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20名孤儿有了自己的家---图文:武汉探索“类家庭”养育模式

02.06.2017  09:12

 
 

 
 
        湖北日报讯  图为:昨日,宣恩县荧屏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比赛编织土家织锦“西兰卡普”,在学习传统手工艺过程中快乐过节。 (视界网  宋文  摄)

        图为:昨日,京山最美警察——京山县公安局新市派出所户籍民警何蔼为贫困幼童“小小”送去衣物、玩具和零食。(视界网  李凯  摄)

        (记者王哲、通讯员周钢)昨日,“六一”儿童节。武汉市儿童福利院的20名孤儿,跟随他们的爱心父母一起,入住龙泉山分院寄养楼,有了自己的家。

        记者在现场看到,20名孤儿被分为6个家庭,每个家庭入住一间100多平方米的三室一厅,房间南北朝向,全套精装修,厨卫配套设施齐全,生活用品一应配备。

        这是武汉市儿童福利院探索的“类家庭”养育模式。即由一对爱心夫妇担任爸爸和妈妈,在儿童福利院提供的住房内,与2-4名儿童组成一个家庭,妈妈负责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学习教育等,爸爸白天外出工作,晚上协助干家务、辅导孩子学习,帮助孤残儿童回归家庭、融入社会。

        今年48岁的蔡红霞,是首批爱心妈妈。她的“类家庭”有两男、两女4个孤残孩子,最大的是一名13岁的脑瘫患儿,最小的今年才5岁,是一名黄疸阴干综合症患者。每天早上7点,蔡红霞把早餐做好后叫醒孩子们起床。9点30分,把孩子们送到福利院特教班学习,下午4点半接孩子们回家。“周末我们会带着孩子一起唱歌、做游戏,让孩子们在放松的环境里,快乐成长。”蔡红霞说。

        武汉市儿童福利院院长彭莉莉介绍,目前在“类家庭”生活的孩子,以唐氏综合症、脑瘫、癫痫等智力低下儿童居多。类家庭生活帮残疾孩子建立亲情关系,情感世界更完整,身心更健康。

        此前,“类家庭”都是在福利院周边租房开展,费用高、管理难、上学不易。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民政部门在东湖高新区龙泉山生态园内新建“类家庭”寄养楼,由2栋20户组成。今后将有80名孤残儿童在这里过上家庭生活。

(载于2017年6月2日湖北日报第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