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事务工作依托精细化管理推进标准化建设

03.06.2014  17:38

  民政事务精细化管理活动开展以来,社会事务处在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针对社会事务工作政策性强、窗口单位多、服务对象广泛、群众要求高的特点,坚持将精细化管理作为推进社会事务单位标准化建设,提升履职能力的重要抓手,多举措打造创新、务实的现代民政事务工作,提高群众满意度。

  一是完善电子台帐。加快婚姻登记历史档案数据补录工作,逐一核对姓名、身份证号、登记日期等各项信息资料,将误差率控制在千分之一以内,全省婚姻登记数据库信息量达到1800万条。充分利用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掌握全省救助管理工作情况,建立救助台帐,今年已录入受助人员信息7.7万人次。筹划建立全省殡葬服务信息系统。

  二是规范工作流程。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全省普遍情况,制订了各类社会事务单位基本工作流程,为各单位制订详细的工作流程提供依据。婚姻登记设定为申请与初审、受理、审查询问、登记、颁证、归档等6个主要环节。救助管理设定为入站、制度宣讲、安全检查、登记、甄别、信息录入、查询、分类救助、离站、归档等10个主要环节。殡仪馆设定为接待丧属、查验证明、遗体接运、遗体保存、治丧洽谈、签订合同、殡仪服务、遗体火化、出具证明、骨灰寄存、结算费用、归档等12个主要环节。

  三是强化服务标准。督导各婚姻登记处切实做到婚姻登记与婚姻服务四个分开和四个公开,坚持婚姻服务自愿原则,坚决杜绝婚姻服务乱收费、搭车收费等行为。实施主动救助、流动救助和1小时快速反应机制,将救助内容涵盖到提供临时衣、食、住、医和联系返乡等多个方面。明确基本殡葬服务和延伸服务,督导各殡葬服务单位公示收费标准和依据,和丧属签订服务合同,坚持延伸服务项目自愿原则,并严禁捆绑销售丧葬用品。

  四是加强资金管理。科学制定救助资金分配模型,依据上年统计数据,按流浪未成年人救助量、其它人群救助量、医疗救治人数、跨省返乡救助人数、救助支出、长期滞留人数等六个因素,采用加权平均法进行分配。殡葬补助资金分配方面,充分考虑各地基础设施情况、基本殡葬服务保障能力、推进殡葬改革力度、地方财政配套等因素进行分配。同时,及时掌握各项目进展情况,加大对项目建设的指导力度。

  五是提升应急能力。组织全省各社会事务单位,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制定部门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制定了特殊日期婚姻登记高峰应急预案,极端天气和特殊时期应急救助预案,清明节、春节等时期祭扫群众安全保障及突发事件处理应急预案,有效应对了5月20日婚姻登记高峰、清明节群众祭扫高峰等。(社会事务处 胡晋)