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县:立誓言 出硬招 打胜仗
——关于贯彻落实《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的思考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正式发布, 向全党全国全社会发出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攻动员令、冲锋号。这个决定具有什么核心精髓?包含哪些靶向术略?秭归战区如何布局?笔者不揣浅陋和冒昧,着重从如何贯彻落实《决定》角度谈一些肤浅的认识和思考。
“四个维度”把握战略要义
一是重视程度空前。从标题上看,《决定》将“扶贫攻坚”改为“脱贫攻坚”,一字之变,凸显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强决心,释放出向贫困发起总攻的强烈信号。同时,《决定》中军事化语言相对较多,如“攻坚拔寨”、“吹响冲锋号”、“咬定青山不放松、采取超常规举措、拿出过硬办法”,“挂作战图、立军令状”等等,充分反映了军事化思维,具有超常意义,既彰显了“军中无戏言”的责任和力量,又体现着彻底解决、不留死角的决绝。全县上下要真正把脱贫攻坚作为秭归“十三五”期间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拿出完不成脱贫攻坚任务“提头来见”的勇气和担当精神打赢这场硬仗。
二是措施精度空前。开对了“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决定》全文坚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对全国脱贫攻坚作出了决战决胜的顶层设计。从宏观上看,《决定》从“精准脱贫”到“基础设施建设”、“政策保障”、“社会力量参与”、“精神动力支撑”、“党的领导”等方面作了全面而又系统的部署和安排;从微观上看,仅“促进贫困人口精准脱贫”(《决定》第3节)一部分,就提出“通过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易地搬迁、教育支持、生态保护、医疗救助等举措实现脱贫”等内容,字数竟长达4000多字,措施之细、之实、之精,令人印象深刻。
三是投入强度空前。超常的战役,需要有超常的支撑和投入。《决定》指出:各级财政用于扶贫的资金增长幅度要体现加大脱贫攻坚力度的要求;中央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各类涉及民生的专项转移支付,要向贫困地区倾斜;国家在贫困地区安排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级配套资金;贫困县“摘帽不摘政策”;等等。可以预计,虽然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财政增收不乐观,但未来5年各级财政的扶贫资金不但不会减少,还会明显增加。同时,除财政投入外,“中央会在未来5年投资6000亿元支持易地扶贫搬迁”,“设立扶贫再贷款”,“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扶贫产品和服务”等系列脱贫投入政策,也是《决定》的亮点。
四是问责力度空前。以前关于扶贫开发的考核问责也有很多,但立下军令状的情况却没出现过;“军令状”意味着中央将对扶贫工作一抓到底,而脱贫攻坚责任书要层层签订,意味着各级政府必须确保在今后5年完成既定脱贫目标。《决定》还指出,建立年度脱贫攻坚报告和督察制度,实行“最严格”的考核督查问责,着力形成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局面。出台对贫困县扶贫绩效考核办法,大幅度提高减贫指标在贫困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指标中的权重,建立扶贫工作责任清单。这都无不表明,完成脱贫攻坚,这是“死命令”、“硬任务”;完不成的话,就会被严肃问责,甚至摘掉“乌纱帽”。
“四个对接”力促战术落地
笔者认为,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就要全面分析和争取《决定》中管用的“干货”和“真金白银”,切实抓好政策、项目、资金、平台“四个对接”,力促《决定》各项战术在秭归战区落地。
(一)抓好政策对接。超常规举措蕴含着超常规的政策和机遇。要对《决定》提出的各项具体内容细化梳理、分门别类、跟踪落实,确保政策辐射效应最大化。对一些显性政策,特别是在基础设施、财政转移支付、社会事业等17个方面的政策措施,相关部门要趁热打铁,积极衔接,落实既“接天线”又“接地气”的具体措施办法,确保政策早日落地见效;对倾斜照顾的一些隐形政策,要紧跟不放,抓紧向省直、市直对口部门汇报沟通、精准对接。特别是要把《决定》中“优先”到底有多优,“提高”到底有多高,“加大”到底有多大,“加快”到底有多快等潜在的政策清晰化、明确化,落实为具体的项目和资金支持,把原则性、定性的政策“定量化”、“实物化”。
(二)抓好项目对接。要充分释放《意见》中蕴含的“含金量”,创新方法,编制项目,搞好对接。要制定好脱贫攻坚规划,把扶贫规划和“十三五”规划结合起来,抓紧研究一批重大脱贫工程、项目并纳入“十三五”规划。要对《决定》中涉及到的一些项目进行分类整理,按照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的原则,由分管县领导牵头,相关部门配合,集中力量抓紧衔接,确保明确项目早落地、落地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要加强积极沟通与有效对接,敦促上级有关部门及时落实《决定》精神,加快脱贫项目落地实施步伐。对《决定》中鼓励、支持和引导的一些政策项目,如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涉农资金整合、电商脱贫、旅游脱贫、生态综合补偿试点、金融脱贫、易地扶贫搬迁等,要大胆探索,率先试点,力争试出成效,使政策项目更早、更好地惠及贫困对象。
(三)抓好资金对接。要精心算好、用好、落实好“三笔账”。要算好资金安排账。对《决定》中明确提出的资金安排,比如“中央财政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实现较大幅度增长,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各类涉及民生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和中央预算内投资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倾斜”等,要及时向上对接落实、紧跟不放;增加的专项资金究竟怎么用、用到哪里,财政等部门要提前制定明确具体的资金安排、下达、拨付制度和办法。要算好比例分配账。《决定》在扶贫资金、项目专项资金等方面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倾斜力度特别大,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算好47个重点贫困村、贫困户,以及一般面上的贫困村、贫困户各类比重账。要算好潜在投资账。对《决定》明确提出的,比如“公共文化体育设施达到国家标准”,“ 建档立卡贫困户孩子上高中、中职免学杂费”,“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等方面,概算需要多少投资,县级财政能拿出多少,缺口多少,需要省、市倾斜支持多少,要心中有数,便于争取。
(四)抓好平台对接。要抢抓国家出台支持贫困县发展政策的重大机遇以及国家、省、市“十三五”编制规划的关键节点,充分用好国家的“政策工具箱”,与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三峡城市群、宜昌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等区域发展规划充分对接,与省、市各类战略平台(如投融资平台、信息管理平台、定点帮扶平台等)充分对接,与我县经济社会“十三五”规划充分对接,力争更多、更大、更好的脱贫项目进入国家、省、市、县计划“笼子”,从而获得更大的倾斜支持。要善于跳出秭归、促进内通外联,善于打破政区、促进区域融合,主动加强与五峰、长阳、兴山等周边贫困地区的战略合作,积极探索共同谋划产业布局、共同争取重大政策、共同落实脱贫规划的新路径。
“三个强化”筑牢决胜保障
一要强化冲锋氛围。要把学习贯彻《决定》精神作为当前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迅速在全县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决定》的高潮,全力营造向贫困发起总攻的冲锋氛围,凝聚起全县上下抢抓机遇、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驻村工作队员要带头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学透一点,用《决定》精神统一思想,引领行动。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多形式、立体化广泛宣传《决定》对加快秭归发展的重大意义,使《决定》蕴含的机遇利好、政策利好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让全县干部群众为之生发情感,产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行为自觉,帮助树立决战决胜的决心信心。
二要强化弹药储备。要加大资金投入,按照《决定》中关于加大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投入的要求,结合县情实际,从加大县级投入、整合涉农资金、设立各类基金等方面充分发力,切实备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资金“枪支”。要构建政策支撑体系,县直相关部门要结合《决定》精神,主动谋划、潜心研究,迅速出台针对性、操作性、实用性强的“1+16”政策支撑体系,多途径保障脱贫攻坚充足的“弹药”。要凝聚社会扶贫力量,建议完善专门支持政策,建立广泛参与的信息服务平台,打造人人皆可为的良好生态,把社会扶贫巨大潜力转化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源源动能。
三要强化决战担当。严格按照《决定》的决策部署,采取更加务实有力的刚性举措,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推动脱贫攻坚责任层层落实,确保帮扶责任和攻坚措施落实到位。要重点压实“一把手”的领导责任、乡镇和村的主体责任、牵头部门的主导责任、帮扶干部的包保责任、企业的社会帮扶责任等,形成责任到人、任务上肩、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作战责任体系。要建立部署、协调、对接、督查、评估落实的考核工作机制,将贯彻落实《决定》情况纳入督查考核范围,加大督查考核和追责问责力度,倒逼决战决胜担当,确保秭归战区大获全胜。 秭归县扶贫攻坚办 王功高 李双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