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两副”以竞进之势 全面打响精准扶贫攻坚战

10.08.2015  10:56

    

  武汉市、襄阳市、宜昌市在全省扶贫攻坚动员誓师大会后,迅速召开常委(扩大)会和相关专题会议,认真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座谈会重要讲话和鸿忠书记在全省扶贫攻坚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造福一方的使命担当和决战决胜的勇气,快研究、快部署、快落实,确保提前完成“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攻坚任务。

  武汉市高度统一思想,迅速落实精准扶贫目标任务

  (一)召开专题会议,迅速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7月22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扶贫攻坚工作。会议认为,省委、省政府提出的6个精准、4个一批、“1+N”等扶贫攻坚措施,是当前和今后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大顶层设计、行动指南和战略抓手,是实现武汉市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会上研究通过了《关于贯彻全省扶贫攻坚动员会会议精神的情况汇报》、《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力推进精准扶贫攻坚的决定》、《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市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的通知》、《全市精准扶贫攻坚包保责任制工作方案》等相关文件。

  (二)细化分解任务,迅速把目标聚焦到时间节点上来。按照省委确定的脱贫“摘帽”时间节点和“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体要求,拟定了扶贫攻坚、精准脱贫工作目标:到2017年,全市8.86万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稳定脱贫达到小康标准,22个贫困街(乡镇)全部“摘帽”、27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三)制定政策措施,迅速把资源整合到精准扶贫上来。推进产业扶贫,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业、“农村互联网+”和生态扶贫等。加强贫困户自主发展能力建设,加大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人才支持力度,鼓励各类人才到贫困地区工作、就业创业和发展现代服务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完善通湾路和断头路、农村小农水、农村田间机耕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实施村湾环境整治工程。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建立重大疾病保障机制,加快教育扶贫、五保低保救助保障、养老与就业保障和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增加扶贫资金投入,建立完善市区两级对贫困地区的投入机制、金融扶贫信贷投入机制等。落实精准扶贫工作包保责任制,全市22个老区街(乡镇)、880个行政村(社区)实现包保全覆盖。推进多元化社会扶贫,广泛动员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等参与扶贫攻坚工作。

  (四)落实工作责任,迅速将力量聚焦到扶贫攻坚上来。拟定了市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包区、其他市级领导率市直部门及中心城区(开发区、新城区)包街(乡镇)、市、区工作组包村和干部包贫困户的工作责任机制,充实扶贫攻坚力量,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列入各级党委政府考核目标,并严格奖惩、实行问责。

  襄阳市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确保精准扶贫落实落地

  (一)科学制定三年行动计划,三年两步走。出台了《关于全力推进扶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方案》,三步并做两步走:2017年除南漳、保康、谷城3县外的4个市(区)建档立卡扶贫对象、贫困村全部稳定脱贫;2018年,南漳、保康、谷城3县建档立卡扶贫对象、贫困村全部稳定脱贫,片区贫困县保康、插花贫困县南漳和谷城“摘帽”。12个县(市、区)、开发区同步出台详细实施意见和具体行动计划,172个市直机关对33个乡镇,706个县直机关对937个村,14685名市县干部对8.7万户27万扶贫对象逐户、逐人、逐卡制定三年脱贫计划,分解到镇、村、组、家庭、个人。

  (二)市县镇村户五级联动,包保全覆盖。33名市级领导分别包保33个重点贫困乡镇,南漳、保康、谷城3县“四大家”领导一人包保一个贫困村,346个市直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百强民营企业包保346个重点贫困村,3487个县直单位包保3487个重点贫困户,市直1376名队员全部到岗驻村,实行脱产扶贫。

  (三)实施“五个一批”工程,阻断贫困源。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再梳理,分类统计情况,实行对标亮卡、脱贫销号、动态管理。帮助4.9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发展生产、增加就业一批;对4000多户居住在生存环境差、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地方的贫困户整体搬迁一批;把丧失劳动能力的2.1万户、5.9万名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体系保障一批;对8426名因大病致贫、5.3万名因长期慢性病致贫和1.2万名因残致贫人口医疗救助一批;对1.9万名在校贫困生实施“9+3”免费教育培育一批。

  (四)全面整合资金资源,增加硬投入。市本级每年新增财政收入中用于扶贫开发的比例不低于15%,南漳、保康、谷城按25%以上确定,其他4个区(市)按15%以上增列本级专项扶贫资金预算;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的5万元贷款,由财政贴息,市、县各分担50%;市工作队每年投入帮扶资金(物资折款)不少于10万元,对口援建的高新区、襄州区、枣阳市每年每镇投入帮扶资金不少于100万元。

  (五)从严从实督办考评,追责增压力。出台了《襄阳市驻村帮扶贫困村和贫困户工作考核办法》,将精准扶贫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内容,作为单位评先表彰、干部提拔重用的重要依据,纳入党委、政府重点督办事项,实行季度督办;建立财政扶贫资金使用审计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每年对各级扶贫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严格审计。

  (六)全力夯实基础,培养基层带头人。县级扶贫办一律归口政府办,南河流域33个贫困乡镇一律配备扶贫专干;为346个贫困村选派优秀干部担任工作队队长、出任村第一书记,年底前,完成贫困村软弱涣散支部整顿工作;市委统一组织为所有贫困村重点培养一名乡村医生、一名致富开路人、一名村支书后备干部。

  宜昌市采取五项硬措施,打响精准扶贫攻坚战

  (一)集众人之智,优化顶层设计。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深入贫困县、贫困村开展专题调研,认真听取基层群众意见、建议;对全市扶贫工作好的做法进行总结推广,推出了极贫重扶“415”、“1119”整村推进、村企(社)对接直补到户、“小集中式”搬迁扶贫等“十大模式”;出台了《宜昌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方案》和交通、水利、电力、危房改造、扶贫搬迁、医疗卫生、教育等十个配套扶贫方案。

  (二)立竞进之志,确保两个率先。确立了在全省率先脱贫、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个率先”的工作目标。按照提前全省一年时间来规划全市贫困县、村、户的“摘帽”、出列、脱贫目标,以宜昌之先服务全省之先。贫困县脱贫分“两步走”:2017年,宜都、枝江、当阳、夷陵和远安等五个经济条件较好的插花贫困县在宜昌率先脱贫,2018年,秭归、长阳、五峰三个重点贫困县脱贫“摘帽”,兴山、点军两个插花贫困县一并完成脱贫任务;贫困村脱贫分年梯次推进:2016年减贫86个村12262人,2017年减贫92个村121387人,2018年减贫41个村67367人。

  (三)以会战之势,打好四大战役。战役一,强力推进武陵山片区攻坚“摘帽”。帮助秭归、长阳、五峰三个片区县脱贫“摘帽”,重点支持五峰发展飞地工业,支持长阳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民生工程,支持秭归建设翻坝物流产业园。战役二,强力推进三峡和清江库区克难脱贫。市级预算安排专项奖补资金,重点解决长江流域三峡库区、清江流域隔河岩库区和大中型水库库区10万贫困人口的移民后扶、基础设施配套、产业空心化、生态脆弱、地灾避险等问题。战役三,强力推进插花地区极贫重扶。从24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中筛选30个特困村进行重扶,市级领导挂帅联系1个特困村,直接联系帮扶1至2个贫困户。战役四,强力推进大城郊区城乡一体。设立涵盖点军区25个村(场)的城乡统筹扶贫示范区,推动示范区在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精准扶贫、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发展。

  (四)秉精准之要,推进六项工程。产业扶贫带动工程。确保每个贫困村至少有一个主导产业,至少组建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掌握一门实用技术,消除产业空白村、空白户。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到2018年,实现组组通砂石路,常住人口100人以上的村民小组和群居地全部实现道路硬化,全面解决农村贫困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实现生产生活用电户户通。扶贫搬迁安置工程。市级支持建设200个扶贫搬迁居民点和农村公租房,帮助3000户贫困农户实施扶贫搬迁,支持贫困群众务工就业安置,享受城市廉租房待遇。住房改善安居工程。提高贫困户危房改造补助标准,对危房拆除重建,对破旧土坯房实施加固改造,在乡镇设立“阳光超市”,为贫困家庭配齐“八大件”生活必需品。保障救助兜底工程。对特殊困难群众实施“保上加保”,实现“有饭吃、有衣穿、有床睡、有电用、有安全水喝、有安全房住,有法定监护人”的基本目标。教育培训扶智工程。对贫困户子女实施“9+3”免费教育,对考取大专院校和高职高专的贫困学生提供贷款和资金支持,加大对贫困户实用技术培训和转移培训力度。

  (五)用非常之举,整合三方力量。优化人力。市级从党政机关、副县级以上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中选派人员组建60支驻村扶贫工作队,重点向五峰、长阳、兴山、秭归四县倾斜,从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熟悉三农工作的副科级以上干部中选派人员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任期一定3年不变。集中财力。“十三五”期间,市级计划投入扶贫开发专项资金10亿元,市、县两级整合扶贫开发资金110亿元。整合资源。把住房改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涉农资金实行打捆使用,集中解决突出贫困问题,全面整合社会扶贫资源,调动社会力量,围绕扶贫攻坚同向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