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扎实推进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

05.08.2016  13:36

  
        “十二五”以来,湖北省科技厅在科技部和国家有关部委的科学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结合牵头单位职能,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要求,围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生态环保、科技扶贫等方面,推进湖北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
      “十二五”期间,湖北秦巴山片区 GDP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183.2亿元,比国家战略实施前增加近260亿元,片区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达到5160美元。地方财政预算收入达到83.8亿元,财政收入两年增长了11.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9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425元,贫困人口减少32.5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35.7%。
      一、强化领导,建立工作机制
      湖北省委、省政府成立了以省委书记为组长的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领导小组,明确省科技厅、武汉铁路局牵头协调推进扶贫攻坚具体工作,确定省直对口帮扶联系单位;秦巴山片区各市、县(市区)也成立了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由党政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并建立了省级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2012年以来,省委每年召开一次片区扶贫攻坚推进会,总结成绩、交流经验、部署工作,重点是明确省直各部门对秦巴山片区的支持事项,每次会议都形成省委专题会议纪要,认真督办落实,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科学规划,明确部门责任
      根据国家颁发的《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湖北精心编制《湖北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实施规划(2011-2020)》,根据湖北情况,将神农架林区、襄阳市南漳县、谷城县和宜昌市的远安县、兴山县纳入省级秦巴山片区扶贫攻坚范围,确定基础设施等6大类1947个项目,规划总投资5052.8亿元;组织片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别编制了片区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交通、水利等专项规划,构建了完善的规划体系。作为牵头单位,省科技厅积极与省直各有关部门协调,在反复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以省委专题办公会议的形式及时下发了《湖北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推进会纪要》,明确了省直各部门支持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的各项任务;通过实行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沟通,及时解决问题;会同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加大督办力度,确保会议纪要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三、突出优势,推进片区发展
      按照“面向需求、加强创新,企业主体、产学研合作,突出重点、有效组织,强化应用、聚集发展”的思路,进一步培育企业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民生科技服务能力,为秦巴山片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1、深入调查研究,主动争取政策支持。“十二五”以来,省政协副主席、省科技厅厅长郭跃进等领导同志多次深入秦巴山片区,进行调查研究,了解片区发展现状和需求。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国务院扶贫办、铁路总公司等中央部委领导先后多次深入湖北秦巴山片区开展调查研究;相关部委积极支持神农架机场、武当山机场、十堰至武汉客运专线、十堰热电联产等片区重大项目实施。2012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湖北秦巴山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的意见》,制定了21条支持政策,省发改委、财政厅、住建厅、环保厅、农业厅、国土厅、交通厅、移民局、南水北调办等部门,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生态建设、民生事业、新农村建设、农村信息化、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科技富民强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科技惠民计划等方面都给予了倾斜。
      2、加强片区科技创新发展指导。一是引导协同创新。支持省内高校、科研院所与秦巴山片区企业合作,开展校企共建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秦巴山片区共创建5家湖北省校企共建研发中心、9家省级工程中心、3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院士工作站,“湖北省玉米工程中心”跻身国家玉米种子研究开发示范基地。二是开展科技示范。十堰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十堰商用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集群为2013年度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成为湖北第二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单位。启动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十堰)示范基地建设,20多家企业与武汉等地高校签订产学研技术合作协议,54个研发项目进入深化合作阶段,完成技术交易额4.5亿元。积极支持十堰市张湾区西城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立和建设,将十堰市列为湖北省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市,给予重点支持;积极支持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十堰)产业园建设。三是积极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目前,片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0家,高新技术产值达到42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18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11%。四是提升科技地位。积极帮助十堰、襄阳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先后获得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省科技创新先进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称号。
      3、着力助推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一是加强创新基地建设。国家、省科技部门安排创新基金,支持十堰商用车及关键零部件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全力服务东风公司扩能升级,支持地方汽配企业差异发展,打造国际商用车之都。国家科技部授予十堰市“国家商用车零部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称号。二是积极选派科技特派员。在国家“三区”科技专项人才和省级科技特派员的选派上,省科技厅安排秦巴山片区的指标超过全省的五分之一。组织近千名科技特派员,到秦巴山片区领办和创办企业、开发和指导技术。三是开展农村信息化示范市建设。结合湖北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在秦巴山片区建设“十堰信息技术集成应用示范区”,建设乡镇信息广场和村级信息服务站,组织信息化应用培训,开展农村电商服务、农业产业服务。
      4、科技扶贫帮困力求精准。一是实施科技项目帮助贫困人口增收。开展“四个一百”工程,围绕百万亩茶叶、百万亩核桃、百万亩中药材、百万头山羊等农业特色产业,实施科技项目,发展片区特色产业基地面积达到近600万亩。二是大力推进信息化精准扶贫。积极使用信息化手段,打造信息平台,推进信息化精准扶贫,按照贫困人口所从事行业,分门别类将农资信息、农技知识、专家服务、农产品购销信息等精准推送给贫困人口,帮助贫困人口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增收致富。三是积极推行智力扶贫。围绕创建片区科技创新中心,加强与科研院校的联系与协作,引导科技人才参与扶贫开发;充分发挥科技部门、乡镇农技站和村级科技信息服务站的作用,构建完善农村人才培养、科技推广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扶贫的人才支持、科技保障和智力支持;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农村经纪人培训,着力提高贫困人口就业创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