队疲于应付
图为:龙王庙水域大藻成“绿洲”
楚天金报讯 文/本报记者饶纯武 李光正 图/本报记者刘大家
六七月份,浮萍江面轻漂过;七八月间,不尽大藻(俗称“水白菜”)滚滚来;九至十一月,“大块头”水葫芦浩浩荡荡。汉江武汉段这种变换的风景,已连续出现十余年。
今年5月初,浮萍提前光顾汉江,接着,大藻和水葫芦比往年来得更早、更猛、更长,“绿毯”、“绿茵场”和“绿洲”暴发四五次,“绿害”为多年来所罕见。亲水市民叫苦不迭,小型船舶航行受阻,城管清漂队仅有三艘小铁船,疲于在武汉核心景观区来回奔波驱漂。
亲水市民叫苦不迭 小型船舶航行受阻
今年5月初,汉江武汉段始见浮萍,暴发时江面如“绿毯”或“绿茵场”,随后数月,大藻和水葫芦又在江面上制造“草原”和“绿洲”,汉江武汉段的水浮植物,不到一周就会大规模涌入一次,已持续数月也无消停的迹象。在过去十余年的夏秋季,上游的浮水植物一直光临汉江,但两次间隔达十天半月,且以稀稀拉拉为主,很少暴发。
长江航道测量中心船舶基地管理处码头,位于江汉桥下游汉阳侧二三百米处。基地的测量船因工作需要,须经常出入汉江和长江。今年来,因汉江中大藻暴发甚至封住江面,测量船出行受到影响。
8月29日上午8时30分,该基地的一艘航迅1002号测量船,行至晴川桥江面时,出现船体震动过大,船速下降。轮机长曹楚华分析是大藻和水葫芦缠住了螺旋桨,导致发动机负荷过大,为摆脱“纠缠”,曹楚华来回倒车进车,十余分钟才得以脱身。
曹楚华表示,船舶的主机降温,一般靠江中的循环水。浮萍、大藻和水葫芦密集区,不仅会影响循环水进水口,而且,排水阀滤网清洗次数,也由平时的每月一次,到“绿害”时三四天一次。
快艇船长李少华表示,航道测量船的测量原理是,装在船底的探头,通过声波反射,计算出航道深度,由于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从汉江流入长江,常被船头压至船底,测量读数跳动过大很不稳定。
武汉海事局工作人员介绍,大型船舶和武汉轮渡吃水较深,江中的水葫芦难以对其螺旋桨构成威胁,小型船舶吃水较浅,误入密密麻麻的大藻、水葫芦区,就会造成不小的麻烦。
江汉桥汉口桥头江山如画小区的住户刘先生表示,一江清水让人心旷神怡,水生植物覆盖江面,“就是一种视觉污染,甚至感觉有些恶心”。
今年7月14日,省环保厅致函武汉市政府,近期,江汉武汉段水面漂浮着大量浮萍、大藻等浮水植物,请协调有关部门进行打捞,同时加强水质监测,确保饮用水质安全。
武汉市水务集团相关负责人谢铭辉介绍,对浮水植物聚集的取水点,水厂安放了隔离网或是人工驱散,且水厂取水点处于水面以下两三米,因此暂未对取水造成影响。
汉阳四方台游泳队67岁的方思勤女士说,她坚持在汉江游泳十余年,与浮水植物亲密接触,会闻到一股腥味,有时身上会很痒,许多市民望而却步,她和队员们在大藻暴发期也减少了游泳时间,回家后立马用热水冲洗。
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专家表示,浮水植物本身没有毒害,还有一定净化水质的作用,可从生活废水中吸纳有机污染物和农田的农药污染物,也能从工业废水中吸纳重金属、稀土元素。
可是,水葫芦没有天敌,繁殖能力极强,野蛮疯长封锁水面挡住阳光,导致水下植物得不到足够光照而死亡,破坏水下动物的食物链,也可导致水生动物死亡。不仅如此,水葫芦还有富集重金属的能力,水葫芦枯死后腐烂体沉入水底,会造成水质重金属含量过高,对底栖生物造成杀伤。因此,及时对浮水植物进行打捞很有必要。
三小船满负荷工作 清漂无奈变驱漂
今夏,武汉市城管委水上管理处紧急征集50人清漂队伍,主打一场清漂战役,规模为十余年来之最,难度超乎想象。
9月9日上午8时许,江汉桥汉口下游百米处的江边,一排趸船与河岸之间,充塞着大藻和水葫芦,一艘铁船穿梭其间,身穿橙色背心的清漂人员,使用钉耙和漏网,将大藻和水葫芦轻拨至船头,借助螺旋桨搅动形成的局部水流,将其引导至江心。“清理水浮植物,要脾气好!”站在趸船上清漂队员周师傅说,他用带小丝网的竹竿,将岸边成片的大藻拨弄到水流中。据介绍,趸船岸边都是回流区聚集的水浮植物,轻轻用力可慢慢推移,若用力过猛,不仅体力消耗大,移出的水浮植物也会少。
突然,铁船的螺旋桨被杂物缠住,清漂被迫中断。短短几分钟,大藻和水葫芦再次填满回流区。该清漂船班长曹继权表示,因上游浮水植物的生长周期和排放路径差异,今年浮萍、大藻和水葫芦密集光临汉江,他们的清漂工作在不断地“归零”。
据介绍,由于上游大藻和水葫芦来量太大,核载2吨的小型打捞船,载上多名清漂人员,还能装多少湿漉漉的水葫芦?而且,只有钉耙和漏网等原始清漂手段,目前打捞作业已力不从心,只能将岸边回流水域的大藻和水葫芦,驱至江心并让其流走。
目前武汉市城管委水上清漂队共有50余人,共有三艘小型清漂船,其中汉江两艘长江一艘,每艘分两班作业。武汉两江岸线宽广,清漂队的作业区主要在“核心景观带”,即汉江从月湖桥至南岸嘴,长江从鹦鹉长江大桥至长江二桥,清漂队员节假日都不休息,工作负荷已达极限。“从汉江上游漂来的浮水植物,平均每天数以千吨计,下游清漂作业难度极大!”武汉市城管委水上管理处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清漂人员已竭尽全力,江中浮萍一碰就散,清漂人员自制纱网,以提高打捞效率。可是,上游的大藻和水葫芦源源不断涌来,且水葫芦繁殖速度惊人,在岸边的趸船回流处安营扎寨,一株水葫芦在5个月之内,就能繁殖出4000株新苗。目前,清漂人员在无力打捞时,主要对核心景观区两岸的“绿害”进行驱赶。
而在以往年份,上游浮水植物来量相对较少时,城管部门的清漂作业,主要是将其打捞上岸,待干枯后再行清运。
建设清漂码头 加强源头管控
武汉市城管委水上管理处有关人士表示,长江沿线城市重庆和上海,均对水上清漂有较大的投入,有的资金上亿,有专用清漂码头,有的市场化作业,配有专业打捞机,而武汉的投入相对较低,三艘2吨级的小铁船,难以承担清理两江浮水植物的重任。
为此,武汉市城管委今年在给武汉市政府办公厅的一份回告中,建议建立正常的投入机制,参照上海、广州、重庆等沿江兄弟城市的经验,加大经费投入,将清漂工作预算纳入常年财政预算,添置机械化打捞设备,建设清漂转运码头,增加清漂作业队附件,提高清漂作业能力。
汉江的浮水植物从何而来?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专家沈晓鲤认为,汉江中下游的江汉平原,河流纵横,水网密布,农业区内使用农药、化肥等,使得水体富营养化,水葫芦等通常聚集在河塘沟堰流速较小的水面,在营养化程度高的静水缓流处,生长繁殖更为迅速。如果遇上持续降雨,上游地区开闸泄洪,浮萍、大藻和水葫芦等顺流而下,汉江下游的武汉段,就出现数十公里的浮水植物带。
对此,武汉市城管委表示,希望加强源头控管,对武汉上游湖泊水库内的大量浮水植物,当地应组织打捞,将“绿害”消灭在萌芽状态。
据了解,省环保厅已就此事召开应急工作会议,并派出应急工作人员赴汉江流域现场查看。省环保厅要求武汉市及上游的孝感、天门、仙桃等地对江面、水库水面和湖面的浮萍和水葫芦进行打捞。各地环保部门将加大对汉江水环境的监测力度,确保居民饮水安全。
目前汉江江面上的浮水植物,以大藻为主。每年9至11月,是上游水葫芦大量涌入汉江的季节。武汉市城管委水域环境管理科科长陈斌表示,今年水葫芦是否会“如期”到来,将是对上游地区控管的一场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