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武教头”的“后路”
中新网湖北新闻4月18日电 题 :“精武教头”的“后路”
作者 程小冬
4月的武汉,春暖花开,陆军某舟桥旅二营靶场的施工场地上,尘土飞扬。不高的个子,干练的短发,一口略带河南味的普通话,是徐松举给笔者留下的第一印象。
“举哥,我的车电源极柱烧了,动不了了”,自卸车驾驶员小李从驾驶室探出头来。
“举哥”是战士们对徐松举的尊称,他也特别喜欢,入伍十六年,战友送走一批又一批,徒弟教了一茬又一茬,只是这个外号始终没有改变,有了难题,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举哥”。
徐松举大步走到车子的电源旁,拿着起子和扳手利索的把脱落的一端牢牢的摁在极柱上,“打火!”他朝小李喊了一声,车子听话的启动了。
“你刚才没有摁紧,车子的电流不够,所以没打着,以后你按照这个方法处理就行了”,徐松举把小李叫下来指着电源说道。
小李不好意思的挠挠头,一溜烟地把车开走了。
开吊车,本不是徐松举的强项,但他抱着一股子钻劲和狠劲硬是把自己学成了专家,还自己编写了一本教材——《起重机的操作与故障判排》。前些日子,旅里面组织吊车司机集训,就把他请过去作为总教练给学员们上课。
“举哥,不愧为精武教头!”每每听到这样的话,徐松举总要开心好一阵子,不仅仅是因为赞美,更多的是一茬一茬的驾驶员在他的引导下逐步成长为各个连队的技术骨干,这也正是他一直坚持下去的动力。
驾驶平板半挂车更是徐松举的拿手好戏!记得前几天司机复训,长度近20米的平板半挂车在武黄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突然动力不足,随后自动熄火,车队后面的驾驶员都吓坏了,带车干部也不知所措,大家都把目光齐刷刷的投向了徐松举,他习惯性的把车辆减速到安全地带停好,打开双闪,放上应急牌,麻利地钻到车底检查。当检查到油水分离器时,意外的发现分离器的底层是透明的,凭借多年的经验他很快意识到油路发生了堵塞,原因是油箱里的沉淀物过多,他迅速拧开油水分离器,清洗沉淀物,使用手油泵泵油,排空气,接着,他转身一把拉开车门,钻进驾驶室启动车辆,这个庞然大物又恢复了往日的“矫健”。像这样的车辆故障每年都要碰到几十、上百次,徐松举自己也总结出了一套排除车辆一般故障的方法,被他简称为“听、闻、看、摸四步法”。
他俨然已经习惯了这种与车辆打交道的生活,有时候休假在家,也会经常接到退伍战友打来的求助电话,每次他都会非常乐意的解答,他说:“别人问你是因为信任你,战友都是一辈子的兄弟,能得到兄弟的信任我很自豪。”
十六年来,他先后荣获过广州军区士官优秀人才奖、红旗车驾驶员、优秀专业教练员、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士兵,荣立过三等功,参与过数次施工演习、抗洪抢险等急、难、险、重任务,凭借过硬的技术,次次都完成得漂亮,成了领导的“定心丸”。作为技术骨干,他还为连队培养了一大批驾驶员,这些新同志正逐步成长为连队的中坚力量。
“优秀共产党员是这些荣誉中我最珍视的一个!”当被问到最看重哪个荣誉时,徐松举如是说。是啊,作为一名有着十一年党龄的党员来说,这确实是莫大的荣耀,他也始终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得知战友们选举他为优秀共产党员的那天更是激动的像中了彩票一样。
“感谢部队,如果不参军,我现在还在家种地。”徐松举出生在河南泌阳一个农村里,农民的那种吃苦耐劳、勤学上进的精神在他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入伍前,他只有初中毕业;入伍后,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了自考本科文凭,成了全连公认的技术尖兵,并且多次立功受奖当先进。他说入伍前只想着当一个本分的农民,评优秀、当先进这些事情做梦都没有想过,回到地方后,凭借在连队学到的技术还可以拿到八千左右的工资,是部队培养了他!所以,现在的每一件事他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做,他常说:“乌鸦尚有反哺之谊,更何况我们人呢。”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入伍第十六个年头了,也得为连队想想‘后路’”,这是徐松举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作为旅队现在唯一能够熟练驾驶平板半挂车的司机,在装备出动和撤回过程中,由于道路情况复杂,对驾驶技术要求高,他一人负责往返营区和演习场的多次驾驶任务。他不想因为他的退伍使这个专业给荒废了,所以每天都在加班加点的练,争取多培养几个这样的司机,能把他十六年所学尽可能多的传承下去,也许这就是他所谓的“后路”吧。
谈到未来的打算,他笑了笑说:“现在还没想太多,把手头上的任务先完成再说,不过真的不想离开,如果部队需要,我愿意干一辈子!”
“我愿意干一辈子”,多么铿锵有力的誓言!强军路上,愿意把一辈子奉献给军营的人,才是这个军队真正的脊梁!随着改革进程的推进,作为新时期革命军人,不能有丝毫的停歇与松懈,必须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一代代徐松举式的老兵用他们的青春、智慧和汗水筑起了祖国疆域的钢铁长城,向老兵致敬!(完)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