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产业扶贫扶起希望 三掌坪上掌声响起
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失去希望。对于秭归县梅家河乡三掌坪村的村民来说,在精准扶贫实施以前,很难见到蜗居深山致富的希望。三掌坪村民七成选择了“孔雀东南飞”外出务工,村中仅有老弱病残幼留守……
贫困的现状,时刻牵动着各级领导的心。根据宜昌市委、市政府安排,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国斌联系该村精准扶贫工作,每个月、每季度他都要亲临三掌坪,就该村的脱贫工作现场办公。宜昌市林业局作为驻村扶贫的队长单位,多措并举,全力扶持三掌坪村脱贫致富工作,局长陈宏彦多次带队赴三掌坪,认真倾听群众心声,制定详细的帮扶措施。
随着精准扶贫的实施,市林业局牵头与相关单位组成的扶贫工作队进驻,因“山”制宜,适时推出产业扶贫、精准帮扶的扶贫计划,三掌坪的发展思路得以厘清,村民树立起了立足家乡致富的希望。今年上半年,该村返乡发展的村民就多达20余户。
秭归县梅家河乡三掌坪村,位于秭归县边陲,与恩施交界。离宜昌城区约200公里,与最近的集市梅家河乡相距10公里。平均海拔750米,属于典型的半高山村。
从宜昌驱车至三掌坪村,最快也得三个半小时。蜿蜒的山路,让不晕车的人也难以支撑,胃里会很容易升腾起翻江倒海的滋味。受气候、交通等条件的制约,三掌坪村很难大面积种植如柑橘等某一类农作物。产品数量不足和交通条件不便,致使外地商贩很少愿意有规模地进入,而本村人又不方便将产品运出或卖个好价格。“穷乡僻壤”导致全村1200名村民有三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近七成村民选择常年在外务工。村里曾一度发展的柑橘、核桃、板栗种植,因为无人打理和科学种植的知识不足,效益不佳,板栗在好的年景时每亩收入也仅800元左右。为了三掌坪村的发展,市林业局及相关单位驻村工作队员全方位地展开了扶贫帮扶工作。
厘清一条思路:“四棵树一头猪”产业脱贫
6月12日,市林业局总工程师、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张惠琴与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一道,再次来到三掌坪贫困户郑之武家。家中的女主人见到张惠琴时,高兴之情溢于言表。她迅速翻出一张“压箱底”的购房协议及山林经营权转让协议,请张书记为她“把脉”,咨询购房协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张惠琴仔细针对协议指出不足,提出修改完善的意见。“张书记是我们最信任的人!我们不懂的事情直接找她,总能得以圆满的解决。”郑之武家的女主人如是说。在扶贫工作队的支持指导和市运管局党委书记李秀平的对口帮扶下,郑之武家获得3万元的贴息贷款,利用村民抛荒的山地,发展起养殖业,已发展宜昌白山羊150只、当阳双莲鸡800多只、生猪10多头。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他家将村民闲置的房屋和抛荒的山林地买了下来。
据最保守的估算,他家这些喝山泉水、吃林间虫草的家畜一旦出栏,最少能实现收益近10万元,一举就能甩掉贫困的帽子。他家外出打工的两个儿子,被扶贫工作队的真情帮扶打动,现在选择回家帮父母做起了养殖。目前,扶贫工作队正认真地帮助他家拓展市场销路。
在三掌坪村,如郑之武家一样,年轻人选择返乡发展产业的农户,今年上半年就多达20余户,“孔雀东南飞”正在成为过去时。
全市第六轮“三万”活动会议后,驻三掌坪村工作队紧紧围绕“强基础、兴产业、促扶贫”这个主题,聚焦“培育主导产业”和“到户到人到项目”的要求,结合三掌坪村高山不高、交通闭塞的实际,按照“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的原则,通过邀请市县乡村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多次现场考察、论证和市场分析调研,确定了该村发展“四棵树一头猪”的特色主导产业,帮助三掌坪村厘清了发展思路,并通过扶贫举措的落地,逐渐扶出了三掌坪村民的希望。
四棵树即:板栗、核桃、柑橘、香椿。计划对该村已建成的千亩板栗、400亩核桃,主要通过间伐,加强培育管理,提质增效;为避免柑橘冻害,指导该村在海拔500米以上新发展香椿400亩,达到500亩。海拔500米以下的新发展柑橘400亩,改造旧园100亩,使全村主导产业基地达到2500多亩。同时,生猪养殖达到1000头。初步形成基地化、规模化的全村主导产业发展格局,提升三掌坪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针对核桃、香椿、柑橘等作物短期内难以得到收益的情况下,扶贫工作队指导村民推广了“高低搭配”的立体种植模式,在核桃、香椿、柑橘等成长的初期,指导农户间种辣椒、豇豆等矮秆作物,提升高杆作物空档期的土地收益和村民的经济收入。
为促进主导产业的健康发展,市林业局及时组织和邀请相关单位技术专家,到实地开展科技培训和技术服务,免费发放栽培管理技术资料,提供技术支撑。培育了一批村级技术骨干,打造一支技术服务队伍;编印了一套主导产业技术资料(香椿、脐橙、板栗、核桃丰产栽培及管理技术手册);开展了三次主导产业技术培训,参训人员达150多人。去冬今春,全村已高标准建成香椿产业基地面积510亩,其中,新发展400多亩,共涉及到136户,其中扶贫户61户。
今年,三掌坪村建设的50亩香椿示范基地开始进入收获期。虽然产量还不太高,但由于该地的香椿品质好,一度出现了高价之下一货难求的局面。居住在该村最高处、海拔970米左右的两户农户邓中江、邓中全介绍说,“网上香椿售卖的价格最高时都在80元/斤左右。种植香椿,村民的确尝到了大甜头!”
夯实一条富路:“公司+基地+农户”抱团致富
思路决定出路。思路确定了,出路就成为关键。
产品外运,路途遥远,如何保持三掌坪村的产品新鲜?如何在主导产业形成的基础上,进一步夯实三掌坪村民持续发展、发家致富的路径?成为当务之急。为此,市林业局通过多方争取,吸引投资100万元,在该村建起了脱水蔬菜加工厂,加工厂集冷藏、加工、包装为一体,目前设备已全面安装完成,已投入试运营,7月初进入正常生产。随着厂房的投入运用将极大限度地提升三掌坪村农产品的保质期、附加值,解决农产品的买卖难。
有了产品加工的龙头,如何提升农户的种养殖收益呢?过去,三掌坪村即使出产之物品质好,但由于农户分散经营,产品卖出时农户相互压价的现象时有发生。针对这种现象,扶贫工作队指导和协助秭归县味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忆乡情土特产产销专业合作社在该村推广了运用“公司+基地+农户”抱团致富的模式。并按照“统一供种、统一种植模式、统一标准、统一价格”的“四统一”模式引导农户自愿加入协会,产品成熟后由协会按略高于市场“统一价格”回收农户的产品。农户在自愿的基础上,只要不低于协会价格也可直接向市场出售。通过这种模式的推广,将有效避免打乱仗、收益低的局面出现,受到村民的一致欢迎。
与此同时,工作队积极引导味源公司和忆乡情合作社走品牌之路,目前已成功注册了“勤味堂”品牌,引领了村香椿和蔬菜两个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体系。同时,正加大力度鼓励村里的产业能人自发组建产业协会。目前,三掌坪村“忆乡情”干菜合作社已组建完成,并全面投入运营。上半年,仅香椿经营一项,就为农户户平增收1000元以上;与此同时,“红苕藤”生猪合作社于6月25日注册成功,村果品合作社正在加紧筹建之中。
下一步将充分利用三掌坪村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无污染的优势,充分挖掘农产品特有的价值,积极申报和创建绿色、有机森林食品品牌,走品牌强业之路,打造出一个享誉三峡的绿色健康特色产业示范村。
逐一拿下“高地”:“靶向帮扶”不落一人
在三掌坪村新建成的村民文化广场旁,硕大的村情指引图十分显眼。地图上不少的小点插着小红旗,每一面小红旗代表一个贫困户。这些小红旗被扶贫工作队员亲切地称之为“扶贫高地”。
为了拿下每一块“高地”,拔掉“穷根”,牵头单位市林业局与市运管局、市国土整治局、三峡农商行等单位一起为村脱贫设计了高效的“靶向帮扶”举措。一是在靶向规划上主动作为。认真按照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国斌提出的“规划引领、精准到人、产业带动、难点突破、保障落实”的要求,充分调动和发挥林业规划设计优势和资源,组织林业规划设计技术人员多次深入三掌坪村,免费为村完成三个专项规划。即《秭归县梅家河乡三掌坪村精准扶贫总体规划》、《三掌坪村村委会周边绿化美化综合整治实施方案》、《三掌坪村2016年度“三万”活动暨精准扶贫“森林果蔬特色产业”实施方案》。目前三掌坪村的脱贫工作正在按照规划有序进行。二是在产业发展上积极争取项目和筹措资金。为该村积极争取林业退耕还林等项目建设资金,同时还从机关挤出资金,共投入130多万元用于主导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绿色示范村建设,助推特色产业发展,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三是在结对帮扶上勇挑重担。针对结对帮扶贫困户多、难度大的情况,市林业局以身作则,主动挑重担,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宏彦亲自组织和发动局机关、森林公安局、森检站、种苗站、森林资源监测站等单位所有党员干部80余人结对帮扶贫困户53户171人,各占村贫困户总数、贫困人口的50%。局全体党组成员带头针对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多层面、全方位、零距离地进行一对一帮扶,逐户制定脱贫方案和措施,一年来先后分30多批次,每个党员干部轮流到村、到结对的贫困户中调研、座谈和真情帮扶。据初步统计,目前市直林业系统党员干部个人已捐款捐物捐书籍等折合资金达48160元。其中:个人捐现金15860元,捐书籍200多本(册)、捐衣裤350多件、捐粮47袋940斤、捐油48提480斤、捐棉被36床。帮助贫困户发展生猪养殖35头,补助到户资金13800元,帮助联系统一调入半斤以上的鸡苗3300只,生物农药20多箱及灯光诱蛾灯3只。与此同时,结合林业主导产业培育需求,大力开展林业技术培训等活动及时跟进林业政策和技术服务,免费发放技术手册。积极与三峡广播电台协调,第一次把户外直播车开到村委会,为村民做扶贫专题直播服务节目,帮助三掌坪村发展特色产业,把扶贫成效精确惠及到贫困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