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社区工会在“借力”中“聚力”,不只补了短板
据工人日报报道,贵阳乌当区创新社区工会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借助专业化社会组织,对辖区职工、农民工开展专项服务和定制性帮扶。同时,在“借力”中“聚力”,吸引受助者担当志愿者,目前已建立了一支1200余人的志愿者队伍,构建起居民、职工、农民工共同的社区之家。(2016年1月11日)
据了解,该社区有专职、兼职工会干部5名,服务对象包括流动农民工在内却有4万人。在工会人手不足,服务职工群众力不从心的情况下,该社区工会通过整合社会资源等方式,动员组织辖区内各方力量参与社区工会共建,通过专项服务、定制性帮扶等精准帮扶,最大限度地加强对农民工、职工等群体的服务,做到应助尽助,全面覆盖,让职工群众共享改革发展和社会建设的成果。
据报道,通过这些举措,该社区工会补齐了自身的短板:既解决了人手不足的问题,又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工会的活力,同时,也强化了工会社会服务的职责,弥补国家公共服务的鞭长莫及。不过,该区工会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方面,也同样给我们提供了些许借鉴,这一点尤其值得关注。
创新社会管理,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重大举措,基层工会组织参与创新社会管理是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是履行工会职能的必然要求,是减压维稳扩大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现实选择。
该工会在“借力”中“聚力”,实现从人手不足到“兵强马壮”的转变。建立了一支1200余人的志愿者队伍,构建起居民、职工、农民工共同的社区之家,并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个体工商户、农民工等参与社区治理及社区工会共建,增强其社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可以说,此举充分发挥了社区工会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进一步优化了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环境,夯实了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
进一步讲,该社区工会将工会工作与社区工作相融合,将工会维权维稳与构建和谐社区相结合,将工会所能、职工所盼实现了较好地结合。这些“结合”衍生出来的一个结果是:在借力之中补齐了短板,在聚力之时凝聚了人心,将服务对象转变成了服务力量,拓展了工会组织服务职工的半径,实现了多方受益,助力了和谐社区建设。
总之,工会参与社会管理,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必然选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系,要求工会必须加大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力度,在互联、互补、互动的社会管理网络中,用全力善借力,逐渐形成职工群众以工会为家、主动参与、乐于参与的良好格局。在这方面,各地基层工会大有可为,也应该有所作为。(徐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